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平衡控制的作用研究

2022-03-21 06:30胡建成胡精超
武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字形太极拳

胡建成 胡精超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现如今,大学生普遍缺乏锻炼,主要表现为不喜欢运动,喜欢娱乐消遣,喜欢呆在宿舍玩手机、电脑等,由于这种现状导致大学生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变弱,体质变差,肥胖率,近视率升高。因此在学生时代有目的地提高平衡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当前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大学生平衡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学生体质质量逐年下降,平衡能力作为国民体质测试的指标之一,有效的提高平衡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研究表明,练习羽毛球和打太极拳都可以提高平衡能力,本研究旨在观察和分析哪一种运动项目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平衡能力,从而为以后人们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河南理工大学选取80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排除长期进行相关训练的人群,比如体育专业或有平时有进行武术或是羽毛球训练的学生。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各40名,全部测试者均进行了身体检查,以确保没有运动或是身体伤病。性别不限,男女随机抽取,年龄在18-24岁,身高158-170cm,身体质量指数在18.6-23.8kg/m。实验时间为期4个月,共16周,每周进行3次,每次运动持续30分钟以上。两组大学生在编入组别之前性别、年龄、身高、BMI均为一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施方法

1.2.1 分组

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闭眼高抬腿站立、闭眼单足站立、星形偏移平衡等3个项目的平衡控制能力测试,根据两组学生在实验前的测试成绩进行平均分组,使两组学生的平衡控制能力尽量处于同一水平。

1.2.2 训练内容

太极拳组的训练内容为陈氏太极拳精要18式,动作有太极起式、金刚捣碓、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白鹅亮翅、斜行、搂膝、拗步、掩手洪拳、高探马、左蹬一根、玉女穿梭、云手、转身双摆莲、当头炮、金刚捣碓、收势。羽毛球组的训练内容是专项训练。

1.2.3 实验器材

秒表3块、武术垫20个,划线器一台。

1.2.4 测量指标及方法

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测试方法和标准。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学生站立在焦点处,然后面向A的方向,保持平衡后抬腿向后尽量伸展,测试伸展的腿脚尖到焦点的距离。学生需要连续且依次完成A、B、C、D、E、F、G、H不同点的伸腿,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注意学生支撑腿可以弯曲也可以直立,但是如果支撑腿发生移动,则成绩无效。

图1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图

(2)ROMBERG氏检查法(静态)平衡控制能力的测试方法和标准。闭眼高抬腿站立:学生光脚站立在武术垫上,然后闭眼,任选一条腿为支撑腿,另外一条腿抬起大腿和地面平行。最后统计学生站立的时间,每名学生测试三次,统计最高成绩。闭眼单足站立:学生光脚站立在武术垫上,闭眼后一条腿抬起站立,需要保持身体无明显晃动,如果出现大幅晃动即停止并计算时间。最后统计学生站立的时间,每名学生测试三次,统计最高成绩。

(3) 变向条件下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测试方法和标准。T字形跑测试:在地板上用黄色胶带做标志,组成“T”字,受试者从 A 点出发,正面跑至 B 点;左转正面跑至 C 点;左转正面跑向 D 点;左转正面跑向B 点;最后左转正面跑向 A 点,计时结束。注意事项:在测试过程中不能出现提前转向和路线错误。W字形跑测试:在地板上用黄色胶带做标志,组成“W”字(具体图形见图)。受试者从 A 点出发计时,正面跑至 B 点;后退跑至 C 点;正面跑向 D点;后退跑至 E 点;正面跑至 D 点;后退跑向 C 点;正面跑至 B 点;最后后退至 A 点,计时结束。注意事项:在测试过程中不能出现提前转向和路线错误。

图2 T字形跑测试

图3 W字形跑测试

1.3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结果和测量的数据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作为本研究的实践依据,确保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结果分析

2.1 动态平衡控制能力测试结果

羽毛球组经过4个月的训练后,实验后的成绩均要比实验前明显提高,而经过4个月训练的太极拳组在实验后的成绩均要高于实验后的羽毛球组(P<0.05)。

表1 动态平衡控制能力测试结果

2.2 实验前后ROMBERG氏检查法平衡控制能力结果

在实验前大学生平衡控制能力,闭眼高抬腿站立测试中,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大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6.45±2.31和6.54±2.87,无显著性差异(P>0.05),闭眼单足站立测试中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大学生成绩分别为9.18±4.89和9.16±5.24(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通过平均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太极拳组大学生闭眼高抬腿站立测试平均成绩要好于羽毛球组,经过统计学差异性分析得出,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闭眼单脚站立通过平均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太极拳组大学生闭眼单足站立测试平均成绩要好于羽毛球组,经过统计学差异性分析得出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变向条件下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测试结果

在实验前,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关于T字形跑、W字形跑,T字形跑测试测得太极拳组数据为10.31±0.70,羽毛球组数据为为10.61±0.70,测得两组数据P>0.05,无明显差异。W字形测试测得太极拳组数据为13.23±1.56,羽毛球组数据为13.90±1.02,两组数据P>0.05无明显差异。

在实验后,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关于T字形跑、W字形跑,T字形跑测试、W字形跑测试的P值均小于0.05,其中W字形跑测试测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实验后在这两项测试中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以上结果不难看出,在实验后羽毛球组学生在运动状态下平衡控制能力要优于太极拳组的学生。

3 讨论

3.1 太极拳对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分析

星形偏移测试是一个评价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一个较为直观的方法,受试者站在中点,单脚支撑,保持身体稳定,一脚向后或向前尽可能最大程度的迈步,然后收回与支撑脚并拢,其伸展距离越远,说明动态平衡控制能力越好。动态平衡是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姿势的能力,可以评价测试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是评价运动损伤康复程度的重要指标。维持身体动态平衡需要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对本体感觉、前庭和视觉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对运动效应器的有效控制,表现为机体在运动或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和调整,以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从星形偏移平衡实验中可看出,通过4个月的羽毛球和太极拳训练后,两组成绩较实验前相比都有所提高,但相比较羽毛球组,太极拳组无论是在ABCDEFGH的任意一个方向,其成绩均要明显高于羽毛球组(P<0.05)。腿向后伸展的距离长短主要与腿部的柔韧性、腿部力量以及身体的平衡能力有关。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两腿在交替转换支撑身体重量的动作较多,在做这些动作时重心的移动与分落不断进行,这对于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灵活性及其周围韧带的柔韧性都有利实验得出的结果反映出太极拳组和羽毛球组在步长上(腿向后伸展的距离)有很明显的差异。肌肉的伸展性和韧带的弹性制约着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基本都是在屈膝状态下进行,然而在一屈一伸的过程无疑锻炼了人体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长时间来看,这对于身体维持平衡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太极拳对静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分析

ROMBERG氏检查法广泛运用于医学邻域平衡控制能力的测试,ROMBERG氏检查法是针对视觉、听觉、感觉和前庭进行平衡能力测试的方法,身体肌肉会随着训练逐渐增加。ROMBERG主要采用闭眼高抬腿站立、闭眼单足站立的评价方法,其操作性强、敏感性好、可信度高,是有效的、可靠的评价平衡能力的方法,闭眼高抬腿站立能最大限度的测试人体下肢突然变化的平衡控制能力,闭眼单足站立主要是测量大学生平衡控制能力,这两种测试方法能够全面的反映人体平衡控制能力。刘生杰研究认为,练习太极拳和跳广场舞都可以改善中老年妇女的静态平衡能力,并指出太极拳提升平衡能力的效果比跳广场舞更优秀。张阳的研究认为,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中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其原因与太极拳自身特点有关系,太极拳强调阴阳平衡,是一项左右对称的运动项目。本研究结果和上述两个研究结果相似,通过对比实验太极拳组的闭眼高抬腿、闭眼单足站立成绩明显比羽毛球组的好。就太极拳精要18式的整个动作来看,涉及到单脚站立的动作很多,比如搂膝、拗步、左蹬一根、玉女穿梭、转身双摆莲等等这些动作很多环节都是单脚支撑,每一式结束后承接下一式动作很多时候都是要先提脚然后再迈步,运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屈膝的状态下完成。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缓慢、连续、膝关节屈伸、眼随手动等等,此外还伴有旋转的动作。鉴于这种特点人体需要借助于前庭功能稳定、下肢肌肉力量、膝关节本体感觉和视觉来保持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平衡,因此,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太极拳,必将会提高受试者闭眼单脚站立时的平衡能力。

3.3 太极拳和羽毛球在运动状态下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分析

T字形跑和W字形跑要求受试者在快速移动中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要求受试者在移动中始终保持姿态稳定。T字形和W字形反映直角变向和锐角变向时的身体平衡控制能力。本研究中,运动状态下平衡控制能力羽毛球组的成绩要优于太极拳组的学生。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两种运动项目在形式上的差异性所导致。羽毛球运动中,整个运动过程是在运动状态下进行的,击球需要在移动过程中快速精准到位才能有效进行防守或者反击。精准的击球得益于良好的步伐移动能力,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步伐运动能力,很容易就会被对手控制节奏,进而出现节奏打乱的结果,局面很被动。所以羽毛球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步伐移动是运动状态下进行,且需要一定的冲刺距离,长时间的步伐移动会提升下肢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进而发展了运动状态下平衡控制能力。而太极拳是运动过程中节奏速度相对缓和的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太极拳单腿支撑的姿势较多,如左蹬一根、分脚、拍脚、擦脚等,这种动作使站立时的支撑面积变小,对姿势控制的要求提高。而羽毛球运动是介于移动和跑之间,左右脚交替着地、蹬地、制动等等的周期性的有氧代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更加注重的快速移动能力,所以在改善运动状态下平衡控制能力方面,比太极拳效果明显。

4 结语

长时间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动态平衡控制能力;长时间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静态平衡控制能力;在运动状态下相对于太极拳练习,羽毛球训练更能提高身体变向移动时的平衡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字形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