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与措施探究

2022-03-18 04:58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法游戏幼儿

丁 慧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与措施探究

丁慧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张家港215600)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广泛,可通过营造游戏化情境吸引幼儿探索注意力,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理解、巩固知识,既可完成幼儿教育目标,又可满足幼儿游戏活动需求。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幼儿一日活动的阶段性特点与游戏教学法视角下幼儿一日活动开展方法,旨在对幼儿教育方式进行调整,以供参考。

游戏教学法;一日活动;幼儿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需正确理解幼儿一日活动,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成长学习。幼儿一日活动涉及不同阶段,不仅包括幼儿吃饭、饮水、盥洗,还包括教育、活动。为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师需为幼儿提供灵活且多样的一日活动,并将成长知识融入一日活动中,提高一日活动教育内涵,丰富幼儿教育形式,使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一、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对某种事物的情感认知倾向,若幼儿对某物品、某件事产生兴趣,将产生探索积极性。幼儿教育期间,可采用游戏教学法,将生活认知及知识融入活动游戏中,尊重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实现一日活动与幼儿教育的相互渗透,以此激发幼儿对一日活动及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组织“小火车进车站”小游戏,将幼儿划分为小组,各小组成员随机排序,组成小火车,沿轨道行驶。轨道中设置火车站,教师持有带有动植物形象、日常生活用品等简单卡片,当小火车进站后,该小火车成员需说出卡片内容名称,全部回答正确方可通过;若回答错误,小火车需停站修理,使幼儿在“小火车进车站”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动植物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激发合作意识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为特殊教育方式,游戏的开展具有合作性、竞争性,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在一日活动期间,教师可组织合作竞争类游戏,引导幼儿相互合作、相互竞争,通过小组间默契争夺胜利,激发幼儿对胜利的渴望,为获取成功,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逐步调整游戏策略,以此收获合作竞争的乐趣,促进幼儿成长。除此之外,幼儿在合作竞争类游戏中,可形成竞争精神、合作意识,可培养幼儿心态,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增强幼儿体质

一日活动游戏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体质,为幼儿提供活动锻炼的机会。幼儿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提升运动量,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一日活动期间少不了体育类游戏,同时幼儿教育期间,同样需培养幼儿锻炼运动意识,此时可依托于体育类游戏引导幼儿奔跑跳跃,增强幼儿锻炼,此外教师还可组织“老鹰捉小鸡”等运动量较大的游戏,使幼儿奔跑,增强体质。

二、幼儿一日活动的阶段性特点

(一)晨间活动:培养探索能力

幼儿早晨精力最旺盛,大脑及身体经过一夜休息后已达最佳状态,为促进幼儿成长,晨间活动通常在幼儿一日活动内占据较大比例。为良好运用晨间时间,教师应以开放性游戏为主,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或为幼儿提供不同游戏形式,由幼儿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晨间活动,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并引导幼儿在晨间活动中自主探索。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上高山”“蚂蚁搬豆”“跳房子”“过小桥”等小游戏,避免幼儿在晨间活动中耗费大量精力体力,为后续游戏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体会乐趣,获得身体锻炼,同时还可借助小游戏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能力。

(二)区域游戏:培养创造思维

一日活动的开展少不了区域游戏,区域游戏可解放幼儿创造力,将教育内容融入区域游戏活动中,为幼儿设计各具特色的活动主体,分散幼儿思维,同时,准备多样化区域游戏材料,如布条、彩带、塑料袋、瓶盖、泡沫板、旧报纸等,引导幼儿自主创作。例如,鼓励幼儿共同协作,运用上述材料创作特色服装,完成设计制造后,采用走秀的方式进行展示。当幼儿运用各类材料自主创作出服装时,将产生成就感,使幼儿体会游戏乐趣,并可基于区域游戏深化交流,锻炼大脑与双手,有效培养创造思维及动手能力。此外,该类活动为废旧材料再利用,可结合废旧材料材质进行简单讲解,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三)户外游戏:促进身心发展

户外游戏为幼儿一日活动的一部分,可组织体育类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为后续学习生活夯实基础。户外游戏开展时,教师需将知识内涵融入活动中,使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增强自身意志,而教师需结合活动内容参与到游戏中,不可阻碍游戏活动进行,以游戏同伴的名义给予恰当引导,带领幼儿有序推进活动。例如,组织“连续跨跳”体育类户外游戏时,教师可扮演“青蛙妈妈”角色,由幼儿扮演“小青蛙”,将“连续跨跳”游戏转变为“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学习跨跳”活动,赋予“连续跨跳”游戏一定情境,带领幼儿跨越障碍物,在特定情境中提升幼儿体育技巧。户外游戏较自由,教师应尊重幼儿意愿,借助游戏激发幼儿潜能,维护幼儿身心健康。

三、幼儿一日活动基于游戏教学法的开展策略

(一)活化游戏环境

1.优化教室布局

游戏环境是开展一日活动的前提,为落实游戏教学法,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教师需对教室布局做出优化,根据现有游戏项目,调整游戏环境。教师布局的设计不仅需为幼儿提供学习场所,更需便于幼儿合作交流,并为幼儿提供特色化一日活动场景,例如,将教室生活区增加“花坊茶坊”“美美超市”等,引导幼儿开展模拟社交。在“花坊茶坊”布局是将教室的生活区设置梯架,用以种植花草,便于幼儿观察。在生活区吃点心的地方添置一次性奶茶杯、各种水果、各式手摇榨汁机、调料、养生壶等可用以真实模拟饮料制作过程,此时幼儿可扮演顾客、店员等,运用各色材料开展活动;“美美超市”室内游戏与“花坊茶坊”类似,幼儿扮演各类角色,展开超市买卖。除此之外,教室内还增设名为“材料超市”材料库,幼儿需运用课程奖励的小红花换取材料,模拟材料买卖过程,培养幼儿等价交易意识,树立诚信观念。

2.划分功能区域

幼儿为一日活动的主体,需将知识经验内容良好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多样化场景中学习成长。采用游戏教学法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师可为幼儿打造不同的功能区域,按区域活动功能投放材料,逐步丰富活动场地及游戏条件。功能区域的划分需以幼儿园环境条件为基础,可结合实际情况在设置种植区、攀爬区、涂鸦区、山坡草坪、游乐园等,满足幼儿不同游戏需求。以游乐园区域为例,在设置游戏场景时,需设置为高低不同层次,实现游戏场景的差异化布置,合理投放游戏材料,按材料结构进行区分,明确材料用途,以此确保幼儿可在游戏期间正确使用材料工具。

3.更换游戏主题

幼儿若在常规性一日活动中开展游戏,将逐步丧失游戏兴趣,考虑到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需定期更换游戏主题,引导幼儿探索新的事物,为幼儿打造动态化游戏环境。教师可按周、月、季度更换一日活动场景,通过调整空间布局,更新活动材料,使幼儿在不同场景内学习不同知识,体验不同游戏。例如,以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的亲自然课程中“昆虫聚会”“沙石趣”“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四季的秘密”为主题,根据主题内容实时更换过程性主题墙面,营造差异化游戏场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主题墙面打造为“作品展示台”,将幼儿游戏活动期间的作品作为墙面装饰,以此增强幼儿参与感。教师还可运用书架、盆景、屏风等物品设置隔断,划分游戏区域,投放不同教具与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绘画、手工、编制等活动提供材料与场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依托生活环节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将生活经验、知识道理等课程内容融入一日活动中,从一日活动中捕捉教育元素,依托于幼儿生活环节,丰富幼儿生活环境,拓展一日活动形式,使幼儿在欢乐自由的环境内成长、学习。

1.餐点游戏化

餐点环节为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环节,可结合小游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进餐习惯,消除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幼儿在餐点环节普遍存在吃饭拖沓现象,此时可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可在餐点环节开展的小游戏,带领幼儿有序饮食。幼儿普遍对动物形象感兴趣,此时可将动物形象融入午餐规则内,例如,①绘制午餐绘本,运用小动物的形象传递正确饮食习惯,还可按绘本故事内容,将餐点环节转变为“森林聚餐”,营造愉快氛围,并结合“森林聚餐”场景引导幼儿进行“光盘行动”,避免食物浪费;②带领幼儿制定“午餐公约”,按小动物形象制作“动物印章”,每日午餐结束后,由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浪费食物,按幼儿表现给予不同“动物印章”评价;③组织美食制作、菜园种植等区域活动,使幼儿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采用多元体验活动,增强幼儿对午餐“光盘行动”的认可;④组织趣味活动,将午餐作为奖励,提高幼儿对午餐的重视,此时应注意,活动难度需较低,避免幼儿对午餐产生畏惧心理;⑤带领幼儿学唱《我会吃饭》《吃饭好宝宝》等独立吃饭儿歌,借助儿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饮食习惯。

2.盥洗游戏化

盥洗活动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幼儿在各游戏活动环节结束后均需洗手,防止细菌侵害,此时可借助一系列盥洗游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部分幼儿存在不愿洗手、不认真洗手的情况,此时可由教师拍摄幼儿日常洗手视频,带领幼儿学习正确洗手方法,将七步洗手步骤图悬挂在指定位置,带领幼儿学习《洗手儿歌》,引导幼儿在洗手期间哼唱盥洗儿歌《小蜗牛》《洗脸歌》,以此逐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在盥洗游戏化期间,教师需多加鼓励,多加引导,使幼儿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三)给予自主空间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足够的自主空间,给予幼儿自主探索、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游戏教学法指导下,需适当降低教师对一日活动的控制程度,由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使幼儿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成长。

1.自理劳动

教师组织“劳动小能手”游戏,为幼儿准备具有教育价值的自主劳动空间,为幼儿提供特色化、自主化的一日活动路径,激发幼儿对自理劳动活动的兴趣。例如,将卷袜子、叠衣服等自理劳动步骤图悬挂在劳动区域内,使幼儿可按图示内容自主探索卷袜子、叠衣服过程;带领幼儿学唱《自理能力小儿歌》,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在歌唱期间掌握自理技能;设置归类游戏场景,引导幼儿将玩具、游戏材料合理归类,还可准备小玩偶,由幼儿为小玩偶穿衣服,使幼儿在特定游戏场景中提高自身自理劳动能力。

2.班级公约

教师带领幼儿制定班级公约,突出幼儿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并借助班级公约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同时,幼儿自主制定的班级公约,幼儿更易在学习活动期间自主遵守,以此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可运用照片、绘画的方式记录班级公约的形成、执行过程,在班级内构建“公约墙”,以此见证幼儿的成长。

3.自主探索

教师组织“小菜园”“小花园”“动物饲养”等自主探索类活动,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设置种植区、饲养区,引导幼儿培育植物、饲养动物,以此激发幼儿爱心,增强生命意识,提升观察能力。例如,在“动物饲养”活动中,可饲养小白兔等温顺动物,由幼儿负责日常饲养,同时引导幼儿与小白兔互动。此外还可饲养蚕宝宝等形态变化较大的动物,教师带领幼儿定期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使幼儿在“动物饲养”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在“小菜园”“小花园”活动中,需由幼儿负责除草、浇水、松土等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分类摆放植物种植工具,制作种植日记,或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并引导幼儿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完善过渡形式

一日活动各环节间存在过渡,为保持一日活动连贯性,依托于一日活动展开系列化教学,需适当缩减过渡时间,避免幼儿因长时间等待而失去游戏兴趣。在游戏教学法开展期间,教师需对一日活动过渡时间进行优化,激发出过渡环节的隐性教育价值。可根据过渡环节时间长短及幼儿游戏需求,组织趣味性小游戏,借助音乐律动、故事讲述、手指游戏等方式开展小游戏,维持秩序,使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若过渡环节较长,可采用自主游戏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植物、整理玩具等,或组织简单化游戏,通过自由自主游戏氛围降低过渡环节的枯燥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教学法融入一日活动中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迎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一日活动开展时,可从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三个角度进行设计,结合实际情况活化游戏环境,依托于幼儿生活,实现游戏教学的全覆盖,给予幼儿一定自主空间,培养其独立自主、自我管理的能力,此外需完善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求。

[1] 叶莉.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创新应用[J].山西教育(幼教),2021(05):18-19.

[2] 陈慧婷.重视幼儿园一日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快乐成才[J].求知导刊,2021(09):43-44.

[3] 李小琴.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化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1(06):75-76.

[4] 王一萍.游戏,让幼儿的成长看得见——谈推动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策略[J].教育界,2020(51):75-76.

[5] 张嘉桐.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和组织[J].当代家庭教育,2021(17):81-82.

G619

A

1002-7661(2022)05-0082-03

猜你喜欢
教学法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