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思路探讨

2022-03-18 04:58梁潇华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史料观念高中历史

梁潇华

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思路探讨

梁潇华

(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福建福州350299)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是高中教学体系构建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构建历史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历史文化意识和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就需提升对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意识,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和构建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并建立在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优化。对此,本文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出发对构建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思路进行分析。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已将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但高中历史这门学科在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养成必备的、稳定的历史学科思维与历史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以及价值观念等能力的培养。这些核心素养的培育对高中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构建科学的历史观念与发展观念,对学生未来思想和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此,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历史知识的传输,还要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方法与理念进行优化。

一、构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客观的历史观念

结合主流社会价值观念取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历史观。想要正确解读历史,还需要和时代主流的政治价值观念趋向结合起来。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角度来看,引导学生立足主流社会价值观念取向,带领学生用客观科学的价值取向面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只有这样的价值观念才能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社会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在前进过程中一定会经过许多事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在前进过程中经历的,就是后人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当学生拥有客观科学的历史观念之后再解读历史才能从中获取丰富的经验与启示,才能真正达到历史学习的目的。

(二)建立关联发展的历史观念

教师想要带领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更替,理清事件的整个脉络,就需将历史核心素养作为首要培养目标,带领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与相关联的眼光看待历史,沿着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进程,捋清事件的脉络,把握好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就拿甲午战争时间到918事变这阶段的历史举例来说,洋务运动的发起是为了富国强兵,但最后以甲午战争失败告终,这一战争的失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接下来引发的不平等条约也影响了当前中国政治局面。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日本向中国东北进军,引发了日俄战争,日本势力从中国东北向内蔓延开来,最后引发抗日战争。在这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环环相扣有着关联性与推动性的,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也要意识到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由此可见,学生要用关联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同样也要用此态度看待国家的发展与建设。

(三)还原真相的历史观念

历史事件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真实性,若缺乏了真实性,历史也就缺乏了探究价值与意义。对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挖掘历史知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科学和客观的角度发掘历史真相,还原真相本质。比如中国近代历史中,教师就要带领学生用客观的角度剖析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联系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就会发现有许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看到或认为的。从负面的角度上来看,李鸿章因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背负了许多骂名。但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即使没有李鸿章,也会有别人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且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前夕还遭受了刺杀,还有李鸿章在签订完不停等条约后的老泪纵横与大口吐血等事件,也说明了他是不愿意做卖国贼的。虽然这一历史角色是不光彩的,其事件和过程也是无法改写的,但李鸿章这样做也许为当时艰难前进的中国减少了损失,从这一角度上来看他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中国人。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一)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可分为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这两大部分。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一切历史事件和事物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以及特定的地理位置中,并且历史事件与事物的发生,只能置身于特定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实践中才能产生相应的历史意义。因此,学生在展开历史知识的学习时,也要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建立在时空观念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展开历史知识学习。

(二)史料实证

对学习历史知识来说史料实证是学习和研究过程的基础和依据,学生面对历史事件与事物,切忌随意揣测和天马行空,尤其是事件背后的思想与内涵,深入探讨与研究都需要依据史料实证,求真务实。作为一门具有人文社会性质的科目,历史对论证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和严密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和探讨过程中也需要谨慎地将史诗材料作为研究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认知与认识,进一步养成历史学科素养。

(三)历史解释

学生在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历史事件与事故的发生和经过以及结果,还有其带来的相应影响进行历史解释时,都必须抱着以实事求是和公正客观的态度。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地理位置当中去,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分析事件的发生和结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感受世界带来的影响和历史的变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四)唯物史观

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必须明确历史知识的学习为的是追求三个品质,那就是求真、求得和求通。其中“求真”品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和探索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要秉承着认真公正客观的态度展开知识探究,从细节出发追寻历史真相,将追寻和发现历史真相作为历史学习目的;“求得”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历史现象过程中,不能浮于表面知识的学习,要深入地去学习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观念等等,并秉持着积极的思想态度判断和看待历史事件;其中“求通”指的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揭示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与真相,从中探索历史变化趋势。

三、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比较薄弱的,学生对历史事件与时间线很容易搞混,并且按照空间与时间顺序建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现象联系的历史逻辑能力是比较差的。这时就可以选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思维导图中的图像元素、颜色元素和符号元素,帮助学生实现抽象记忆与形象记忆的有机结合,能够开发头脑潜能。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历史时间线和历史事件,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理清时空线索。比如,教师在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和时间线,帮助学生记忆这一课的知识内容。春秋时期作为一个动荡时代,在思想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多个思想流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思想流派的内涵、背景和影响以及各思想流派间的关系自行设计思维导图。教师也可以先向学生举例,让学生以树枝的形状绘制思维导图,其中包括思想流派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予必要提示:这几个思想流派间有着相互影响与联系,比如儒家的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而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其徒弟李斯与韩非子又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给学生启发之后,让学生注意思想流派间的关系,通过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各思想流派的内容与脉络,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让学生自主搜集与分析史料提升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都是史料运用能力,这一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自主搜集与分析获取真实历史资料的能力,能够以此为依据探究历史真相。对于学生进行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言出有据的人格,也能对学生的实证思维进行培育。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知识就要注重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科学的评判与分析,也就是历史解释素养,这一素养的培育还能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实,对社会发展进行预测。教师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过程中,要将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自主搜集与分析史料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和意识。例如在对《王安石变法》一课进行探究时,教师就转变原先的教学思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首先可以用问题探究法引发学生思考:1.青苗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说一说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抛出这两个问题之后,就让学生在课下展开史料实证的搜集工作。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可以从《宋史》中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也可以从《帝国政界往事》获取相关的史料实证,还可以从《剑桥中国史》中获取宋史部分。学生在搜集完史料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论证分析,从中获取新颖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王安石为人处世不够圆滑。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和搜集以及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历史实证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并且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三)注重历史理论的讲授,帮助学生建立唯物史观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历史理论支撑的。对历史学的架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史料是历史学的内容,历史理论是研究史料的重要方法。学生想要学好历史,就需要拥有正确的历史方法与历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历史的内涵与本质。实质上,历史观是看待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也是研究历史的出发点和根基。若缺乏了唯物辩证理论与唯物史观,这样的历史观念是无法客观、理论地研究历史规律的,是无法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少不了历史理论的讲授,通过讲授历史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例如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唯物史观理论,让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原则。

(四)通过问题创设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能够让学生保持对历史知识的思维活跃性,能够不断展开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问题的创设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原先被动的角度脱离出来,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还要保证问题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确保问题质量,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进行学习时,教师针对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工作重点的转移这两节知识内容的过渡教学,就可以有针对性提出以下四个问题:①若你是国家领导人,在当前这一局面下应如何解决问题?②这两年间出现停滞不前状况的主要原因和主要阻力是什么?③该如何突破这一停滞状况?④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说一说这场革命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推进事件的根本,让问题思考成为学生探索的出发点,用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查找历史资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五)借助历史影片激发起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本了解历史,还可以通过历史记录片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历史记录片能够更真实地还原历史现场,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观看历史记录片,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场景,尤其是近代历史的历史记录片,其中有着原始影像作为支撑,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运用历史记录片,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对《新中国外交》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共和国外交风云》纪录片。学生在观看这一纪录片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中的孤立,能够看到中国与苏联的决裂,再看到在联合国中国恢复了外交席位。这一路走来,中国外交经历了许多磨难,学生看得投入,看得激昂。在观看完纪录片之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如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学生们结合影片和自身理解会认为综合国力是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回顾中国的外交历程可以发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拥有话语权。通过带领学生观看纪录片,可以把学生真实地代入到历史事件当中去,激发起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结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明确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以及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意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创设、历史理论讲授、观看纪录片等教学方式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系统化地构建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从整体上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1] 安思蒙.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05(12):56.

[2] 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一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1(02):44-49.

[3] 李熙.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间观念为例分析[J].新课程(下),2019,05(13):67.

[4] 朱能.改变学生“简陋思维”的历史解释教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05):20-21.

[5] 虞文琳.“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06):16.

[6] 王少莲.选用“间接史料”需理解“中间人手”的时空与观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03(05):70.

G632

A

1002-7661(2022)05-0106-03

猜你喜欢
史料观念高中历史
维生素的新观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史料二则
健康观念治疗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