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浅析

2022-03-18 04:58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悟表达能力课外阅读

张 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浅析

张津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福建福州350000)

在当今教学中,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三个学段分别进行探究,提出可行的方案。

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如今,这是离不开学生中心地位的充分突出,离不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各种手段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培养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特色,在阅读上的要求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统一的阅读教学方法是不合适的,如群文阅读于低年级、深入的字词教学于高年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此完成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是学生初步接触语文阅读的时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都没有太多的要求,开展过于复杂的阅读活动是不合适的。而根据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这一时期,教师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正确的阅读与交流习惯。

(一)导入动画素材,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重要的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起始,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一目标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以微课为导入素材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对于学生之后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其中,动画素材更加契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兴趣。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导入动画素材,做好课前激趣活动。

例如在《姓氏歌》这一课,教师就可以以蒙学经典《百家姓》相关的视频进行导学。在这一视频中,《百家姓》前几个姓氏以歌曲的形式被唱了出来,视频的背景则是与历史更替相关的动画。在动画播放完毕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同学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个,这首儿歌展示了人数最多的几个姓?你们发现自己的姓了吗?”而后,教师就可以正式让学生学习《姓氏歌》中的内容。当然,在学生学习之后,教师同样可以组织学生朗诵文章,更好地理解文章。这样,通过动画素材,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姓氏歌》的兴趣,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敢于表达

小学低年级阅读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人与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面对教师,很多学生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后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是相当不利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组合作成为教育教学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而相比面对教师,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更加积极。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敢于表达。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教学中,在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同学们,如何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找不到了,你们会怎么办呢?”之后,教师即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表达意愿相当强烈,如有的学生倡导寻求警察的帮助。这样,通过讨论活动,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表达欲望,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

(三)引入绘本素材,辅助课外阅读活动

相比中高年级的阅读,小学低年级阅读量要求为5万,虽然字数较少,但仍然需要开展一定的课外阅读活动。但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其中,字词积累较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外阅读。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一定的图片辅助学生阅读相当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中积极引入绘本素材,以图片辅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切实培养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向学生布置以绘本为主的亲子阅读活动。如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画给孩子们的中国历史》这一绘本的阅读作业。这一绘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不同朝代的历史,对于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也能让学生一定程度上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亲子阅读的形式一方面为学生和家长创建了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绘本阅读的难度,即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求助于家长。这样,通过绘本素材的应用,教师在小学低年级开展了课外阅读,降低了课外阅读的难度,有效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同,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默读的阅读方法,一定程度上理解文章大意,还对阅读量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的措施也需要有一定的学段特色。

(一)开展仿写活动,落实以读促写原则

相比低年级的学生,小学中年级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单元之后新增的“习作”模块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相比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写作难度较高,直接向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会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落实“以读促写”原则是相当重要的。其中,仿写是沟通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仿写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青头的动作和行为进行分析,感受其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而在之后,教师即可以让学生对其中描写动作的语句进行仿写。在后续“我来编童话”的写作活动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充分应用在前面文章中学习的内容,一方面让自己编写的童话有一定的逻辑,另一方面充分应用学到的动作描写方法。这样,通过仿写活动,教师有效在阅读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二)注重整体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是相当重要的。相比低年级,小学中年级的文章有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是不合适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在中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学生需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内在感情。而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选择难度适合的探究活动,以段落分析和文章复述等活动促进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的教学中,在领导学生朗读文章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你能发现巨人的花园有什么变化吗?”让学生在不同的段落寻找关键词,列出花园变化的脉络。而在具体内容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询问:“你们能复述文章的大致意思吗?在这一篇文章的阅读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这样,通过文章的整体探究,教师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在中学段切实提高了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

(三)构建兴趣小组,增加学生阅读体悟

相比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相当必要的。但相比低学段,中学段的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难度,这不仅需要学生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小组合作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其不仅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意思,也能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让学生将一项行为坚持得更久。故在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中,教师需要积极构建兴趣小组,以小组合作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例如在每一次的课外阅读任务布置中,教师都可以向学生推荐多部著作让学生选择。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唐诗三百首》《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个小八路》三部书的阅读。在导读环节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进行阅读。而依据选择书目的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除了日常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外,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而在这样的兴趣小组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坚持得更久,也能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相比中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而在这一阶段,新课改的教学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速度,能快速地提取信息,也需要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表达方法,体悟作者感情。当然,在课外阅读上,教师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进一步突出学生中心,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

(一)开展群文阅读,提升文章体悟广度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单篇精讲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阅读的深度。高年级的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这也是学生将一篇文章的情感体悟拓展到一类文章的前提。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单依靠单篇精讲的方法是不合适的。群文阅读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多篇文章综合阅读的方式。这样不仅能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让学生快速地理解一类文章的特点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当然,对学生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故教师需要积极将群文阅读应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师就可以以“读书”为核心,构建群文阅读活动。而除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这样的课内文章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多篇课外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当然,在文章的选择方面,教师需要注意文章的多样性。如引入以视频为第一展现方式的罗翔的《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以表格和统计图展现出来的《当代年轻人读书现状》。而在阅读的活动中,教师即可以提出问题:“在如今,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又怎样读书呢?”当然,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探究。而这样通过群文阅读,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了大量的文章,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以对比阅读获得一类文章的体悟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利用批注方法,积极开展探究阅读

相比中学段,在高学段的阅读中,学生需要阅读的文章种类更加多样,对文章的理解也需要更加深入,即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文章大意,也需要学生理解单个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同文体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等。批注式阅读是以符号和相应的文字辅助阅读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阅读有着巨大的作用。故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有效探究。

例如在《将相和》这一课,教师就可以以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次阅读活动,每次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都不同。其中,第一次的阅读教师可以置于课前的预习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其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在旁边标注出意思,如“缶”,学生即可以标注“一种乐器”。第二遍阅读,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将文章分层,说明每个小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在第三次的阅读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文章分层的基础上分析廉颇和蔺相如在不同故事中的表现,分析人物性格,并将集中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来。当然,在划出波浪线的关键地方,学生还可以以旁批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开展了探究式阅读活动,加强情感体悟,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做有效的铺垫。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下探究阅读

相比中年级,高年级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更高,并且阅读的素材也有了更高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需要在课上进行探究性阅读,也需要将探究性阅读拓展到课外。信息化学习是当今重要的课外学习方法,而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其是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深度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中,学生可以充分参考他人的感悟与其他相关联的文本素材,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下阅读的名著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让学生的阅读体悟更加深入。

例如在《小王子》这一名著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阅读。《小王子》这一文章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而在直接阅读的情况下,学生是很难理解其内在含义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即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应的关于《小王子》的解析资源,如其他人写的读后感、《小王子》的动漫和电影等。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师有效鼓励学生进行了课下的自主探究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课下阅读的质量有着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小学生正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在不同学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不同学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中更加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在中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注意阅读活动的难度,并在高学段的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信息化课下阅读等方法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无定法,也只有结合学生认知特色,教师才能更好地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

[1] 郭小莹.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15-17.

[2] 王风茂.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09):148-149.

[3] 文梅.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统编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67-69.

[4] 马建明.小学语文表达能力的内涵阐释与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8(03):58-61.

[5] 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7):39-40.

G622

A

1002-7661(2022)05-0177-03

猜你喜欢
体悟表达能力课外阅读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