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微课程活动探索

2022-03-18 04:58计春燕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瓜创客理念

计春燕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微课程活动探索

计春燕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江苏昆山215300)

STEAM教育理念起源于西方,注重孩子成长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年龄特点进行了全新的教育改革。与以往教育不同的是,STEAM教育注重实践和探索,一改以往单学科的教育方式,提出学科融合式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融入各个学科的知识,形成多项发展的课程,使教育更加全面。如今STEAM教育被引入幼儿教育中,更能帮助孩子从小就全面发展,从幼儿阶段就提供给孩子积极主动思考的理念,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最佳基础。因此探索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课程学习十分有意义。

学科融合;STEAM教育;幼儿教育;微课程

在当下,STEAM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新兴理念被引入中国,用来培养实用型人才,摒弃先前的教育生活两面化,注重教育生活化,落实生活,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加深幼儿的各方面思考能力。

一、STEAM教育理念的背景

STEAM教育理念起源于西方,适用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组织领导意识等能力。通过分组、探索课题、解决问题、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育落实,从科学、技术、艺术、工程、数学方面进行学科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育人过程中,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幼儿核心素养的教育与培养。以幼儿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为基础,教育的重心从知识的获取向人的发展转变;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变为多学科兼容研究;从固定的课堂场所转变为多场景体验;学习时间不限于在课堂转变为生活和社会的不确定场所中时不时地学习。

目前,我国在借鉴西方STEAM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STEAM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探索和研究。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也开展了多种STEAM教育的本土化研究,本文将基于把南瓜灯游戏当成“点亮南瓜灯”微课程活动的探索进行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和探索。

二、STEAM教育在幼儿园的新运用

STEAM教育的形成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教育改革,STEAM将科学、技术、艺术、工程、数学五大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基础。STEAM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在教育中应以游戏等有趣的方式为主,倡导以幼儿为本,激励自主思考,以及理论联合实际,并解决生活、社会中面临的真实问题,将教育融合生活,落实生活。

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一直处于教授知识带领孩子做固定手工的处境下,得到的结果也是差不多的手工作业以及被灌输的理论知识,没有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的想象力也没有达到很好的发展作用。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充分讨论和思考,再引领幼儿做出正确的、多样的教学,结合各个学科,进行知识互融,锻炼幼儿的思考动手能力。例如“点亮南瓜灯”微课程活动中,制作南瓜灯的外壳是技术与设计的融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而如何将南瓜灯点亮就是一种问题的探索能力,点亮的方式有很多,对其进行探索的过程就是对科学的探索,锻炼幼儿的科学精神。一个微课程活动,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多方向地进行幼儿的学习教育。

三、STEAM教育的要点

STEAM教育源于最初的STEM教育理念,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知识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审美的提高,逐渐意识到艺术的不可或缺,就形成了现在的STEAM教育理念。这一补充更加符合当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能从小就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水平,培养出全方位的社会性人才。不同于以往的分学科制,STEAM教育倡导学科融合,提倡以幼儿为主体的自我思考,并且将一切知识、问题的探寻基于社会生活中来,注重知识的运用,最终将知识落实在生活中。

(一)学科交融

STEAM教育的侧重和传统分离,在五大领域中独立整合成领域体系,搭建沟通桥梁。作为另一个整体,从各个角度完整的看待问题,从而得到更加全面、多角度的结论和看法,摒弃幼儿单角度思考的弊端。不少教育学者也认为,教育应该打破壁垒,把打散的知识、学科都融合起来,多角度混合性地进行学习。将以前分散的东西集合起来,把知识和它做成一个新的整体,不断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理论学习中注重STEAM的灌输

STEAM教学特别强调课程融合,能够形成基于儿童发展的课程教学形式,从而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教育趋势,最终为全面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化教学课程非常注重理论部分和综合实践部分相融合的模式,在理论部分应该更加突出STEAM的教学理念,而综合实践部分则可以融合3D打印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内容让孩子沐浴在信息化的阳光中,注重引导孩子们,首先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其次要利用自身的认知情况设计解决的方案,同时利用自身的知识,形成系统性的工具网,用来解决问题。

2.教学实践中发挥STEAM的作用

实践教学应充分发挥STEAM教学的效果具体融合性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以互联网式的思维方式,进行各种多形式、多目的的教育学习方式,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设置以跨学科教学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种综合性、研究性的方法,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以主题、方法、任务为结构,并在课堂上采用融合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主动的思考,多方面的思考。

体现在微课程活动中就是解决问题,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一项活动。比如在做扇子时可以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材质,如纸、塑料、布等等,并且不规定具体的制作方式和扇子形状,不用固有思维限制幼儿,先让他们思考想做什么样的,并且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如何制作的问题,直至最后通过他们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教师的在旁指导完成一把自己设计的扇子。要注意的是,幼儿正是想象力超群的时候,教师不要用自己的固有思维限制幼儿的思想方向,多鼓励他们把想象落实,结合运用自己所知的知识内容。

(二)自主探索

STEAM教育提倡学科交融之外,还注重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自主探索可类比大幼儿创客计划,采用信息融合技术,以主动的方式探索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强调通过各种课程形式引起幼儿的注意,并达到使得幼儿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集中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对知识掌握地牢稳度,由此在幼儿课程教育中以“创客思维”为背景的教学可以有效推动教学的综合性发展。

1.以幼儿为本,培养创客思维

“创客教育”的本质与STEAM的教学理念一脉相承,而从创客教育的本质上来看,创客教育是STEAM教育的落实。

创客教育是创新思维、动手解决,是一个锻炼幼儿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调配能力的过程,是用来落实STEAM教育的方式方法。创客教育能精确地以幼儿为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对各个学科的融合运用,并通过生活实践,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作用。例如在“钉钉子”的活动中,提供两个可以通过钉子连接的木头和各种钉子(如,图钉、订书针、钉子、木塞子等),提出让幼儿想办法将两个木头连在一起,如果幼儿提出用胶和胶带也是可以的,也可以依靠手里工具实施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缺少工具(锤子),培养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

2.课程科学有趣,引导自主思考

基于“创客教育”背景下的STEAM教育模式更要强调教育内容的创新性,通过实践教学,认为“创客思维”要以中国化的感触为基点,使美国的“创客思维”本土化,注重强调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和趋势。例如,在“剪纸”教学中除了教授幼儿掌握剪纸的方法与步骤外,还可以大胆鼓励与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剪纸,比如动物、窗花等。一切的课程活动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趣味当先,先激起幼儿的兴趣,再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三)解决实事

通过上述对STEAM教育理念的探索和要点阐述,结合STEAM教育的实际意义,应注重幼儿在实践学习中针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探求。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做到身有所感,心有所感。采取游戏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方便更好地展开课程学习,同时以幼儿园的生活为题材和大环境,引导幼儿学习服务于现实,从而将教育回归生活,做情景演绎。

现以“点亮南瓜灯”为微课程活动主题进行探索学习。

1.微课程以游戏方式开展,符合幼童性格特点

点亮南瓜灯微课程活动的开展要基于STEAM的教育理念,针对幼儿的心理兴趣,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先对南瓜灯的背景进行简单的讲述,可将背景放在万圣节,以节日的背景进行活动的开展。调动幼儿的兴趣,集中思路。

在开始之前可以先让幼儿想象万圣节中会出现的各种物品,并且进行绘画将自己想象中的万圣节画出来,锻炼幼儿的艺术设计能力。教师在一旁做辅助,向幼儿讲解万圣节的由来以及各种习俗。最后让幼儿展示出自己的画作,并讲述画面出现的人物,以及画面中发生的事情,锻炼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

2.以幼儿园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符合现实意义

在上一阶段之后,引出让幼儿思考如果幼儿园需要开展一个节日庆祝会,需要制作南瓜灯装饰场所,现在请幼儿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自己设计的南瓜灯,在此指出如果都采用南瓜进行制作会不会造成食物浪费的现象,让幼儿自主感受,顺道培养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此时进行南瓜灯大致的简介,主要有“南瓜”(可以用纸涂上颜色进行代替,并且不限造型)、能让南瓜灯亮起来的东西。教师不点明,让幼儿自主思考如何能将南瓜灯变亮,可以将幼儿的思路引导日常生活中的照亮工具上,让他们自主探索。

在制作南瓜灯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制作自己设计的造型,教师为他们提供纸(可是废弃报纸)、粘胶、裁剪刀等工具,帮助他们突破造型奇特的制作难点,是否可以通过折纸、裁剪拼接、骨架构造等方式进行制作,锻炼动手能力和思考判断能力。

制作完外壳之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最终环节——点亮。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提出将南瓜灯点亮的方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从中寻找解决办法。此时可将幼儿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最终会遇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可以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

如,蜡烛。提到用蜡烛点亮南瓜灯,教师就要先提醒孩子们小心火种,并且在点亮南瓜灯时要保证南瓜灯不会被点燃,即可进行下一个话题的探讨——如何保证蜡烛不点燃南瓜灯。引导幼儿从造型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防火处理,更加深层次地学习用火、防火的理念。

最后将点亮的南瓜灯集体留念,并进行交流讨论,让孩子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加深课程学习印象。

四、STEAM教育的落实

(一)以幼儿园为本,注重个性化

基于STEAM的教育理念,并在幼儿教育中运用STEAM教育,就要做到以幼儿为本,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他们自身的成长,通过沟通打破课程之间的固有边界,因此,STEAM的教育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转化。需要结合幼儿园完整的儿童课程进行内容梳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价值评估中学习的基本能力,以及根据孩子们的基本学习能力,可以将STEAM层次的教学设置为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段,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安排。

同时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压抑幼儿的天性,采取间接疏导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如何让适当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个性。

(二)多方面配合,提高实用性

STEAM教育的开展并非单方面的努力,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师、父母等方面进行配合落实。

关于教学方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吸收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游戏与知识的灌输,采取微课程的形式结合以往的经验案例,积极制定新课程活动主题,提高STEAM的实用性。

关于教师,在STEAM教育中至关重要,虽说STEAM教育以幼儿为主,但也需要教师在旁辅助教学。教师及时调整思路,面对各种突发奇想都要能接得住,顺得下,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素质和思维能力。在对幼儿进行STEAM教育之前建议先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深刻体会并会合理运用这一教学方案,STEAM教育理念的推行就会事半功倍。

关于父母,要做的就是支持孩子,不予限制,适当地提出建议,不能压制孩子的天性。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总结

STEAM教育的中国化还在探索中,前路一片光明。坚持以幼儿为本,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并将问题结合实践,将教育结合生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性人才是STEAM教育的目的,仍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1] 李小涛,高海燕,邹佳人,万昆.“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J].远程教育杂志,2016(1).

G619

A

1002-7661(2022)05-0052-03

猜你喜欢
南瓜创客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南瓜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