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的创设与实践

2022-03-18 04:58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涂鸦创设幼儿园

顾 俊

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的创设与实践

顾俊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龙亭幼儿园,江苏昆山215300)

幼儿园创设“乡趣涂鸦”区可以激发幼儿创作欲望,使之多维利用乡村材料,自由创作、自主涂鸦,点燃创新意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一片创作新天地。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充分接触家乡的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多姿美妙,体验到乡趣涂鸦的乐趣,增进孩子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幼儿园;美育;区域创设;乡趣涂鸦;材料;创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家乡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基础。”地方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已渗透于幼儿教育中。笔者所在幼儿园位于乡村,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乡村文化风情,园内外果树、野花、野草、农田、芦苇荡、砖石……自然资源丰富,教师们应尽力挖掘大自然赋予的本土优势,充分利用身边的乡村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户外“乡趣涂鸦”区,是幼儿在充满乡村特色的户外,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乡村材料,进行自由创作、自主涂鸦,在充分接触家乡的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一、当前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建设的现状

教师要想切实在幼儿园的户外进行“乡趣涂鸦”区域的相关建设,并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就要对当前幼儿园的相关建设进行有效分析,了解目前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对相应的区域建设进行有效革新,最终达成有效的教学目的。

(一)户外区域建设中缺乏空间规划与专业设计

就当前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域的建设现状来看,最突出的一项问题就在于它本身会因为缺乏对整体区域的空间规划与专业的设计,而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存在浪费的现象。因为教师本身是缺乏对整个“乡趣涂鸦”建设的专业化意识的,但空间规划与专业设计又是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保证,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影响和互动区域性,这就导致当前幼儿园组织的户外“乡趣涂鸦”区域建设不甚理想,整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效率也相对不尽如人意。

(二)户外区域环境设施与可应用材料较单一

除了对空间规划设计不甚合理这一点不足之外,户外区域建设中可供应用的设施、材料相对单一也是形成当前整体“乡趣涂鸦”活动展开难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在乡村户外开展相应的幼儿教育活动,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供利用,但切实能够为幼儿提供有效帮助和应用的材料却并不多,而且在乡村进行可用材料的选取时,教师还应该着重对环境中的可用材料进行筛选,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损伤幼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当前开展“乡趣涂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区域环境设施与可应用材料单一的问题也亟须解决。

(三)户外区域建设中的可供应用空间相对不足

除上述两点问题之外,还有一项相对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当前可供幼儿园展开户外建设的相应空间有所不足。因为幼儿园对幼儿展开的“乡趣涂鸦”活动,本身对户外环境便是拥有一定的要求的,并非任何区域都可以用作教育活动的展开环境。如教师在开展活动教育之前,就要对户外环境的安全性、面积、整体环境以及文化背景进行相应的筛选,在进行几遍筛选之后,可供选择的相应活动开展空间便寥寥无几,而且其中往往还会存在小部分的问题。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就需要将所用范围不断缩小。由此看来,阻碍当前“乡趣涂鸦”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因中,区域建设空间不足也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创设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实践的意义

在了解现当下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建设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问题之后,教师要想切实完善区域建设对幼儿提供的教学保障,还需要对这一建设实践的意义进行分析与了解,从而明确后续活动教学的开展更具实效性。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促使思维发散

因为这一教育活动展开的实践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能够体现“以儿童为本”教育理念的活动方式,于大自然中给予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相关能力培养。那么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便能够通过自然资源给予幼儿以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促使其自身的思维得到良好发散。因为在教师引导大家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相应的“涂鸦”时,幼儿便能够更加积极地自主参与到活动之中,达到“快乐教学,玩中教学”的整体活动目的,同时能够有效锻炼幼儿将自身想法加以实现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当幼儿进行相应的实践思索时,他们为了做出更加与众不同的作品,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发散自己的思维,在自然环境中找到更加别出心裁的材料进行“涂鸦”创作,这对其自身的思维发散也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二)能够突出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培养综合能力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家已经对当前的幼儿园教学提出了新形势要求,其要求幼儿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得过分苛求幼儿的成绩提升,而是应该从全面发展能力的角度给予其相应的培养。也正是因为这一要求,各所幼儿园都在寻求新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展方式,并尝试构建出更具特色的教育内容,从而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前提下,提高自身幼儿园于社会竞争中的能力,同时给予幼儿更加全面且彻底的教学培养。也正因此,部分幼儿园才积极提出了相应的创设户外“乡趣涂鸦”实践区域的相关策略。而这一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中,应用到的大量自然资源,也确实能够快速拉近幼儿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转变原本的幼儿园单一教学形式,在更贴近自然环境氛围的情况下,幼儿也能够得到更好的自主能力培养,这对提高幼儿自身的综合发展能力,突出整体幼儿园的新型教学理念都有积极意义。

三、创设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实践的理念

在基本完善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域实践创设前提了解后,教师还应该对这一教学活动展开的理念进行相应的分析,由此保证活动的开展切实有效。对此,教师就可以从“儿童意识”和“课程意识”两个角度出发,保证活动的开展中具备这两点性质,从而积极应对户外教学活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儿童意识”角度先行出发,这一方面的性质确立是为了保证活动展开与幼儿的年龄、性格发展能够更贴近,从而保证活动教学能够对幼儿可以起到相应的参与热情激发的效果。“课程意识”的提出则是确保活动开展的意义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四、创设幼儿园户外“乡趣涂鸦”区实践的措施

(一)巧用乡村材料创设“乡趣涂鸦”环境

乡村材料可将乡村气息寓于户外涂鸦区域,创设独特的“乡趣涂鸦”区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使幼儿对乡村材料产生兴趣,从而探索、询问、学习相关知识,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一些不起眼的乡村材料,在幼儿园却成了独特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树根、鱼篓、腌菜缸、篱笆……无一不是园内特色环境创造的宝贝。笔者所在幼儿园的“乡趣涂鸦”区位于园所的东北角,整个游戏区的创设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砖瓦区。白墙上可以自由涂鸦,墙下布置了许多波浪形状的瓦片、青砖和红砖。第二部分是“造型缸区”。大大小小的腌菜缸、酒缸、水缸自由组合,有的叠放在一起,稍做涂鸦像极了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养绿植,有的做造型。第三部分是“轮胎区”。废旧轮胎隔离开玩沙玩水区。第四部分是“栅栏区”。栅栏上悬挂各类乡村材料,如鱼篓、树枝、竹鳝笼、竹匾等。这是自然与审美相结合的环境教育,是创造与审美相融的艺术熏陶。

(二)投放乡趣材料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新颖、有趣的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要求教师们,要用多种工具、材料或者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而选择一些特殊的美术操作材料是迫切需要的,它将会使幼儿产生浓烈的创作兴趣。在缤纷多彩的乡村材料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孩子的兴趣,选取一些有趣的材料投放到户外涂鸦区。主要包含自然界赋予的自然产物、特色农作物、农用工具等。

教师要想为幼儿提供新颖、有趣的操作材料,就要善于发现、勤于实践。笔者所在幼儿园附近有个澄湖,夏季许多鲜美的河蚌就是来自澄湖。河蚌是一种并不让人一眼关注的事物,但因为它可以产出淡水珍珠,总能让人刮目相看,余下的蚌壳颜色暗淡,通常会被丢弃。为了吸引幼儿的目光,教师们在收集许多蚌壳后,经过清洗、晾干、涂色处理。当把这些彩色河蚌壳悬挂于户外涂鸦区的木栅栏上,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好多孩子欢呼雀跃。他们都很惊讶:“好漂亮啊!”更是震惊:“原来蚌壳也能如此美丽。”许多孩子忍不住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自选游戏时好多孩子参加了涂鸦区。为了激发孩子创造更多不同的蚌壳创意作品,教师可以展示蚌壳绘制的鱼和小猫,让孩子感受蚌壳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活动中有的把彩色河蚌绘成了对称的脸谱,有的绘成了漂亮的孔雀开屏,有的绘制成了七星瓢虫,有的将河蚌绘制成了精美的盒子……五花八门,孩子们让彩绘河蚌壳远超了海里的贝壳,可见,投放一些新颖、有趣的乡村材料,不仅能吸引孩子目光,更能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秋季芦花盛开时,涂鸦区的芦苇花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孩子们在自由欣赏、操作中体验和感受创作的新颖和乐趣。有的将芦苇花制成了彩色鸡毛掸子,有的根据芦苇花形状用添画方式绘成了新的造型,也有的甚至直接将芦苇花当成操作工具“大毛笔”,在酒缸上大胆涂鸦、刷画。新的体验、不同的感受与收获,拓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提高了幼儿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又如“麦秆印画”,材料本土,作品漂亮,形式新颖,充分调动了幼儿创作欲望。

乡趣材料丰富多样,石块、树根、竹子、笋壳、稻草、松果、渔网、刨花、泥巴、丝瓜络……甚至是一些旧的小家具和古代劳动工具,在户外“乡趣涂鸦”区投放乡趣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愿意挖掘资源的心,孩子们的户外区域材料总会是新奇又特别的。

(三)多维利用乡村材料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的创新能力处在萌芽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创新意识在不断地增加。教师们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留心观察可以创造出新意的地方,将它们灵活运用到教育中。户外涂鸦游戏中,多维度利用乡村材料,点燃幼儿创新涂鸦的火花。

1.不断更新材料内容。户外“乡趣涂鸦”区的材料需要不断更新,引导幼儿发现、探索。合理利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充分挖掘和收集丰富多样的乡趣材料,内容的多样化点燃幼儿创新涂鸦的火花。如家长共同收集的鳝笼,是乡下村民平时用来捕捉黄鳝的工具,它们的到来吸引了孩子的关注。它独特的形态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孩子们从简单地自由涂鸦开始,渐渐地有了发散性操作,有的孩子将其创作成“机关枪”,有的创作成“贪吃蛇”,还有的创作成了“长颈鹿”……是个非常有塑造性的材料。注入新的事物,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创作。

2.自由组合材料。采用自由组合材料的形式,充分发挥一物多玩,拓展幼儿思维,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提高利用效率。砖瓦是农村特有的材料,正值农村房屋重建,许多闲置的砖瓦来到了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户外乡趣涂鸦区,这些砖瓦小而巧,孩子们在游戏中将其当作建构玩具,在一系列的摆弄、搭建、组合后,新的造型就出现了。除了有立体的“桥”“房子”“围栏”“山洞”,还有平面的“伞”“波浪线”“小船”等造型,配上孩子们涂鸦的色彩,美妙绝伦,创新了乡村材料的可塑性和趣味性。除了同一材料的组合,还可自由组合不同材料,如酒缸与轮胎、轮胎与竹梯、石头与树根、竹筒与篱笆、鱼篓与麦秆……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活动,多维度提高乡村材料的利用率。

3.更新材料呈现方式。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当孩子思维局限时,更新材料呈现方式,如草帽,除了直接涂鸦可挂在栅栏上,可挂在树枝上,也可几个连成串,激发幼儿创新意识。教师也可通过情景呈现,促进孩子对草帽的探索欲望,如在涂鸦的北墙布置咖啡色树干,将草帽围绕当成树叶,形成一棵草帽树。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大胆涂鸦,充分展现艺术的魅力。又如春暖花开的季节,为孩子提供野花、野草、树枝等材料,鼓励孩子们自选材料在鱼篓中进行插花艺术活动,小小的狗尾巴草、白色的松针、形态各异的树干……在鱼篓中尽显大自然赋予乡村的生态财富,孩子们的创新之花悄悄绽放。通过活动萌发孩子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创作中体会到户外涂鸦区的无穷乐趣!

(四)家长社区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涂鸦是孩子无拘无束的内在心理的抒发。孩子作为大自然的创作者,户外涂鸦是开启孩子内心自我的良好处方,充分利用家长及社区资源进行实践探究,丰富涂鸦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师们与家长社区一起挖掘、收集各种乡村材料,如一些树桩、稻草、梅花桩、花篮、草席、农具等,丰富了幼儿园涂鸦区的操作材料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丰富活动形式,如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户外涂鸦活动,在一次“酒缸彩绘”活动中,将酒缸作为画布,在上面绘画家乡景色,孩子们还是第一次,相信很多家长也没有尝试过。借此机会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体验自由表达和亲子创作的快乐。整个活动的气氛温馨、和谐。在疫情防控期间,家长不入园,教师们与社区联合,利用乡村材料积极组织开展了“星星的故乡”亲子绘画活动,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孩子们在爸爸或是妈妈的陪伴下,一起动手参与,这更能让孩子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多姿美妙,体验到乡趣涂鸦的乐趣,增进孩子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总之,户外“乡趣涂鸦”区的创设给了孩子们一片创作的新天地,笔者将继续挖掘乡村材料,不断完善“乡趣涂鸦”区的布置与创设,开展更多相关的、有意义的创意涂鸦活动,促进孩子更好、更快发展。

[1] 亚男.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9).

[2] 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G616,G40-014,F252.81,C19

A

1002-7661(2022)05-0049-03

猜你喜欢
涂鸦创设幼儿园
创意涂鸦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创意涂鸦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