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2022-03-18 04:58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曹 婷

比较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曹婷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关教育办,甘肃平凉744000)

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阅读素养的进步,就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选择更加理想的阅读教学策略,比较阅读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首先对于比较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融入的逻辑初衷进行分析,继而探讨比较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格局。

比较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篇章的精细化解读,这样八股文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探究环境也难以架构起来,此时就可能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益发挥。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尝试将比较阅读法融入进去。

一、比较阅读融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逻辑初衷分析

阅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确保行为主体的思维处于充分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够锻炼阅读思维,激发文本共鸣,实现阅读素养的培育。比较阅读法,可以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放在一起,然后进行共同性和特殊性的探讨,此时探讨的空间比较大,思考的宽度和广度也比较理想,自然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格局,因此可以尝试将其使用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很明显,比较阅读法的融入是有特定条件的,要有可比性,要能够选择可比点,要选择合适的比较点,可以是某个方面,也可以是某个角度,这样就可以部署实施比较阅读教学法。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阅读经验也有所积累,也遇到过不少的阅读素材,因此可以让他们进入到比较阅读的状态,依靠这样的方式使得阅读中的自主性得以激发,构建探究性的阅读情境,增强交互,使学生的阅读素质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再者,对于当前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如阅读教学方式单一,阅读教学难以将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激发出来,阅读探究氛围难以构建,阅读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就可能使得阅读教学的效益处于不理想的状态。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就需要围绕着核心素养培育的诉求,切实实现阅读教学行为的规划,这样自然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阅读教育教学格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比较教学的价值,然后切实地将其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这样自然可以架构更加高质量的小学语文阅读格局。

二、比较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比较阅读教学法的融入,是符合语文阅读素养发展诉求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巧妙地将比较阅读教学法融入语文课堂中去,这样才能够架构更加理想的小学语文学习格局和环境。详细讲述,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一)科学选取材料,架构对比阅读场景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高度关注教材的解读,思考不同篇章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确保可以找到值得对比分析的节点,以比较的视角审视文本,这样可以更好地发现不同篇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界定清楚其中的规律,深刻理解课文的主题,进入到深度阅读的状态。对于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历程进行归结,发现多数情况下都是静态的阅读,关注的是本课程的内容学习和知识的掌握,但是教材中部分课文与学生生活之间有着比较远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吃力,此时就需要巧妙地将比较法融入进去,依靠这样的比较阅读,使得学生思维进入到更加深化的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自身效能。比如教师将《记金华的双龙洞》与《观潮》作为教材比较对象,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游记类型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叶圣陶会以游览顺序记叙,因此可以看到他在游览过程中看到的景物,一开始是路上,然后是外洞,接着是内洞,最后是乘船出洞。在《观潮》中,其是依照潮水的进程进行布局的,一开始是来潮之前,再者是来潮时刻,接着是潮水之后,描述了很多奇特雄伟的景象,在这样的描述过程中,还不忘将描述镜头放到人群上,对于人群数量之多和热情之高进行描述。很明显,如果说前者是依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描述,那么后面就是以空间的顺序描述,在这样的描述顺序界定之后,再寻找对应景物特点指出。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可以使得学生更快地理解游记写景类型文章的特点,继而在这样的差异比较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题。由此可见,在实际比较阅读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懂得进行合理的设定,确保选择的篇章是相似的,或者有比较价值的。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切实地发挥自己引导的效能,做出提示和要求,在认真比较思考之后,就可以找到不同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比较探索的过程中,对于文本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由此有着比较强的成就感,这样的体验会使得小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心态融入比较阅读中去,继而对于阅读产生更加大的兴趣,这对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言,是很有价值的。

(二)掌握比较方法,锻炼阅读技能

从理论上来讲述,比较阅读可以使得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是阅读能力和素质锻炼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学会将比较阅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可以尝试将课内的文章与课外的文章进行对比,树立阅读对比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阅读朝着更加有指导性的方向发展,学生也知道如何进行界定。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还可以设定对应的阅读目标,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比较,这样自然可以使得阅读过程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进展。文章都是依靠语言表达架构的,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使得文章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记叙文而言,其叙事的方式可能有顺序、倒叙、插叙,此时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记叙方式有着怎样不同的效果,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确保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记叙文的习作技巧和布局技巧,这就是比较方法掌握的集中体现。再者部分文章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比较,有的是以记叙的方式进行,有的是以描写的方式来开展,还有的是以议论的方式开展,再者还有以说明的模式驱动,还有的是以抒情的模式进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数接触的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此时可以以《少年王冕》和《埃及的金字塔》阅读为例,教师选择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和说明文的描写有什么差异性,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相互探讨,彼此交换意见,继而慢慢地对于这两种描写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记叙文的描写,其关注的是能够确保写人叙事可以更加生动形象,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说明文中的描写其价值在于可以准确地将事物的特点诠释清楚。也就是说两个文章的表达方式都是描述,但是作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描述的落脚点也有差异。在实际比较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不同表达方式融入对比阅读中去,在比较阅读中实现表达方式的综合探讨,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实现阅读思维的拓展,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归纳总结的状态。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看到的是教是为了不教,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获取比较阅读的切入点界定技能,这样自然可以进入到理想的阅读格局,无论是阅读内容,还是阅读方式,都可以进入到更加高质量的阅读格局和环境。

(三)坚持从点到面的原则,实现阅读比较的展开

在对比阅读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以生为本”的原则,了解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方面,实现构思和视角的对比,这样可以架构更加理想的阅读比较格局。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到比较阅读的状态,可以对于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进行对比,可以对于个人思想进行对比,可以对于个人性格进行对比,无论是哪种对比,都可以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进入到更加深度的状态,由此使得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提升。比如在学习《草原》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老舍是谁不是很了解,这样在文本理解的时候就不能迅速地抓住主题。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就引导学生接触更多关于老舍的相关信息,引入更加多老舍的作品,然后进入到比较阅读的状态。比如将老舍的《猫》和《养花》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精细化比较,让学生赏识和辨析,学生渐渐发现老舍是一个生活中平凡但是有高雅情趣的人,他喜欢猫,也喜欢养花,但是他的生活是充满坎坷的,他有腿疾,但是他对于生活能够保持热忱,对于生命保持爱心,对于自然界保持敬畏之情,这样的情感,这样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心胸,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很明显就是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学生对于作者的形象有着更加清晰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再探究文章中的内涵,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有时候可以以拓展阅读或者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在全面阅读之后,再进行鉴赏或者比较,就可以进入到更加高质量的阅读格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看到的是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教材,要懂得将课外与课内关联起来,引入更加多的课外素材,依靠这样的方式确保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多的阅读素材,实现阅读视野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在这样广阔的阅读格局中学生的阅读素质和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锻炼,比较阅读教学法的效益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关注细节比较,提升比较阅读的层次

如果说从文体或者技巧的维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比较,那么在小学语文比较阅读中,还有更加微观的比较,那就是实现词语或者语句的比较,从更加细节的角度比较,可以使得实际的比较阅读的层次得以不断提升,继而驱动比较阅读的效益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懂得从不同篇章中寻找类似的细节,界定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词语用词的角度进行辨析,由此使得学生的语用建构和运用素养得以锻炼,形成更加理想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环境。比如教师选择《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和《夜》等篇章作为比较阅读的对象,关注微观细节的描述,选取的语句有:

(1)阿Q等酒店要关门,才踱回土谷祠去。

(2)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房子里。

(3)叔踱出门外。

(4)老妇人来回地踱着,背诵那些又旧又拙劣的抚慰孩子的语句。

上述四个语句中,都出现了一个动词“踱”,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对应的上下文,对于对应用词的语境进行分析,然后思考这样的动词在不同的场景中刻画的是什么,其需要强调的是什么。学生可以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看法,聆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微观用词探讨的格局中去。第一句话中的“踱”,展现的是人物的缓慢,此时他的革命梦想破灭了,借酒浇愁,这表现出他的失落和不满,与前期亢奋的状态形成对比;第二个“踱”,表现的是脚步缓慢有气度,长衫帮和短衣帮的差异在于坐和站,不同的姿态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句子中的“踱”可以展现出长衫帮的优越感和气宇轩昂,这与孔乙己的形象形成对比;第三个“踱”,内涵比较深刻,平时的老爷不顾颜面也去寻找女仆,这里展现的是脚步缓慢,也展现出顾忌自己身份而去遮掩的狼狈状态,由此更好地展现出虚伪的面貌;第四个“踱”,是人物难以负重导致的脚步缓慢,还体现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与之前的状态实现对比。需要看到的是在细节对比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对应故事情境中去,能够结合上下文充分地进行研判,有时候可以在此环节给学生播放对应的影视作品,或者鼓励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依靠这样的信息加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应词语的差异性,这样也可以使得实际的阅读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当然,在学生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有太多的干预,懂得营造更加自由的平台,确保他们可以很好地交互,不要对于他们的不同意见进行批判,确保他们的交互是充分的,这样才能够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格局和环境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将比较阅读教学法融入进去,从宏观角度比较,从微观角度探讨,这样阅读中的交互性不断提升,探究环境得以架构,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激活,继而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 涂锦文.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2):90.

[2] 吕英姿.巧借阅读策略推动高阶思维发展——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60-62+129.

[3] 张桂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论述[J].科技风,2020(04):58.

[4] 魏银珠.聚焦语文要素开展言语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再思考[J].华夏教师,2020(16):45-46.

[5] 汪静东.开展比较阅读提升古诗词学习效率[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8):37-39.

[6] 张晓安.试论小学各阶段如何正确运用比较阅读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17-19.

[7] 孙琍.让阅读教学绽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J].基础教育课程,2020(22):43-47.

[8] 李国惊,廖馨梅.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一样送别,几多离情”群文阅读教学例谈[J].基础教育课程,2016(21):19-22.

[9] 韦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样态及反思: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教育导刊,2019(06):62-66.

[10] 张红,夏玉凤.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29-130.

G622

A

1002-7661(2022)05-0112-03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