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22-03-18 04:58张婧祎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目核心素养

张婧祎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张婧祎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求是小学,江苏徐州221000)

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其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需的能力和品格。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越来越多的老师慢慢地认识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升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合理地安排好内容,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进而推动小学生全方面地提升。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原则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结合实践课堂,从各个方面探索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优化的策略。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以往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中,这门科目的老师一般都是把提升技能和语言知识作为其课堂中的重点任务,而往往不会重视对于学生在价值观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培养,这就在某种层次上干扰了学生在其他课程上的进展。尤其是当代我国社会综合实力的提高,进而带动了我国对于高素质人群的需要,这些表现都提示出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而现存的教育模式却没有做到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有关部门为此进行了反思,经研究后,提出了一项符合现阶段教育的基本政策,此项政策就要求全体教务人员以政策方针为大纲,尽可能地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尽快地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将其转变成自己的教育课堂和方法,努力地培养和提升每个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

一、语文科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原则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按照目前的形式来讲,我国这方面的内容还没有达到统一,通常是由一门学科担任一部分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对此,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课堂上教学的方法,是当前时期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1.语言的能力。基础教育阶段下的语文学科,其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就是语言文学,核心素养是需要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培养他们对其积累和使用的能力。语言能力和语感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经过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对于学生在后续学习这门科目并有效地提升其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2.思维能力,在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可以熟练地掌握对这门科目学习的基本办法,慢慢地建造他们学习这门科目的习惯。同时,在长期的引领和培养下,以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而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最主要的体现方式,积极地加强思维能力的锻炼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方向,包含了这门科目学习的很多个方面,比如朗读、写作、背诵等等。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老师要着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他们经过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和情感,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中对文中的段落及语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而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课下实践研究等各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能力素养的理解。

3.鉴赏能力。语文这门学科是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韵味的,书本上是具有很多审美内容的,包括语言美、思想美等等。老师要认真地设计教学的方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让他们自己感悟文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4.文化品质。在进行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要多给学生们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对文化有认同和归属感,从而从心理激发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让学生先爱上文化,再发扬文化,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中,言传身教是作为语文科目教学老师的职责所在,老师要言行一致地教育学生,还要经过对文章解读和情感陶冶,提高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还要经过全方面地解析传统的文化,强化他们的文化精神,培养他们自主地传递传统文化。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原则

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很难在短时间里完成这方面的培养目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要保持由易到难的教学观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全面地观察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然后设计出合理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多注重他们的核心素养建造和发展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善教学策略。在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还是像以前一样主导课上活动,学生没有办法深入地了解参加,这会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对提升他们的能力素养有很不利的作用。对此,这门科目的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观点和模式,显现出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更快地让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结合,切切实实地完成好这方面培养的成绩。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具体优化方法

(一)围绕语言能力

这门科目的学习和人类之间的交流都需要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老师要将讲课的侧重点放到基础词语的教学上,做到一定方向的教育倾斜,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架构起对于语文的知识构架,将语文学科的地基打好,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一般比较难以理解的文章需要用两节课的时间或者是更长,帮助学生对其知识的表层感知和深刻感受体验。在学习书中的内容时,老师首先可以通过实物激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上的内容,在阅读中找到不理解的词汇。之后,老师在课堂上引出这一问题,先让学生自主讨论该问题的含义,等学生讨论过后,老师再重点讲解该问题蕴含的知识点,从而以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及老师讲解问题两方面加深学生对本课的记忆。同时,对于书中比较多的形容词,老师要着重分析这些词语的运用场景。经过运用这种教学办法,学生可以进一步地掌握生字词的结构和拼音等基本知识,这对于提升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不同年级中这方面能力要求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需要老师注意的。比如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对生字词进行理解,还要教他们学会准确地辨别对其的感情色彩,对作者给予的感情进行了解。

(二)通过情境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要知道,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课程的顺利开展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在课前准备时,老师对于课上的内容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有效地融入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互动,这样一来,就能确保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发挥出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可以完成教学和求学两者之间双赢的目标。怎么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活跃课上教学环境呢?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借助于多媒体或者说是一些人物角色扮演这样的方法进行展开,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学生对于需要的知识点的渴求。以《慈母情深》为例子,首先老师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能力及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提问。比如“母亲的态度一共变化了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等等。通过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蕴藏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自主观察理解例子当中的重点词语,进而发展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之间是有不同的差别的,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同的学生的思考也是有差异的。对此老师可以组织进行讨论活动,让他们不仅可以把个人的看法说出来,还能参考其他同学的结论,打破单一的思维方式,拓宽思维的边界。

其次,在进行对比阅读过程中,书中很多内容结构和主题等方面都比较相似,通过两本书籍的对照阅读,能够使得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书籍蕴含的知识,同时,对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比较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老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文《武松打虎》《三顾茅庐》这两篇优秀课文进行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都是在我国四大名著中选取出来的,文中的故事生动形象,拥有比较强的吸引力。但是两篇文章不管是在人物的形象描写中还是语言特点以及叙述的结构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了这两篇文章,同时还在对比和分析中得到锻炼并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

(三)多给学生一些走出去的活动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只是冰山一角,主要是审核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的发展,而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怎么样审美并且鉴赏一篇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魅力。老师可以开展鉴赏活动,在进行这方面的活动中学生的眼界对结果是有直接影响的。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语文这门科目的老师对于教育思维是比较固化的,在课上教学中只是充分发挥了语文的一种固定性的作用,而在教授好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工作上,还要不断地去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枫桥夜泊》中,其表达的意境非常深远,充分地描绘出了让人心动的画面。为了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中描述的美,老师可以运用网络的技术播放具有感情的朗诵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中描述的画面。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把自己感受到的画面进行叙述。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和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求知,进一步地体会作品背景和人物情感的表现以及在写作中运用到的方法和技能。慢慢地让他们自己就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最后把自己的理解转变成为自己的精髓。

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在鉴赏能力的精神层面上提高,还要给他们创建这种空间,让其不断地吸收。这个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可以是参观一些文艺场馆或者是看电视中的诗词鉴赏节目,之后再让学生按照读后感的方法或者是观后感的形式对文化中的精髓进行不同的吸收,产生共鸣和感知运用此类教学方式,学生会被带入到讲课情境之中,从而更能理解作品的含义,在经过自己的想象,又形成了新的美的形象,这对提高他们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借鉴优秀的作品仿写文章,让他们自己创作,这样就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可以围绕着文化品质

人文价值是这门科目的重要特点,老师要发挥出这门科目的作用,传授给学生们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老师在传授文化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避免过于死板。同时,要和时代的精神相联系在一起,让文化更加富有感染力。比如《愚公移山》这一文章中,老师要引领学生让他们对愚公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一部分学生在经过阅读文中的内容得出愚公不畏艰难的答案,老师就要继续引领学生对文中更多内容进行理解,根据老师的启发,得出“遇到苦难不退缩,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他们都表示学习愚公的精神,勇于面对未知的事情。

三、总结

根据上文所述,以往语文课堂教学是不符合现在时期革新的需求的,对此,老师在这个时候就需快速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其核心素养要求贯彻到日常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去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老师还应该特别注意借鉴和总结课上的教学经验,思考自己在课上的教学过程,不断地改善自己在课上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一来,就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张莉莉,翟超.优化习题教学培育核心素养——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0(05):55-56.

[2] 李春艳.大语文核心素养诉求下对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的优化思考[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41-143.

[3] 吴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71-272.

[4] 郭艳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优化路径[A];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74-1175.

[5] 姚晓芳.关注核心素养优化课堂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3):39-41.

[6] 潘颖.优化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浅析核心素养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11):228-229.

[7] 成茜.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优化教学模式[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105.

[8] 贾翠婷.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构建智慧课堂的有效方法[J].求知导刊,2020(34):52-53.

[9] 魏晓丽.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作家天地,2020(15):77-78.

[10] 王效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7):34.

[11] 犹霞.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4.

[12] 祁勤业.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学周刊,2020(19):75-76.

G424.21

A

1002-7661(2022)05-0115-03

猜你喜欢
科目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高考“新科目”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