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舞蹈

2022-03-18 04:58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民族

叶 芳

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舞蹈

叶芳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实验幼儿园,福建宁德355100)

将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舞蹈课,不仅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可以提供更多丰富的舞蹈课教材,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舞蹈功底。本文分析了民族舞蹈传承的重要性,分析了民族舞蹈在幼儿园舞蹈课中的应用可能性,并提出了提高幼儿园舞蹈课质量的具体实践策略。

幼儿园;舞蹈;教学;民族舞蹈

在我国,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形成了很多精彩的文化。而少数民族的舞蹈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风俗、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历经数年的发展变化,现如今已经大放异彩,所以,将其纳入儿童舞蹈培训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主要对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儿童舞蹈教育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民族瑰宝传承的必要性

舞蹈是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包含各民族的灵魂,其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充分表现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因此民族舞蹈是一种瑰宝。同时,它具有继承性、趣味性。现如今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偏爱,它已经升华成为艺术和欣赏的程度。因此,瑰宝的传承过程,也在发展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同时也是民族遗产的继承人和传承者,所以将民族舞蹈融入幼儿的教学中是最佳的方式。

二、创设出良好的民族舞蹈教学氛围

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够降低幼儿的心理防御,调动幼儿学习民族舞的参与性。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微笑的表情,同时不断地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提高幼儿学习民族舞的信心。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更加适合幼儿同时也符合舞蹈特点的音乐,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唤醒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完全融入其中,对民族舞蹈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中

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舞蹈课的各个环节,提高孩子们对民族舞蹈的理解,真正落实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传授幼儿民族舞的基本动作,让幼儿在娱乐中学习民族文化。通常授课教师可以在表演、手工艺等等课程上融入民族舞蹈的相关知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单独表演。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民族舞蹈,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为幼儿准备民族舞相应的服装,让幼儿更进一步地理解民族舞,燃起学习民族舞蹈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加入民族舞蹈元素,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例如,在介绍云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傣族等云南少数民族,并为学生播放相关舞蹈视频,让学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傣族。总之,将民族舞蹈纳入知识学习中,提升了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理解,从而为舞蹈课的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手工艺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照片、乐器等。上课前,学生可以提前准备装饰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缝制简单的民族服饰。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而且能够加深他们对民族风俗和文化的理解。对于更复杂的加工步骤,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鼓励,以建立孩子们对工艺的信心。在回顾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孩子们的手艺给予肯定和表扬,以重新点燃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情。

四、少数民族舞蹈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开阔幼儿眼界

将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舞蹈课,可以让孩子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舞蹈特点,帮助孩子在成长中持续积累思维能力。在学习少数民族舞蹈时,孩子们还可以结合、创新不同少数民族的舞蹈,促进幼儿园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将少数民族舞蹈纳入幼儿园舞蹈课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在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形成正确的少数民族观念,有助于我国民族的融合。

(二)增强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将少数民族舞蹈纳入幼儿园舞蹈课,能够符合此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非常好动、活跃的,对不同的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民族舞蹈,当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少数民族的融合。幼儿园舞蹈课的音乐元素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跟随音乐释放自然的想象力,加深对少数民族的感情,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

(三)增强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的民族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通过舞蹈课,孩子们可以充分体验少数民族的魅力所在,唤醒孩子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向往。这可以激发孩子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愿望,使他们在生活中积极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五、幼儿园渗入民族舞蹈的可行性

(一)深化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力

民族舞蹈是儿童舞蹈的一个独立分支。针对幼儿园的幼儿而言,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民族舞蹈的故事,寻找一种让孩子们对学习保持兴趣的方式,不仅让他们感兴趣,还可以传播民族文化,让孩子们对民族舞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建立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独特情感

民族情怀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一种情感,而少数民族文化是这种情感的核心之一,需要加以培养。如上所述,儿童是我们国家最佳的培养群体。必须通过教民族歌舞教育民族儿童,培养幼儿的民族团结合作意识。孩子的天性使他们更喜欢有趣的行为课程,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特点,让他们更多地了解黄金时代不同类型的民族舞蹈。例如,孩子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民族背景,但他们可以通过竹竿舞等民族舞蹈体验云南风情。这也是孩子们探索民族和舞蹈领域的一种方式。

(三)塑造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崇敬感

不同的少数民族在舞蹈中都植入了自己的文化内核,所以儿童民族舞蹈课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舞蹈风格,而是从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上体验不同的舞蹈风格,亲身体验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

六、民族舞蹈走进幼儿园的教学实践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基础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幼儿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有意义的学习路径可以支持未来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计者要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体制和结构,努力在少儿民族舞蹈课中融入更多元、更刺激、更民族化的因素。现有的少儿舞蹈培训已经有了物质资源,教师可以从中选取合适的内容,充分展现个别民族舞蹈的不同特点,正确地向孩子们传达民族舞蹈的魅力。同时,根据学生的技能对学生进行培训也很重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才能和接受程度,平衡舞蹈的难度,释放每个孩子的热情,让他们学到一些东西。

(二)着重加强舞蹈老师的综合素质

授课教师是孩子们与民族舞蹈之间的纽带。教孩子跳舞的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能够使孩子们全面了解各种民族舞蹈的特色,达到最佳的舞蹈学习效果,就应该尽可能地全面提高每个舞蹈教练的整体表演质量,其中制定差异化的人员培训计划尤为重要,使不同舞蹈风格的教师能够满足其专业舞蹈的需求。这需要对各自民族文化知识拥有深层次的理解、扎实的舞蹈功底和丰富的经验。从幼儿园舞蹈教师自身入手,可以通过加强理论基础教育、从书本中获取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幼儿园领导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平台,提高教师水平。以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储备人力资源。

(三)致力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儿童民族舞蹈课也是如此。将学生置于科学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逐渐内化民族舞蹈的精髓,有益身心。为了建立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与孩子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然后将其融入舞蹈课中,寻找合适的方式让孩子们的舞蹈课得到积极的推广。还要注意的是,民族舞曲也是民族特色的一部分。与难懂的语言相比,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感受氛围,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在选择少数民族舞蹈教学音乐时,一定要与幼儿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相吻合,利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大力完善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

教育过程能够更深层次地塑造幼儿的教育,所以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不断地学习如何将日常学习与民族舞蹈完美地融为一体,增加孩子对民族舞蹈的热情和渴望。解决方法有两种:首先,孩子们喜欢运动并且对有趣的话题充满好奇。教师可以以此为参考,加入与表演相关的元素,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舞蹈,然后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他们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答题、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动静结合,深化孩子的民族性。随着进一步的实践培训,新的联系出现了。例如,在教授新疆舞蹈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先让幼儿对自己喜欢的水果知识展开讲解,然后通过葡萄这一新疆特产,慢慢介绍新疆知识,然后再讲授新疆舞蹈,能够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融入课堂之中。

七、发挥家长的引导教育作用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而家庭教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确保与幼儿的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一旦发现幼儿家长的育儿观念发生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使幼儿家长意识到民族舞蹈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幼儿学习民族舞蹈开拓出更宽广的道路。例如,教师应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亲子活动。此外,教师应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建立更好的家庭教育,如何将孩子的民族舞蹈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尤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向家长介绍民族舞蹈知识,包括民族舞蹈的内容和要求;第二,从思想上使幼儿家长对民族舞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幼儿家长对民族舞蹈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认识到民族舞蹈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中的作用;第三,真正将家校合作落到实处,为幼儿创造优异的学习环境,实现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八、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其综合素养

为更全方位地提升授课教师的素质,为儿童舞蹈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科学实施提供专业的教育人才,有效地提高儿童舞蹈教学质量,有利于儿童舞蹈教学的健康长远发展。少数民族的舞蹈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由于这些特点,参与少儿舞蹈培训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很好的专业能力,包括民族舞蹈的相关知识、民族文化、民族舞蹈动作技巧等。此外,幼儿园舞蹈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中,一方面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提高舞蹈课的质量,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与民族舞蹈课相关的各种教材和理论知识,是后期民族舞蹈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增加幼儿园舞蹈教师的培训力度,有利于按照幼儿园教学法的指导规范自身舞蹈教学行为,改变舞蹈教学体制,显著提升民族舞蹈水平。

九、加强孩子和家长的互动,提高学习民族舞蹈乐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想要更好地融入民族舞蹈的舞蹈课,就需要提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幼儿园的舞蹈课程。这样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方面的频繁交流,显著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可以在14天里举办一次亲子互动游戏,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民族舞蹈、制作民族舞蹈服饰的方法等,营造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建立良好的民族舞学习环境,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能够明显提高孩子们学习民族舞蹈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如果有在博物馆或艺术团体工作的家长,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向其他幼儿家长和孩子传授民族舞蹈的风俗、人文情怀等,带领家长和幼儿共同了解民族舞蹈。教师需要引导家长了解民族舞蹈课的重要性,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将为孩子们学习民族舞蹈提供更轻松的途径。

十、幼儿舞蹈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的幼儿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其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而少数民族舞蹈的种类复杂多样,所以在学习前要注意分类和选择。从简单的开始,然后逐步升级到更困难的。切忌不能将其混淆,否则,年幼的孩子可能导致无法分清各种舞蹈。在舞蹈课上,选择音乐和舞蹈保持孩子们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听音乐、听故事跳舞。

十一、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多项实践表明,民族舞蹈可以提高儿童的基本舞蹈技能和整体技能。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民族舞蹈纳入舞蹈课程的方式,达到提高舞蹈课的质量。分析发现,瑶族的羊角鼓等民族舞蹈在幼儿园的广泛普及效果显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地域条件的不同,幼儿园舞蹈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地方政府和学校应制定促进舞蹈学习和儿童身心发展的激励计划,确保幼儿能够拥有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1] 谢斐.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信息化研究——评《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J].新闻爱好者,2019(07):116.

[2] 朱晓忆.浅谈壮族民间舞蹈传承中的“原始遗存”及发展方向——以广西凭祥市“舞求”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0):51-52.

[3] 胡凤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舞蹈课间操的创编与实践研究——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特色舞蹈课间操”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05):106-107.

[4] 洛毛措.舞蹈表演教学中的民族舞教学方式分析——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128.

[5] 杨民康.论云南各民族乐舞多元分层一体化分布格局——兼谈对舞乐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几点认识[J].音乐探索,2020(03):7-12.

[6] 赵彦.大源傩舞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研究对推动高校民族舞课程建设的作用——评《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J].高教探索,2020(06):138.

G616,G613.5,C41,J722.2

A

1002-7661(2022)05-0073-0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