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

2022-03-19 22:18陈丽琴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群文高中语文文本

陈丽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不但可以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空间,也能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强化学生的常态阅读能力,是完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举措。高中语文的新课程下,随着任务群提出,相继产生的就是群文阅读。与传统化教学相比,群文阅读通常能使语文阅读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语文教师需依据群文阅读的内涵与价值,运用灵活丰富的阅读策略,以促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而且能强化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从而使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但是,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仍存有相应的问题,这就需教师在核心素养下,转变与创新阅读教学理念,注重阅读素材的拓展,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法实现教学内容丰富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意识以及知识结构的完善。

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领域备受推崇,其定义也随着实践探索被不断修正完善,群文阅读主要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开展多文本综合性阅读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实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也能发展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思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举措。基于此,在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引入群文阅读,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唤醒学生的群文阅读期待,引领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汲取丰沛的文学和精神滋养,从而显著增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内涵与价值

新课程下,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通常有着重要作用,经过群文阅读,其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以促使学生能立足于不同角度实施思考。群文阅读主要指把相同主题不同的角度与思考方向的文章组合成相同板块,引导学生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容高质量完成,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及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种阅读方式。高中语文开展群文阅读具备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进行了有效整合;第二,对立体且多元的教学结构实施构建,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第三,引导学生积极通过群文阅读的思维形式实施阅读,并学会对多文本中知识内容的整合以及提取,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显著提升。通常来说,经过群文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文本与文本的内在与外在之间的逻辑性,构建相应的语言与逻辑思维,而且能使学生把某个知识点拓展为知识体系,将文章连成个整体,把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点与文本内容由点连成线,构建网络化的学习模式。同时,群文阅读的开展,还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阅读兴趣,通过指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并具备收集、分析、整理与总结阅读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范围得以扩大,同时实现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并促进学生眼界的拓展。

二、新课程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一)重新审视自身角色,激发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积极性

由于群文阅读教育研究的起步较晚,近年来才被高中语文教师所重视,所以多数学生对群文阅读都感到陌生,参与群文阅读学习的热情并不高涨,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自发地展开群文阅读学习。教师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组织者、践行者,自身秉承的教学观念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群文阅读教学开展效果。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重塑自身的课堂教学角色,激发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的积极性:首先,成为具备经验的阅读者。面对群文阅读的内涵,教师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只有具备丰富的群文阅读经验,才能以“过来人”的身份,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同时,语文教师只有成为经验丰富的阅读者,才能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并帮助学生解决文本阅读中面临的问题;其次,成为群文阅读的组织者。群文阅读模式下,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核心地位,肯定自身在群文阅读中的“指挥棒”地位。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依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科学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方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和探究等,以便于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真正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最后,成为阅读的倾听者。在群文阅读是由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沟通的多重对话过程。群文阅读属于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倾听者”,不仅要聆听学生在阅读中的诉求,还要聆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总结,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发掘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困惑点,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

群文阅读议题选择中,既需注重教材内容,又需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学习需求。语文教师需注重教学内容创新,融入有趣味性的阅读内容,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以强化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并促进学生思维判断力的提高。阅读文本的选择时,语文教师需依据教材,依据题材、作者等相关特征实施材料分类,并开展相应的群文阅读。此时,语文教师就需将教材内容作为参考,依据作者、环境、季节等不同共同点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引导学生更好地实施阅读理解,并进行阅读内容的整合。例如,語文教材对每个单元都实施了明确的细化,其促使学生有了更加明确的阅读方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经过单元主题,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语文教材中《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三篇课文,都是对人物进行描写,并表现出人物的一生。经过对每篇课文进行详细阅读实施全面了解,可以学习到每个人物具备的爱国情怀,即苏武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爱国情怀;蔺相如面对敌国的大智大勇;张衡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经过上述共同点,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文本的分类,而且能调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得以有效提升。

(三)科学选择并组合阅读文本

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拥有多个阅读文本是群文阅读最为显著的特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之前,必须要科学选择、组合阅读文本。一方面,依据现有的教材,对群文阅读文本进行组合。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材往往是阅讀文本的主要来源,教师在对文本进行组合时,可按照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编排顺序,将同一个单元内的阅读文本进行组合,使其成为群文阅读的材料。同时,在结合教材组合群文阅读文本时,还应坚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彻底打破语文教材的限制,对文本进行重新组合,使其产生新意和价值。例如,在“爱情”这一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就可将散落在各个单元中的阅读文本进行整合,即:《致橡树》《长亭送别》《罗密欧和朱丽叶》,将这三篇文章整合到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另一方面,以教材作为基础,拓展课外阅读文本。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的时候,还必须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紧紧围绕教材阅读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选择课外阅读文本开展群文阅读。例如,在选择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想北平》开展群文阅读时,就以这一篇文章的描写方法作为切入点,从课外选择了汪曾祺《故乡的食物》、孙犁的《乡里旧闻》、叶圣陶《藕与莼菜》等文章,将其进行整合成为群文阅读的材料。

(四)情境式的群文阅读教学

学习是个与情境相连、积极主动的自主性活动,学生位于特定情境中,通过已知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建构。这种状况下,情境教学随之出现,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下,想要激发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动机,并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以实现知识的构建、发展与提高,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要做到:第一,立足于生活角度,构建生活化群文阅读的情境。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需关注群文阅读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衔接性、关联性,将学生的具体生活为切入点,与群文阅读主题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构建高质量群文阅读的情境。第二,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促进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强化。想要使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实现,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需转变传统化浅层的阅读模式,以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实现自身思维的发展,并与群文阅读的材料与主题相结合,创设和学生学情相符合的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激活,并指导学生经过思考和反思,立足于不同的维度进行阅读理解,从而实现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提高。第三,想要使群文阅读的效果实现最优化,就需优化情境构建的手段,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各种方式,创设与之有关的阅读教学情境。经过多样化情境的创设,提供给学生听觉、视觉等多感官的刺激,此时学生自身的阅读欲望得到充分唤醒,并能通过阅读,全面且深刻地理解群文阅读材料,并促进群文阅读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五)探究式群文阅读

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中,教师需注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优化,第一,教师需注重传统的阅读理念与模式的转变,基于语文学科素养的相关教学要求,与群文阅读的主题相结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设计有探究价值的任务;第二,基于群文阅读的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实现深层次阅读,从而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需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在探究式的群文阅读中,需明确相应的探究任务,首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明确设置的探究任务需和已有知识掌握的状况、语文学习力相结合,防止设置的任务难度过高或者过低,避免对群文阅读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在探究式的群文阅读任务设置的时候,需注重与学生的差异相结合,设置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层层递进的阅读任务,以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

(六)合作式的群文阅读

想要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就需转变“以讲解为主”的阅读模式,与新课程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原则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群文阅读。第一,语文教师需立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与群文阅读的材料、议题相结合,以多种手段与途径,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以此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群文阅读活动;第二,基于学生的具体状况,与群文阅读设置的议题、材料等相结合,设计有层次性、探究价值的阅读任务。同时,依据小组合作的教学原则,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指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的探究任务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第三,合作式群文阅读中,语文教师需注重自身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发挥,引导学生依据探究任务实施思考与讨论,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就需注重指导,以确保小组合作的群文阅读开展质量,并确保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促进自身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

(七)及时反思和总结

以往,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常常过分关注课前准备活动,忽视了群文阅读之后的反思,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反思的价值。通常,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等,都来源于漫长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在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中实现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群文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和总结,明确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具体来说,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反思时,应遵循三个要求:第一、及时性。群文阅读教学开展之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反思,一旦时间间隔过长,就会在遗忘中制约课堂反思的效果;第二、坚持性。为了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优化教学反思时,必须要在坚持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发现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地改善;第三、探究性。教师在反思群文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坚持探究性的原则,突出分析一些新的观点、模型等,避免出现老生常谈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还较为新颖,在某些方面与传统化阅读模式相比,更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注重群文阅读的开展,以有效弥补传统化教学中的不足,并促使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注: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诵读经典提升高中生抗挫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4393)的研究成果。

(左毓红)

2353500520307

猜你喜欢
群文高中语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