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小学数学魅力课堂

2022-03-18 04:58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合一内角

张 洁

以“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小学数学魅力课堂

张洁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本文立足小学数学课堂,以“做”为核心,通过“劳力上劳心”“做上学”“做的最高价值是创造”三方面,切实提升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以此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本文针对创设数学体验活动、了解数学家事迹、激励实践探究等方式探讨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从而打造小学数学魅力课堂,为业内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魅力课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现在学生往往因为自我效能感的不足,其缺乏学习的信心,导致成绩不理想。在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构建魅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做、在课堂中听、在课堂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让其对于数学课堂产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从根源上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小学数学现状分析

(一)受到传统教学影响较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自身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还尚未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教学,依旧是通过直接讲解的方式向其传授相应的知识,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现阶段的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和尚未发育完全,对于身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很难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数学课堂中,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也较弱,因此不能完全系统地掌握所有知识。

(二)互动机会较少

教师在当下教学中,并没有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没有认真地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需要,教学过程较形式化,教学目标也没有确切的依据,在课堂中也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和思考,很难让其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还有少数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学生集体进行回答,学生个体回答问题的机会较少,这样很难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解情况,同样也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能满足其自身的实际需求。

(三)忽视能力培养

大多数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注重学生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视其自身数学文化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没有加以关注,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讲解理论知识,让其针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强行的记忆和背诵,对于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没有进行切实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无法举一反三,也不能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验证和应用,从而阻碍和制约今后的发展和成长。

(四)信任程度不够

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担心学生无法灵活、熟练地运用该知识点,不能顺利地解答相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味地指导学生如何处理问题,使得学生越来越依赖教师,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其自身的数学文化水平和能力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使得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低,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加上数学课堂较死板和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影响其自身获取知识的效果。

二、劳力上劳心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有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其基础是在劳力上劳心,即“用心以制力”,以此获得成功体验。将“劳力上劳心”融入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

(一)创设数学体验活动

以苏教版教材中《秒的认知》教学为例,第一,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手中的钟表,对其组成有一定了解,自主发现其中有三根针、12个大格、60个小格。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精细的讲解,如最长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分针移动一个位置,分针走一圈是一个小时,时针动一个格的位置。第二,请学生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钟表的滴答声,感受一秒有多长。第三,提出问题“一秒钟可以做什么?”引导学习发言,以看、听、思、说的形式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生活中一秒时间能做什么的讨论,引发学生珍惜时间。

整个教师引导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观察与倾听就是“劳力”,思考教师回答的问题则是“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劳力上劳心的过程,进而加深对抽象概念——秒的认知,丰富学生表象,进而充分提升学生的时间观念,增加其成功经历。

另外除了新知传授时开展数学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还可在作业批改的时候,师生合作,穿插数学体验活动。例如可让学生协助教师批改作业,或者是学生互相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探寻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案,进而提升数学成功的体验。

(二)引导学生手脑并用

“劳力上劳心”与“手脑并用”都是学生做。例如苏教版数学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时,教师通过点拨引导,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教师问:“你能求出三角形内角和吗?”更多学生想到的是分别测量三个内角,然后用加法计算。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再根据自己小组所画的三角形计算内角和。最后将测量与计算结果在班级内展示。教师接着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以此得到无论是钝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其内角和都接近180度。乘胜追击,教师继续提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吗?”此时有的学生想到并提出:“用剪刀剪开三角形的内角,然后将这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发现其正好能拼成一个平角。”教师表扬这名同学,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实践。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多做巡视并给予指导,并归纳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测量角、计算内角和就是“劳力”的过程,而此过程中的不断思考、质疑验证,就是“劳心”的过程,通过“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最终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给予学生成功体验。

三、让学生在做上学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做上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丰富其他替代性经验。但是如何构建魅力课堂丰富学生的替代性经验?

(一)了解数学家事迹

教师让学生多阅读数学家事迹,如其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与对应的努力,进而意识到成功的关键是努力与勤奋。在此教师可借助中外数学历史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数学家事迹,让其多阅读相关资料,在阅读中了解成功是对长期付出与努力的积累。另外教师还可运用课外阅读延伸的形式,多向学生推荐励志书籍。当下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即受客观因素影响,其眼界狭小,不知阅读哪种书籍,教师可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利用同龄学生间的互相推荐阅读书籍。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还要布置类似读书心得的任务,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如获得哪些经验,便于教师的后续引导。针对个别小学生偏科的情况,教师可以名人榜样鼓励并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如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几分钟,讲解数学家的小故事,如华罗庚、厄尔米特等。在此学生阅读的过程即是“做”,在此之上学生了解到现在的成绩不能代表将来,只有努力才会更好,经过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借鉴同学经验

参考学生的经验是“做”的过程,在同学经验中获得的启发则是“学”的过程,即“做上学的是学生”。利用小学生超强的观察与模仿能力,教师创建课堂。一般来说,可通过替代性经验的形式提升学生自我效能,但是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参考的榜样是关键。第一,教师可选择与学生多方面都相似的同学做榜样,如一名学生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为其提供榜样时,教师可选择其成绩也处于中下游但是近期却获得很大进步的同学,让学生感到实力相同时,别人会取得进步那么自己也可以,然后可以学习其学习态度、学习形式等,以此成功借鉴同学的经验,提升数学成绩。教师可教授学生选择榜样标准的方法,让其自主制定学习标准并选择,可以在进步中提升自我效能。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如果经常与成绩优秀的学生比较,会产生自己怎么学习都比不上优秀学生的错觉,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不能超越他们,以此自信心受到打击,可能会降低其学习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考同学经验时,尽量选择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为参照物,以此让该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三)激励实践探究

在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后,需要进一步地正确引导他们参与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分析问题、处理矛盾,并进行交流和沟通,由此完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化理解和认知,提升其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学做合一”指出,做是学和教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适当地增加实验,让其在实验的过程中开展科学预设、科学探究、总结反思等,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着自己的皮尺、笔、纸到校园中,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基础绿化植被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将其形状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处绿化植被的面积进行测量,画相应的示意图。对于一些规则的绿化植被,可以进行直接测量;对于一些组合的绿化植被可以进行组合、分割的方式计算面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于各种图形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在其经历操作、观察、测量、分析等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数学思想,以此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做的最高价值是创造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表明做的最高价值是创造,在此需要教师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主动创造。

(一)积累数学创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习动力,进而激发创造动力。例如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教师先写出算式,如30×99=()、101×29=(),让学生快速计算,此时学生几乎都是利用列竖式的形式进行计算,还不能使用简单计算方法。教师可先做示范,即在出示题目后快速说出答案。此时学生都会非常好奇老师到底使用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快速说出答案?充分激发探究积极性后,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就更加快速、高效,掌握数字的拆分。

另外,数学课堂构建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猜想,让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探索、创造、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猜想的场景,多为其提供时间、空间提升创造意识。例如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其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然后在学生们多种猜测下进行实践操作,最后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其创造意识。

(二)培养学生数学创造能力

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例如进行初级计算的时候,导入生活中的“找零”问题,出示题目“珊珊兜里有20元钱,买了一只单价为5.6与4.4元的钢笔与笔记本后,请问珊珊还有多少钱?”针对此,学生的列式一般都是20-5.6-4.4或者20-4.4-5.6,没有学生能够想到更加便捷的解答方法。基于此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即“请你跟着家长去超市购物,观察妈妈是如何计算购物金额与收银员是如何收费的。”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相同的问题学生们都会想出更便捷的方法,即20-(5.6+4.4)=10(元)。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解答方法的。即超市的收银员往往都是说“您一共消费××元,收您××元,找您××元”这样的话,以此让学生想到可以先计算一共消费多少钱,然后用总的金额减去消费金额,得到剩余的钱。将这种解题方法带入教师出示的题目中,即先算出钢笔和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用总的钱减去花费的钱,得到剩余的钱。

此计算步骤为,第一,将数学问题的解答延伸到课外,解放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第二,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第三,去超市观察收银员是怎样收银的,促使其独立观察;第四,学生在观察完收银员收费操作后,获得新的解题思路,在此解放头脑提升数学能力;第五,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提升动手实践;第六,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描述自己的简单运算方法,利用语言输出获得独立的说问能力。

(三)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教学做合一”中的学和教需要确定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教学做合一”思想,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实验探究,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这样才能优化自身的数学学习思路和方法,提升自身“做”的意识,并学会在“做”完后针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梳理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更加细致、有条不紊地教授给其他同学自己使用的方法。如“植树问题”是数学教学中较经典的数学例题,其自身涉及的数学思想较多,可以提升学生们自身的创新思维。“植树问题”分为不同形式,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或动手操作等方式,猜想、验证、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植树问题”也可以延伸到环形种树、路灯安装、排队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互相交换学习经验和方法,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总之,“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实践,即将教、做、学结合,创建数学高效课堂,让学生再次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探究信心,进而在自主操作与验证猜想下,完成数学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数学思想。

[1] 缪惠容.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83-85.

[2] 赵红霞,张雨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29(05):76-79.

G622

A

1002-7661(2022)05-0180-03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合一内角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人剑合一
三角形分割问题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