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语感的策略

2022-03-19 22:18刘贵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感教师应文本

刘贵

课程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语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语感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语感培养,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展开了探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着重激发和培育学生在热爱祖国语文方面的思想感情,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丰富自身语言的积累,帮助他们培养自身语感,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使广大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从语感入手,从语感的重要性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制订相应的计划,关注他们在个人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方面的提升。陶行知先生启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停留于教学的方面,更多的是应该在于学生的学。因此,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应该是启发性的,培养他们自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日常“探究本源,求得归宿”。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的语文教育,尤其要注重语感方面的培养,教师应将其贯穿于平常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训练为学生搭建灵动的语文课堂,从而使他们的语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小学生还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他们在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上还存在较大的缺失,尤其是对一些方法和基础知识的缺失。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语言艺术,语言认识不够,对一些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没有明确的认识,加之学生不重视对语言方面知识的积累,尤其存在对一些文本阅读时无法产生感情共鸣等问题,导致对一些经典的学习和个人语言能力的提升上存在不足。而语感的培养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广大学生语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他们日后的生活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就语感的培养,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责任,敢于创新,引导好学生加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对语感的教学方式,要敢于打破传统,丰富培养学生语感培养的手段和内容,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好地提升语感。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養语感的措施

(一)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最重要的渠道,这是因为朗读是一项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朗读,能深入体会文本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与规律,进而形成对文字更强烈的敏锐感与领悟力,形成更加完善的语感能力。此外,朗读也是学生实现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与积累的重要渠道,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深度学习。

我国的汉语言文字,具有突出的音韵美、意境美,其组成的文章结构也具有一定的严谨美,而对这些美感的感知能力,是语感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重视在朗读教学中推动学生主动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并为学生的自主朗读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范读、角色读、自由读、赛读、引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语言文字更强烈的感知能力。这里主要以范读、自由读、角色读三种形式做具体说明:其一,范读,教师对文章的范读,会突出体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这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语气、语调、体态,都能对语感造成一定的渲染效果。教师应重视对文本实施富有感情的范读,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其次,自由读,就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言,自由读的方式比学生集体朗读更加有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自主实现对文本的朗读。对于部分读不明白、读不通顺的部分,学生也可以自行调整,通过反复朗读,实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其三,角色读,对文本实施分角色朗读,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在这一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角色的具体特点,对自身的语气、语调与语速做一定调整,感受不同角色在语言上的不同特性,进而培养一定的语感。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选择相应的朗读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文本素材的情感较为厚重时,教师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如果文本素材趣味性相对较强,且通过文本素材的研究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时,教师则可以采用自由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分析;如果文本素材的故事情节较为丰富,人物特色较为鲜明时,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人物特点,分析不同的角色特征。通过朗读形式的有效选择,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感,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素材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二)在品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众所周知,推动学生形成较好的语感,促使学生对语感实施深入的应用,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学生往往需要在大量的品读中才能实现对语文能力的厚积薄发。因此,教师应以字词句段篇循序渐进的培养方式,推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在品读中形成一定的语感。具体教学手段如下:首先,教师应在开展词语教学时,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词意,尤其是应推动学生仔细辨别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用法,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进一步的语感成长打下基础。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就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展开深入的推敲,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水平,尤其是体会词语蕴涵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与独特的表达效果,这也是语感培养中的重点内容;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开展一定的造句练习。句子是构成文本篇目的主要单位,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一般较为具体。在学生已经完成对词语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词语组成句子,再对自己所组句子的感情、意义实施进一步的辨析。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词汇的语音形式、词汇在句子中的位置,感受遣词造句的严谨性;最后,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语感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深入结合,进一步激发对文本的共鸣,进而提升语感的敏锐性。为落实这一点,教师可在课堂中充分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理解文本、学习语文,在仔细的揣摩中,强化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同时,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实践探究活动教学法等,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搭建有效的桥梁,进而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共鸣,实现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此外,对学生品读的内容,教师还可以从传统古典文化入手,结合学生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会保持极大的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的持续程度不能保证。因此对于这一点,教师就可以从传统文化角度入手,借助中外古文经典去寻找一些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长时间吸引他们的读物,同时这些读物又能帮助他们提升语感。例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为他们推荐一些符合他们年龄段的读物,并结合相应的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做好知识储备,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种阅读习惯一旦养成,能丰富他们在知识面上的吸收需求,为他们以后升入更高阶段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良,通过教学工作的展开延伸更多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接受更多、了解更多,进而让学生提升更多,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教师在内容选择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量教育价值,还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为终身学习奠定好情感基础。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深入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在生活中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渠道应用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语文教学与学生实践生活的联系,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广泛积累语言,深入内化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感。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社会。例如,在教学与自然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深入自然,对自然事物展开充分的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应用如游戏教学、故事教学、小组探究教学等更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语言的积累与语感的提升。同时,这样的活动还有助于推动学生广泛地应用语感能力,在长期的训练中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性。

例如,对课本中的一些正面有深刻寓意,可以进行故事演绎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让他们紧密结合课本上的台词,通过学生深情演绎表达出文章中作者所描绘的主人公的特点以及精神,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性。对学生来说,在扮演过程中,不仅能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有效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真实感受,从而将文中优秀的语句内化于自己的心中,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语言内涵的理解。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是教育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高的了解欲望,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才会有充足的发力点,进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立足于教材文本和教育目标,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加强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让教学工作开展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进一步提高。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也可以让教学工作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下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让语文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四)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写作是重要的语言应用方式之一。因此,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活动而形成的语感,会在写作中得到深入的应用。教师应重视落实写作环节,推动学生在大量的练笔中完成对语感的内化,形成对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感受在不同语言文字运用方式下,所表达的意境、情感的不同,这对学生语感的进一步增强大有裨益。就写作的具体形式而言,教师可从课堂练笔、写周记与写作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课堂练笔的灵活形式最强,教师可以参照上文的造句练习,开展一定的课堂练笔活动,具体内容可为学生对课文的读后感、学生对课文某一段落的续写、仿写、扩写等。以仿写为例,教师在开展仿写的过程中,应着重推动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感受作者在写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推动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内容与原文内容展开对比,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表达语言的规范性,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感。写周记是一项周期性的写作活动,能提升学生对生活中各事物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处处留心,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应用语文。

作文相比周记更为规范、正式,教师在设计作文主题时,不仅应结合教材,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保证作文主题能引起学生较为强烈的共鸣,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格外重视设计有效的作文讲评环节,可以应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多种手段提升作文讲评环节的有效性,进而推动学生在作文讲评中进一步明确认识自身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欠缺,形成对文字的进一步感悟,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感能力。而在讲评环节,教师应该着重以鼓励为主。由于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教师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些差异,多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去包容学生,做好对学生作文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采取责骂的态度去否定学生,更多地要提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语文写作的重要性,帮助他们爱上写作,达到在写作中培养语感的目的。而这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满足了素质教育和“以爱为根”教育理念对学生日常教学的要求,能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

由此,教师需要认识到无论是阅读能力培养还是写作能力培养,重点都是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这两者都有着一定的共同性。同时,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之间的底层逻辑,通过写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语感,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强、综合性强的训练工作。教师应重视在语文教学的多个环节中落实语感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除以上的方法外,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更符合学生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的语感培養方式,加强提升学生的语感,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成长。

(左毓红)

2374500520347

猜你喜欢
语感教师应文本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