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改进策略

2022-03-19 22:18魏艳平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整本书小学生阅读教学

魏艳平

阅读是一种习惯,亦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发展需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信息,也可以向别人传达信息。阅读是情感和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阅读都是一种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必要的,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这也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相对于一篇单独的文章或者一个片段来说,整本书就是一个内容一致、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经过作者长时间创作修改、编辑校对的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能综合提升语文素养。这种阅读方式将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整本书的脉络结构,更好地掌握书本中的精华,并通过阅读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进而有助于实现写作技巧的积累,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究,以求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的阅读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小学低年级时期,这一时期学生阅读的主要是绘本或者一些简短有趣的小故事,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二是小学到了中高年级,这一阶段已经提倡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了,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丰富个体体验。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引起的各种问题,从而不利于提升阅读的效率,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一方面,很多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往往针对自身感兴趣的篇章段落积极性很高,而对其他篇章选择忽视或者大概浏览,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无法对整本读物有完整系统的认识,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效果自然不理想。另一方面,有的學生虽然阅读了整本书,但是只是粗浅浏览,对阅读书籍所蕴涵的思想内容以及文章结构难以把握,更难以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来体会到其中丰富的情感表达,难以对书籍中一些写作技巧有深刻的感触,这样的阅读是低效的。具体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存在以下困境和问题。

(一)学生能力有限,自制力较弱

小学生大多数的年龄是在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弱,对很多字或者成语都理解不透彻,而且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这就给整本书的阅读带来了很多困难。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玩心重,很多学生没有耐心和毅力去读完一整本书,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这就造成很多阅读是无效阅读。

(二)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很多教师对整本书阅读认识不清,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这往往会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这种阅读方式的培养,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懒散式阅读,这不仅给学生加大了阅读负担,也在逐步消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现在有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整本书阅读是在消耗学生的经历和时间,认为学生只要会做阅读理解,能做对题就好,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去阅读整本书,认为这种阅读是不必要的,但是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对整本书的阅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节选文本的深层含义和隐藏的情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技巧,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缺乏阅读技巧

纵观小学的语文教学,很少涉及阅读技巧的教学,教师会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生字词,掌握的重点的句子,就可以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和情感。学生往往会一概而过,进行统一的泛读,这就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无法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比如,对文章的快速阅读,把握大意;泛读,掌握段落之间的关系;精读,精细品读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阅读,才能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改进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书目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锻炼、丰富体验有着重大意义,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制定正确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因此,选择适当的书目是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课本教材体系,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阶段阅读的整本书籍,也应该根据每个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生活经历,在尊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书籍。要确保书籍的内容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是质量优的,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这样学生在整本阅读的过程中才会保持长久的兴趣。例如,可以选择低年级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文结合的绘本故事,提供阅读书目的参考,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图画书,中年级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自然科学等作品,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阅读范围,可以适当选择《寄小读者》《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但同时,教师也只能给学生合适的建议,并不能帮助学生做决定,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保留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二)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指引

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时候,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指引。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比较低的,也是参差不齐的,在对学生整本书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针,如对阅读能力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阅读,重点关注其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这是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方法。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紧紧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更顺利地对学生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对阅读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整本书的阅读强调学生对语言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这样就能构建起较系统化的、全新的知识网。因此,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掌握对整本书的阅读技巧,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1.图文结合法

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的课本有很多相配套的插图,旁白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这适合小学的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此外,教师可以推荐小学生读完整的图文并茂的绘本,来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

2.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当学生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学生会对内容很好奇,但时间有限,就很难逐字逐句地读完整。那么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呢?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可以从书名入手,根据书名进行大胆的预测,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可以通过浏览目录,看序言,对文章的内容做大致的定位和了解,这时引导学生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书中时间线,人物关系搞清楚,了解文章的基本脉络,这就给之后的整体阅读带来了很多便利。

3.精读法

所谓精读,就是准确地把握一本书,然后从中提炼重点的核心内容,需要读者通过一个句子,一段文字去阅读,是通过反复的推敲和分析完成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相对完整的思维能力,并且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力,因此他们可以轻松地完成阅读。

4.批注式阅读法

最适合、最实用的阅读方式就是批注式阅读法,需要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进行批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可以把文中的精彩语句,或者能产生共鸣的语句画出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写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这似乎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有利于学生对读本内容的进行深入、重点的解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通过做笔记,做批注,学生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学生在全过程用一种活跃的思维去阅读,帶着问题去阅读,这就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一个阅读的好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笔者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标注自己的不懂的地方。在第二遍阅读时,让学生标注出田忌赛马出马顺序的那一段落,让学生试着思考,如果你是田忌,你该如何做?让学生在这一段旁边写出自己的看法。第三遍阅读,让学生做好批注,用流程图的形式画出田忌赛马的出场规则。每次阅读都做了批注,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新的思考,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学生做批注的习惯让学生将批注式阅读法主动迁移到整本书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积极开展自主阅读的活动

小学正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被周围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重,好胜心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开展有趣的、有一定竞争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利用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举办读书打卡活动和读书分享活动,时间定为一个月,每次教师都给学生列出阅读清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给学生建群打卡阅读,固定每天的阅读时间,以及阅读任务,在任务进行的时候,教师随时监督和检查阅读进度,到月末学生阅读完整本书的时候,可以在班里做一个小型的读书汇报,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对坚持完成打卡、并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阅读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

对学生来说,在这样的读书交流互动中,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不仅给其他同学和教师介绍了自己阅读的书籍,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品味自己辛勤阅读、快乐阅读的收获,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对其他同学分享了他们的阅读心得,获取了更多优秀书籍的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整本书阅读奠定了基础。而教师也能从中具体了解到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进度以及阅读收获等。可见,将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展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积极的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讨论

学生阅读要认真有效,要对所阅读的书籍内容有详细的、完整的、正确的理解,读完后,学生要有所收获,明白自己都读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收获。针对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阅读进行讨论。比如,书中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文章的结构、思想情感等,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聆听学生心中最为真实的感受,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发表有个性的意见。

例如,在学完《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在对这本书的内容都熟悉了解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学生对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交流谈论中都可以畅所欲言,例如,对曹操这个人物评价,有的学生说他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有的学生则认为这个人胸怀大志,德才兼备,是帝王之材。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及时给予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是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一个考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动向和阅读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作出的及时肯定。对教师的评价而言,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处于指导地位,指导学生选择读本,指导学生阅读读本。对教师进行指导的评价,考查教师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教师也要在阅读中成长,获取新知。评价机制也可以很好地激励教师进行阅读,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大有裨益,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我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一直都受各个教学阶段的语文教师的青睐。目前也有不少教师认同和重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并且还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的整体性,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方式值得提倡。

(宋行军)

1435500520312

猜你喜欢
整本书小学生阅读教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