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2-03-18 04:58曾学英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前预习课文

曾学英

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曾学英

(甘肃省广河县曹家坡小学,甘肃临夏731100)

语文是小学一门重要的课程,每一个教师都想借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预习习惯,导致课程教学很难发挥出理想效果。本文围绕如何才能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探讨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

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策略

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预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预习教学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所以认真分析目前此项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有效改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和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效果的制约因素

(一)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他们都普遍欠缺自我控制能力,很多小学生在放学之后立刻就进入自由活动的状态,他们并不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展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即使教师安排有非常详细的预习作业,很多学生离开了家长的监督,也不会完成此项教学任务。不难看出,这一问题是严重制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如果这一教学现状无法得到改变,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很难得到保证,所以教师对此问题要认真深思。

(二)对教师存在着过度依赖。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养成了过度依赖教师的习惯,离开教师的监督他们很难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这在目前也表现得非常普遍。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愿意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这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前预习活动之所以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认为课前预习并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耽误自己的时间。正是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引领下,很多小学生并不愿意在课前积极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四)课前预习指导相对单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需要经过教师的指导才能把握正确方向,从而降低预习的盲目性。然而,有些教师的预习目标不明确,只要求学生看教材、完成简单习题,没有针对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以至于学生难以抓住预习线索,无法把握正确预习方向,预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课前预习指导相对单一,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课前预习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课前认真开展预习,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要讲述的内容,这对于学生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能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预习的过程中,会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这能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为学生深入到课程学习之中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认知,所以对教材中提到的有些名词并没有全面地认识。借助预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小学生能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下漫无目的地听讲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且由于学生在课前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所以他们也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并展开互动,这就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效果并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了解到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在小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了解到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学生借助预习活动的全面开展,能从各个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深入到学习之中,所以此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四)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预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独立自主意识,有助于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将课前预习内容以学案、问题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预先了解课上将要学习的知识,达到预习目的,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足铺垫。小学生在预习中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逐步学会课前预习,分清主次知识点,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从而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

三、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为小学生设定预习任务。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活动之所以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主要原因在于预习活动并没有为学生安排明确的任务,在课堂上也缺乏对完成任务情况的检查,这让很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普遍无法发挥理想效果的现状,教师要积极为小学生做好预习任务的设定工作,将预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明确告知学生,并在课前留出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使预习活动取得理想效果。只要小学语文教师严格执行此项措施,就能改变小学生预习活动的认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预习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以《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预习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就要为学生安排明确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熟读两遍课文,并将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词语标注出来,借助查字典的方式对这些词语的意思有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和熟练掌握教材中生字生词的基础上思考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描述秋天的雨,自己对秋天的雨有什么样的看法。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对课文内容的预习,并在课前对学生的一些情况进行提问,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使预习真正发挥出理想效果。而且借助在课前对学生预习情况所做检查,教师也能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解答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这种方法能够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对预习并没有正确的概念,很多学生对预习的认识仅仅局限在课前阅读课文内容上,这导致预习活动很难发挥出理想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一点特别重要,教师要从学习过程中如何阅读课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做好资料收集、如何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预习对于自己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使课程教学取得理想效果。当学生借助教师针对性地引导,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之后,他们就会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尽管目前很多学生也逐渐适应了教师开展的预习教学,但他们预习的效率非常低下,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自己是如何预习的,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预习效率,只要师生之间能够做好配合,就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的预习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行制定预习任务表,借助预期任务表不断提高预期的效率。首先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然后找出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并对生字进行注音,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画下来,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到,这是一篇描写民族小学生幸福生活的文章,反映了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民族团结精神,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展知识,认识到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并结合教材中提到的少数民族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少数民族的资料,强化学生的认识,只要借助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使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快速提升。

(三)利用问题调动预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能够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办法,从而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在预习环节利用问题指引学生,可以深度调动其预习的兴趣,使之带着问题完成不同的预习任务。在解决各类问题后,既能够获得学习成就感、满足感,又可以明确重难点知识的分布状况,找准学习的方向,提高课内学习的针对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预习任务中设置有趣的问题,利用不同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生预习的盲目性,使其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解决方法,改善被动学习局面。

以《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的预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有关“抗日小英雄”的微课视频,调动其预习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队伍中,除了前线的中国军民,还有那些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同时标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和生词,教师则为其提供预习指导,帮助其简单了解课文内容,使其明白抗日前线后方的儿童也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课文中便讲述了小英雄雨来与敌人抗争的事迹。再让学生用序号标注出课文的段落数,分别从段落中找出具有叠字特点的词语,提出:“类似嗖嗖、叽咕叽咕、吧嗒吧嗒的词语有何作用?”学生能够对教师问题中的叠词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回答:“能够更形象、直观地进行描述。”教师表扬学生后,简单总结学生的预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做足准备,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精准把握课前预习尺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提前预知所学内容,进而调整学习状态,做好吸收知识的准备,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预习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把握尺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花费过多的时间,或被较难的问题挡住学习脚步,其便会产生倦怠心理或抵触情绪,非但不能提高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容易降低学习质量。因此,把握课前预习的尺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精准衡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预习内容之间的契合度,控制好预习内容的数量与质量,从而精准把握课前预习尺度,让学生在层次合理、内容衔接顺畅的预习任务中深刻理解预习的内容,避免受到畏惧心理影响而降低学习的欲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指导学生掌握预习要领,逐步将预习活动延伸至课后,控制好预习任务的数量、质量。

以预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这篇课文,教师可为学生讲述抗美援朝英魂归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适当引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称号,向学生提供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题目的意义,使其懂得出国作战无法回归祖国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教师可引导学生简单阅读课文,并思考“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为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时的情感状态,使学生明白课文标题的厚重意义。教师再鼓励学生自行分析毛主席以大局为重,同意将挚爱长子葬于他乡的决定,使学生明白毛主席似山一般厚重的爱和如海一般深邃的情,在预习中为课文内容动容,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教师进行总结后,把握预习尺度,避免讲解过多的理论知识,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做足铺垫。

(五)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建立评价机制。小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力,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面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评价机制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以此督促学生积极做好课前预习。这对教师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围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指标设计,强化对学生预习过程的监控。这项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要认真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此项工作可以作为学生家庭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目前小学生在预习方面普遍存在着现在缺乏有效监控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积极建立评价机制规范预习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为了使评价机制能够发挥出作用,建议教师在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的过程中为学生绘制预习任务的表格,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项填写,并积极将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标注出来,借助教师和家长的有效监督,使学生能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大纲设计评价指标,按照学生对实际学习内容的概况了解程度、提出问题的价值进行点评,建立科学的预习评价机制。教师也要强化预习过程的监控,发挥家校共育机制的优势,与学生家长实时沟通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为家长提供多种学习监控渠道,使其能够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预习活动,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敦促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从而向教师反馈具有价值的预习监督信息,教师则根据相关信息点评学生的预习过程。这样才能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教师,把预习工作做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和提升。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要想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不断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学生的预习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入手做好对小学生的引导,才能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并借助参与一些活动使个人的语文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将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督促小学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学习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以此促进教学取得理想效果活动,使预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1] 路多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提升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30):31-32.

D045

A

1002-7661(2022)05-0150-03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前预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背课文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