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实践和文化自信的互动关系探究

2022-03-18 07:29关珊珊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抗击抗疫新冠

关珊珊

(洛阳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 最深沉、 最持久的力量。”[1]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的精神源泉。 同时, 文化自信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和提升。

一、 追根溯源: 文化自信是抗疫成功的精神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 是凝聚人心、 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实践, 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力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抗击疫情的根基和土壤

我国人民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 展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意识、 自律观念、 奉献精神和友爱情怀, 正是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疫情发生后,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到应收尽收”, “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亡率”“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 果敢的历史担当, 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 关闭离汉离鄂通道, 实施最为严格的管控。 调集最优秀的医生、 最先进的设备、 最急需的资源, 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救治, 大幅度降低病亡率。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仁爱”“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在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家国一体, 家是小的国, 国是千万家。 国与家、 集体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 不论岗位分工, 都自觉地投入抗击疫情的行动中, 团结奋进、 和衷共济, 让全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人举国同心的家国情怀。

天下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底蕴。 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内在追求。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 中国的战“疫”行动展现了大国胸怀和大国担当, 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 它源自中华文化倡导的“天下大同”的仁和思想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真情理念, 源自对当代人类发展的深度思考。 面对疫情, 中国人民始终同世界各国人民站在一起, 携手合作、 克时艰, 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二)革命文化是抗击疫情的动力和支柱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光辉产物, 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形成, 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以生命赴使命, 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

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 中国迅速动员、 全面部署、 统筹安排, 这都体现了革命时期形成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是革命文化在灾难面前的力量再现。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对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后感慨道: “武汉街道空无一人, 但是每个窗户后面都有配合应对疫情的市民。 中国展现了惊人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2]这从侧面印证了革命文化的关键作用。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革命文化的精神支柱。 面对疫情, 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以生命赴使命, 用大爱护众生,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广大党员和干部履行誓言、 投身前线, 责任扛在肩、 考验不畏难, 发扬艰苦奋斗、 不怕牺牲的优良作风,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革命文化的主要枝干。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 我们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防控, 依法防控, 构建起科学规范、 运行有序的疫情防控体系。 同时, 第一时间向民众公开疫情信息和具体数据。 在疫苗研制方面, 更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 做好科技攻关, 结合中西医诊疗, 建立多条技术线路加紧研制疫苗, 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抗击疫情的指引和导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在于党的领导。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审时度势, 冷静面对, 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正是在党的领导下, 才形成了全员参与、 全面防控的防疫格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也为此次抗击疫情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 遵守客观规律, 从疫情防控的客观实际出发,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新变化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部署, 对于控制疫情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实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抗击疫情过程中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价值引领, 是凝聚全国人民力量的“黏合剂”。 疫情发生以来, 广大党员冲锋在前, 医护人员逆行出征、 全力奋战, 全民居家隔离、 戴口罩出行, 抗疫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先进人物和群体, 他们以其高尚品格和模范行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二、 增光添彩: 抗疫实践彰显文化自信

(一)中医防控增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在疫情暴发之初, 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 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国治疗方案的亮点, 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医强调医者仁心, 不仅要治病, 更要治人, 其中蕴涵的人本精神更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掘。 在抗击疫情中, 中医药工作者结合抗疫实践不断创新, 为战胜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抗疫取得重大成效, 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底蕴, 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融合, 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二)白衣为甲彰显了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 逆行出征,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病毒、 保护人民的钢铁长城。 面对疫情, 医务人员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时刻冲锋在抗疫的最前线, 体现了中国人民不被任何困难压倒、 不屈不挠的意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 不屈不挠的民族, 它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 无论病毒多么凶险, 广大医护人员誓死与病毒奋战到底, 责任扛在肩、 考验不畏难, 关键时顶得上去、 危难处豁得出来, 这是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红色革命文化的具体呈现和见证。 钟南山、 张定宇、 张伯礼以及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载史册。

(三)全民抗疫提升了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在疫情暴发后, 10余天的时间建成了火神山医院、 雷神山医院和16家大规模方舱医院, 超过600个集中隔离点迅速投入使用。 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作战, 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奔赴战场, 各行各业积极出力, 400多万社区工作者日夜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执勤, 解放军指战员、 公安民警、 医疗科研人员、 环卫工人、 记者、 志愿者等默默奉献。 各条战线、 各个领域、 各个部门的工作者、 劳动者都立足本职岗位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大爱之心与责任担当。

三、 落地生根: 讲好抗疫故事, 提升文化自信

(一)以抗疫精神为主题, 凸显文化自信生命力

在这场同新冠病毒的殊死较量中, 中国人民创造了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它是中国力量、 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一脉相承。 这种精神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更在抗疫实践中淬炼升华。 在疫情面前, 我们尊重科学、 尊重生命、 实事求是, 加快科研攻关, 正是这样的团结互助、 科学务实、 天下情怀形成了抗疫精神的实质内核, 成为抗疫胜利的精神源泉。 抗疫实践证明, 抗疫精神的铸就有着深厚的文化支撑、 价值底蕴和思想传承, 它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抗疫精神作为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已经载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 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因此, 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 需要紧扣抗疫精神的内核, 以抗疫精神为主题, 充分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以理论宣讲为渠道, 增强文化自信感染力

加强理论宣传教育, 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重要支撑。 要做好当前的理论宣传工作, 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强对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 就社会而言, 可以成立理论宣讲团, 及时跟进国家抗疫动态, 将抗疫先进事迹送到群众身边, 向群众传递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斗志, 传递中国人民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信心”。 就学校而言, 各学科教学都应该结合专业特点, 将抗疫中的生动故事与文化自信融为一体加以宣传和弘扬, 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传递中国文化的魅力。 就个人而言, 积极主动学习抗疫模范, 通过各种途径和平台了解抗疫的信息和进展。 通过各种层次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 让群众深刻理解抗疫实践和文化自信之间的逻辑关系, 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所积淀的精神追求对抗疫的意义和影响, 理解革命文化为抗疫提供的强大精神支撑, 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特质禀赋, 从而坚定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三)以网络平台为依托, 展现文化自信影响力

疫情时期, 尤其是居家隔离阶段, 大家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依靠网络。 从记录抗疫全过程到宣传抗疫精神, 网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网络来说, 平台是载体, 互动是重点, 内容是核心。 面对疫情,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我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以最快的速度有效阻止疫情传播, 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负责任、 有担当的中国。 而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 网络舆情复杂多变。 面对挑战, 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主流网络媒体平台, 利用新媒体便捷、 快速、 互动性强的特点, 承担起了政策宣传、 疫情知识科普等责任, 及时为这场防疫阻击战建立起牢固的信息防线。 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向公众及时展示疫情最新和最真实的状况, 彰显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大国力量, 凝聚了人心、 鼓舞了斗志, 鼓励公众在疫情面前不气馁、 不放弃、 不低头, 让抗疫精神走进了公众心底, 形成了更加凝心聚力的文化自信环境。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 强大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劫不衰、 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历久弥坚, 中华民族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抗击抗疫新冠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抗击瘟疫的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