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抽象思想有效渗透浅谈

2022-03-18 04:58蔡旋旋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思想

蔡旋旋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抽象思想有效渗透浅谈

蔡旋旋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青阳高霞小学,福建泉州362000)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当中,小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而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能够为学生后续的知识探究和问题解决打下坚实基础,是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应该加大关注的,带动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增强。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抽象思想

在数学核心素养当中,数学抽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让学生形成数学抽象能力,抽象思想的渗透则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对学生抽象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大关注,多举并施,带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一、抽象思想的内涵

在数学学习以及活动当中,所谓的抽象思想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将外界和数学内容息息相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逐渐演变为数学研究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抽象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巧用诸多抽象思维方法,实现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受限,抽象思想、理解能力有所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引导,带动抽象思想在课堂教学当中真正地渗透。

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抽象思想渗透的必要性

(一)满足课标要求

新课改大力的倡导,在当前数学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对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地进行改革,不要将教学的关注点只是局限在知识本位上,而是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推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在现阶段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通过抽象思想在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就能够使课标要求得到良好地满足和落实。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当中得到渗透;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良好推动,在无形当中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转变,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得更强。

(二)推动思维发展

在小学生日常学习开展的过程当中,数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数学学习当中,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计算程序、公式或者概念,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特定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将这样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知识的探究以及问题的解决当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中,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注重于抽象思想的渗透就能够在无形当中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思维培养效果。

(三)符合学习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往往会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教学内容上做出适当性的调整和改变。伴随着学生年级以及年龄的升高,数学知识在呈现的过程当中会越发抽象,假如学生的抽象思想以及思维缺失,就会导致学生在面对这些内容时不知所措,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在现阶段,教师从小就对抽象思想进行渗透,能够做到从小开始培养,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变得更强。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地享受乐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助力全面发展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和综合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而在现阶段,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加大抽象思想的渗透,就能够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接触抽象思想的过程当中运转思维、提高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当中做到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增强。这样能够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让学生可以在课程教学当中有更多的收获。

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抽象思想的有效渗透策略

(一)引导语言描述,渗透抽象思想

人们常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在数学教学开展过程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首先就应该从数学语言的运用开始。在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对一些数学问题有效地进行描述。这样就能够在无形当中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真正地在数学教学当中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落实。

例如,在讲解“四则运算”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改变教育形式,让学生的抽象思想得到良好的培养和落实。比如,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先为学生出示一些算式,如15÷5×3;12÷4÷3……在呈现完这些算式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算式编出应用题,并在后续进行描述。比如“小明到文具店买钢笔,5支钢笔需要15元,那么买3只需要花费多少钱呢?”让学生在此过程当中积极地展现自己的抽象思维,带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可以对数学问题的本质更好地进行掌握和了解。

(二)善用现代技术,渗透抽象思想

在传统数学课程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简单地靠一支粉笔外加一块黑板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当中很难提起兴趣,对于学生抽象思想的形成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现阶段,教师也应该对现代技术积极地进行运用。这样可以在无形当中集中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快速地对知识和情境进行感受,在无形当中让学生的抽象思想得到形成。

例如,在讲解“加与减”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不同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可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列算式,对答案进行找寻……比如,大树上有三只鸟、飞来五只、走了两只、飞来六只,又走了五只……走了多少只?来了多少只?现在还剩多少只呢?让学生可以一边观看动画,一边对问题进行提出和解答。这样就能够在无形当中让学生的形象认识逐渐地转变成抽象思想,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将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三)鼓励动手操作,渗透抽象思想

众所周知,小学生往往具备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假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僵化的情况,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是非常难的。所以,在现阶段,教师也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对动手操作这样的环节和活动进行构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在对基础知识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学具小木棍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比如,用三根小棒摆出等腰三角形、用四根小棒摆出菱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结合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对面积、周长等进行计算,让学生能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运转思维。这样就能够在无形当中推动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带动学生在抽象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构建和形成,让学生可以在数学课程教学当中有更多的收获。

(四)实行任务驱动,渗透抽象思想

为了在数学教学当中更好地让学生的数学抽象思想得到构建,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对任务驱动法有效地进行运用,让学生可以在任务完成以及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更加主动和积极,达到理想中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其中,教师应该秉持着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找寻生活原型,带动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计算当中。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面积”之前,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家的户型图,在后续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在后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呈现出来,尝试着对使用面积进行求取……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怎样在实际生活当中解决问题的,带动学生的抽象思想得到构建,让学生获取到良好的成长。

(五)实现直观演示,渗透抽象思想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对直观演示这样的方法有效地进行运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地运转,带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地从形象过渡到抽象,让数学抽象思想在课程教学当中得到实践。

例如,在对“鸡兔同笼”相关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这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抽象思维的渗透,就可以对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利用。比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事先做好的Flash课件,其中呈现的是鸡和兔子被关在一个笼子的画面。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家想一下,假如让笼子中的兔子抬起两只脚,使得鸡和兔子在下面数都是两只脚,可以对问题进行解决吗?”引发学生的想象。后续,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呈现景象,并为学生提供数据,使得其投入到计算当中,对“兔子投降法”进行探索,在无形当中使学生在抽象思想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

(六)引发思维冲突,渗透抽象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抽象思想的培养,让抽象思想在课程学习当中得到真正的渗透,结合小学生当前的思维特点,教师也可以制造一定的思路冲突,让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反复加深。这样就能够在无形当中带动学生抽象思想的提高,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强化。

例如,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在很多学生的思想中,认为除法和分东西相等同。教师在教学开展中也经常为学生呈现出分蛋糕、分苹果这样的场景。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这样的概念,让学生可以探究在分苹果时,假如无法平均分,而剩下的要怎样做呢?让学生可以对“余数”产生思想认识,并能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实现思维的转换,让学生对“余数”这一数学概念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就能够在无形当中让学生的抽象思想得到渗透,带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七)推动自主探究,渗透抽象思想

在对学生的抽象思想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放置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上,在无形当中带动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其中,教师应该努力地为学生打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不断的增强。

例如,在讲解“商不变”这一规律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算式间的关系进行感悟。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两组到三组有规律的算式,比如0.5÷0.3;5÷3;50÷30……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三组算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和道理等等。在后续,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任务,让学生再次举例出相似的一些算式,并一边展示一边尝试着用语言描述商不变的规律。借助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从数学模型当中总结规律,对知识本质更好地进行把握,让学生感受到在这其中什么变?什么不变?怎样变?让学生可以对数学的奥秘和神奇所在更好地进行探究。

(八)加强情景创设,渗透抽象思想

在推动学生抽象思想构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加强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可以在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例如,在讲解“认识角”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造角厂参观”这样的情景。教师可以一边播放Flash课件,一边以导师的身份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如,教师可以一边呈现相应的视频,一边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造角厂当中,有一个机器被人们称之为造角机器,还有一个小工人,大家看到了吗?”在课件当中呈现出小红帽和钟面,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回忆。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播放课件,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在小红帽这位小工人开始造角了!”呈现出时针、分针形成的不同夹角,让学生能够总结出钝角、直角、锐角的区分方法,说一说这些角中谁最小?谁最大?为什么?带动学生的抽象思想得到构建。

(九)鼓励思维转化,渗透抽象思想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在培养学生抽象思想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带动学生思维的不断转变,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以朝着抽象思维不断的过渡,在无形当中带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简约阶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些复杂问题加以条理化和简单化的处理,让学生对知识和事物的内涵与本质更好地进行把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第二:符号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概念、符号对一些简单事物以及内在规律进行表述,对各种各样的符号和定义进行掌握。第三:普适阶段。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借助推理和假设来对模式、模型、法则进行构建,借助法则、模型等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问题进行掌握和解决,让学生逐步地构建思维框架,带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这样能够在无形当中实现抽象思想在每一个数学环节当中的有效渗透,让学生获取到良好的成长和发展,使得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加强抽象思想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加有助于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落实,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感受。在这其中,教师主要可以通过引导语言描述、善用现代技术、鼓励动手操作、实行任务驱动、实现直观演示、引发思维冲突、推动自主探究、加强情景创设、鼓励思维转化,带动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真正的构建和形成。

[1] 林长华.基于核心素养下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7):12-13.

[2] 过晓伟.培养“数学抽象”素养,设计“有思维的教学”——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7):76-77.

G622

A

1002-7661(2022)05-0094-03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思想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