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卡在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中运用浅谈

2022-03-18 04:58王心怡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习惯小学生

王心怡

语文学习卡在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中运用浅谈

王心怡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平江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000)

我国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小学阶段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语文作为兼具了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考虑到语文学习卡对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价值,本文笔者在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学习卡;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卡是以卡片的形式,摘记语文课堂内外知识、提炼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小学生明确每节课的课堂目标和学习任务,还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感。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为其他科目或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和文学的热爱之情,掌握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习惯决定未来,好的习惯会贯穿人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习惯是一个整体,有着系统的结构,在语文学习中缺乏自主意识的学生和未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会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有良好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好的习惯。因此,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有方法、做事有条理,具有优秀品质的新时代少年。

(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质疑的素质教育学习方法。掌握自主、科学、高效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不仅能够真正投入到有效的课堂学习中,还能在课后及时主动地巩固语文课堂内容,实现对知识的温故知新,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另外,通过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学生语言和文学知识会得到积累,有利于学生自主地阅读和获得学习课外知识,不断开拓学生在语文知识层面的视野。

(三)改善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虽然天真活泼积极,对许多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但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尤其是在低年级学段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其次,受应试教育和以成绩分数为导向的观念影响,小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许多学生仅仅是将完成作业作为语文学习的目标,不利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也难以提高成绩。最后,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缺少学习的主观动力和自觉性,主要表现为不主动完成语文课后作业、过于依赖工具书、书写习惯不佳、粗心马虎等。因此,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产生对知识的形象记忆,不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克服在语文学习中的局限。

二、学习卡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过程中的作用

(一)发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学习卡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在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样化目标,是针对学生个体学习体验和特点设计出的学习资源,不仅发挥着学习辅助资料和工具的价值,还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出教学资源和工具的引导、组织、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打破了以往预习、学习和复习内容针对性和差异性不强的局限性。学习卡片作为教学资源可以为不同程度和阶段的学生提供难度有侧重的学习材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是融合了指导、学习与评价功能的自主学习载体,改变了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主要知识输出者,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局面,突破了从教师到教材再到学生的单项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其能够带着任务进行预习,带着问题专心听课,带着目的做好课后的巩固复习。

(二)帮助教师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在促进学生养成高效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语文学习卡也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发语文课堂与教学资源的重要路径,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语文学习卡是教师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习惯的重要抓手,以学习卡的形式可以实现对课堂内容的“化零为整”。例如在学习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语文学习卡,对描写乡村田园景物的诗词进行由点到面的分析,对诗词中的色彩细节进行归类,体会作者笔下“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树头新绿”“黄蝶”“溪上青青草”“白发翁媪”的画面描写,更好地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动静、虚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学生在学习同一主题和风格的作品时,能够进行比较分析,掌握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另外,教师也可以针对课文中的动词、形容词和成语制作学习卡,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又如在学习《草原》这篇写景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所用的语言进行梳理并总结,体会凝练生动语言运用范式,如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还可以通过学习卡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以《丁香结》这篇散文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阅读链接卡”,在课前和课后自主收集描写丁香的文学佳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更好地感受丁香这一意象被赋予的惆怅与忧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提高鉴赏能力,借助学习卡充分开发语文教材资源,实现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综合素养的目标。

(三)作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学阶段儿童心智水平还处于未成熟和不稳定状态,所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意识不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突出,再加上受教育者存在个体差异性,对语文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在学生高度依赖教师的状态下,如果没有任何预设和工具支持就转变教学角色,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无从入手和把握不住学习方向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急需辅助性工具。语文学习卡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是站在学生学习视角,贯彻因材施教教育观念的个性化教学产物,能够满足学生在课前、课前及课后自主学习的需要,可以通过自主或小组制作学习卡的方式,提升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参与感并优化知识习得过程中的体验感。

三、语文学习卡在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应用路径

学习卡主要是以卡片载体,通过摘记学习重点、积累阅读素材和记录关于学习所思所想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理解归纳重难点、优化学习方法流程,是进一步实现提升思维和增强获得感与体验感的教学手段。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说,能通过书面的形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资源都属于学习卡。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设计学习卡,使其主观能动性在运用学习卡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的原则,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生在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和创作背景等课文相关资料,对课上内容有初步认识,并通过将相关背景知识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录到“预习学习卡”中,提升语文课堂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试着回答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将自己能够解答的问题表达在学习卡上,将留有存疑的地方也记在学习卡上,便于在课上重点学习,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点评学生的学习卡,通过口头表扬或批注激励的方式使认真制作学习卡的学生得到正向的良性反馈,使小学生得到鼓舞并自觉坚持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二)提问思考

在通过语文学习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小学生只有养成自主探究思考的习惯才会进一步养成自主提问的习惯,保持认真课上听讲的状态。在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两个关键点,一方面,要确保提问的效度,也就是思考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必须要确保学生所提问题的重要性,才能不浪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上。另一方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除了要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有效性,还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小学生根据语文教材课文进行大胆的联想。比如在学习《曹聪称象》这一课时,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鼓励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称象方法,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思考、想象和联想能力,发散语文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记在语文学习卡上,使想象翅膀飞行的轨迹、头脑思考风暴的痕迹被记录下来,通过积累灵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巩固延伸

教师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卡创新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复习巩固模式,避免千篇一律的作业机制。在布置复习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在同一节课或同一单元的语文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制作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卡,进行私人定制的复习巩固路径,提升温故知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班级中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获得知识的延伸,避免“不够吃和吃不饱”的情况,还能有效地对程度较差的学生进行及时地查缺补漏,使学生针对自身相对薄弱的环节重点加强,提高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确保自主复习和巩固练习的效度,帮助小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语文自主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语文学习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课堂互动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借助语文学习卡,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与合作,不断提升教学的质效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语文学习卡进行精细化处理,再根据语文课文知识内容制作更具体字、词、句、段、篇的专项学习卡。首先,是生字词学习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会对字词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探讨,可以向学生进一步介绍汉字的“四体二用”,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生字词,加强对生字笔画顺序写法的记忆并试着组词造句。例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需要学生会读并理解“聚拢”“烂漫”“伶俐”“波光粼粼”等词的意思,而像“吹拂”“光彩夺目”“倦”“纤细”等字词则需要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熟练运用。教师可以就每节课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让学生在生字词学习卡上写一段话,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互相分享和点评,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其次,是句、段、篇理解卡。在课文中有许多巧用修辞手法的典范,针对这些好句佳段名篇,教师应通过制作学习理解卡,帮助学生掌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语言表达方法以及实际操作运用,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匆匆》这一课为例,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在课前了解作者朱自清先生和文章写作背景并通读课文,在课上与学生合作划分文章段落,并在学习卡上总结大意,在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后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细致解读,通过开放性提问,让学生以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方式,找到文章中的两处接连的问句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理解卡上总结这样表达的好处,同时在学习卡中仿写第三自然段,进一步加深学生思考,使学生养成深入探究、多角度思考的自主学习习惯。最后,是思维拓展卡,学生在充分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卡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实和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可以根据古诗词或现代文的课后小练笔,以制作学习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发散思维。此外,由于语文知识体系具有复杂性和零散性,还要借助知识卡提高学生知识内化的能力并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对课外语文知识进行自主积累和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保证学习方法有效、学习路径正确、学习态度端正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要全面认识到语文学习卡对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路径实现语文学习卡在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中的科学运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1] 蔡静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4):63-65.

[2] 陈玉玲.线上教学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1,23(08):197-198.

[3] 阳秀丽,王彦越.浅谈学习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科技,2021,42(02):65+64.

[4] 廖艳红.巧用学习卡,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J].内江科技,2021,42(01):143+50.

[5] 李晶雪.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2):93-96.

G622

A

1002-7661(2022)05-0138-03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习惯小学生
上课好习惯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是小学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