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德育课堂效果的案例分析

2022-03-18 07:59◎陆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班会德育工作德育

◎陆 雁

2014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学校所有教育行为的灵魂所在,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具有价值指向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1]。初中是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点。初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抓住有限的课堂德育时间,进行高效、有深度的德育教学。

一、结合热点时事,抓住德育契机

这是不寻常的一届学生,在他们7年级寒假时,武汉突发疫情,大半年的居家生活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疫情持续时间长,但从另一面思考,其中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这不正是德育最好的现实教材吗?返校之后,我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时代最可爱的人》。

班会上,我们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我们看到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主动请命,不顾感染危险,为患者奔波劳碌;我们看到默默无闻的社区志愿者不畏艰辛,将生活物资送到民众手中……班会上,同学们都数次哽咽,泣不成声。他们也是武汉人,是这场灾难的亲历者,他们对灾难更能感同深受。

这次班会中,学生们更明白了“爱国敬业”这四个关键字的内涵——不是挂在路边的口号,更多的是在国家危难时的责任与担当。这次成功的班会后,我经常结合时事热点,开展班会进行德育课的尝试:2021年7月31日——北京申冬奥成功6周年纪念日,他们了解了冬奥会各场馆的设计和分布,知道了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城市;9月25日晚,孟晚舟女士在被扣押1030天后,乘坐专机回到祖国,孩子们听到了孟女士在机场发言的完整版;11月7日,神州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当下的学生很多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德育课堂如果离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就无法引发他们的共鸣。大事纪年是德育的大好契机,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兴趣,更让德育具体化,让我们的德育“看得见、摸得着”。在这些大事件中,学生们切身地感受到祖国的富强,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爱国敬业等诸多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强化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德育之中

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按既定的目标去培养人、发展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这种内部动机,就是在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后,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2]。德育是对思想意识的教化,如果不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地认同,很难起到效果。所以,德育课绝不能只有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最后只感动了自己,而是要在示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最后能自己对自己进行德育的艺术。

以疫情班会为案例,当我有了这次班会的想法后,我给孩子制定了班会的准备步骤:第一,需要去介绍疫情的发生背景,着重突出疫情的突然性;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分工,负责查找钟南山院士资料、查找医护工作者资料、查找社区志愿者资料的分别为一组;最后,整合资源,汇报成果,他们可以用PPT、查找视频、朗诵等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能动性,更重要的是,参与到活动中的同学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肯定比其他同学更为深刻。这正是因为他们自己主动参与到德育的过程中,自己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德育受众,更转化成一位德育的施教人。他们展示出的成果只是大量资料中的冰山一角,很多同学班会后表示,因为班会时间的限制,只展示了自己查找资料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感动流泪的片段无法现场展示。可见,当老师作为课堂主体,以传统的讲授来支配德育课堂时,根本上并没有摆脱灌输的教育方式,学生们作为旁观者参与其中,能否从根本上促进他们德育成长,实在有待考察。相反,给学生分工,让他们自己投入到德育课堂的准备工作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设计和主持德育课堂的过程,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德育活动,以实现自我管理、调节,就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境地。

三、采用多种手段,开展趣味性的德育课堂

德育的内容一定是严肃认真的,但课堂展开的形式不一定要严谨规整,课上鸦雀无声。与生硬的语言说教相比,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更能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德育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到德育课堂中来。只有弥补班级授课集体教育的不足,多种教育方法并用,才能开展好一节德育课。

老师讲授比重越小越好,多把时间让出来、还给学生,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展示,PPT演示,学生小组成果地交流,朗诵、演唱……丰富有趣地教育手段反而能让德育课堂的效果达到最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学生除了教师的教育和书本的信息来源外,电影,报刊,网络,杂志也是学生易接触到的信息源。这些信息如果在选择上进行优化,都可以用来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在班集体的德育工作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去感召他们,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自愿自发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向真善美进发。

四、做好三年德育规划,让工作具有整体性

初中三年正值12-15岁,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刚进校时,可塑性极强。所以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心理特点,提前制定德育工作的大主题。

在7年级,把德育的主要工作方向定在“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培养个人自信心”“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上。8年级的德育主题是: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等。事实证明,由于提前对初中三年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学生进入9年级后的心理问题明显减少,当面对学业的挫折时,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去否定自己,而是对自己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明白成功需要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当遇到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时,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自己,要正确看待良好的人际关系……:“预则立,不预则废”,当提前对9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了预判时,就能未雨绸缪,提前运用德育的方式进行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等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了再去补救,困难是非常大的。

“情怀”是一个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初心,初中三年的时间,毕业时这张白纸上的色彩由学业成绩和德育成绩两部分构成,只有两者的目的都达到,才算是一张圆满的答卷。

上面说的德育手段与方法,都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堂生动难忘的德育课。在初中的德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班会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