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国传统武术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2022-03-21 06:30黄家富王敬浩
武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发文学者

黄家富 王敬浩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瑰宝,武术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既包括竞技武术,也包括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是武术发展之源,是武术发展的根基”。传统武术是指“诞生于农耕文明社会,至今依然主要依托于民间习武群落,以拳种为基本单位的各种武术流派和门派的总称”。传统武术一直是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通过对研究领域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掌握研究动态,发现研究不足,推断研究趋势,有利于加强理论体系构建和促进学科发展,传统武术领域的研究亦是如此。因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V软件,以中国知网中近20年(2001-2020年)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突发性分析,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进行解读,分析近20年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基本特征、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与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传统武术”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期刊来源为北大核心和CSSCI,时间跨度为2001-2020年,检索近20年我国传统武术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年1月24日,共检索出995篇与传统武术相关的期刊论文,通过进一步筛选,最终获得有效文献753篇。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5.7.R3)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9工具对753篇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并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CiteSpace软件是由陈超美教授研发的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复杂的网络分析可视化应用软件,该软件是基于Java语言程序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知识图谱来反映学科研究热点、演化过程以及学科发展前沿。

2 结果与分析

2.1 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基本特征

2.1.1 发文量分析

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反映某一研究领域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直观展现近20年我国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本文将753篇传统武术文献按年份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传统武术研究的年发文量变化趋势图(图1)。近20年来,我国传统武术研究成果整体呈直线增长趋势,并且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2001-2009年,该阶段我国传统武术发文量逐年增长,由2001年的10篇增长到2009年的64篇,增长了6倍,发文量在2009年达到顶峰,为64篇;第2阶段为2010-2020年,该阶段我国传统武术发文量呈明显的波浪式增长,并在2010年和2014年出现峰值,发文量均为54篇。

图1 2001-2020年传统武术研究发文量趋势图

2.1.2 核心作者及合作关系分析

文章作者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通过分析作者之间合作关系的特征,可体现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合作网络结构。本文将纳入的753篇传统武术文献导入CiteSpace中,节点类型选择Author(作者),其余设置与上述一致,运行软件生成了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

图2 传统武术研究核心作者与合作网络分布

图谱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节点大小代表作者发文量的数量,线条数量以及粗细程度代表作者之间的关联强度。由此可以看出,王岗、杨建营、邱丕相、郭玉成、虞定海、乔凤杰、周伟良、李龙的节点最明显,表明以上学者在传统武术研究领域中的发文量较多。图2也显示我国传统武术研究领域已形成部分科研团队,例如以王岗、杨建营、邱丕相、郭玉成、虞定海为核心的主要科研团队,这些团队所包含的科研人员最丰富、团队内部的合作关系最紧密。还有一些“两两合作”的研究团队,例如戴国斌和刘祖辉、洪浩和田文波等。此外,还有许多独立研究的学者,这说明传统武术研究领域深受众多学者的欢迎。

基于作者合作知识图谱的分析结果以及普赖斯(Price)定律中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M≌0.749×√Nmax,M为核心作者发文量阈值,Nmax为发文最多的作者论文数。本文中Nmax为30,根据公式得出M=4.1,取整数为4,因此可以确定发文量为4篇及以上的作者是我国传统武术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作者,共有50人。其中传统武术研究领域中研究成果最丰硕的是王岗、杨建营、邱丕相和郭玉成,发文量分别为30篇、24篇、23篇、21篇;其次是虞定海、乔凤杰、李龙、周伟良和李守培,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上。

2.1.3 科研机构分析

科研机构的分布和数量可直接体现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和影响力分布。本文将纳入的传统武术文献导入CiteSpace,节点类型选择Institution(机构),运行软件生成图3所示的科研机构共现图谱。图谱中的每个节点代表1个科研机构,每条连线代表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节点大小代表科研机构的发文量。由此表明,传统武术是众多科研机构的研究领域,且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紧密。传统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以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河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为核心的机构合作网络。其中上海体育学院是最核心的机构,苏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大量科研机构都与其有合作联结关系,同时各机构又独立形成新的合作网络。大部分科研机构之间相互合作,但也有一些机构独立开展研究。

图3 传统武术研究的机构及合作网络分布

根据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可得出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分别为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河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发文量最多,为82篇,这表明其在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实力最强;其次是苏州大学,发文量为44篇;北京体育大学和河南大学均排名第三,发文量都为39篇。从整体分析,高校是我国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代表的体育院校,但随着各机构合作交流的日益加强,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也逐渐成为传统武术研究的主要阵地。在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中,体育院校的发文量占53%(176/332篇),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的发文量共占34.6%(115/332篇),这说明我国传统武术研究在各类型高校研究机构中逐渐均衡发展,这有利于促进该领域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加强各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产生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2.1.4 来源期刊分析

根据期刊的载文量绘制出传统武术研究领域排名前10的期刊分布表(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均发表在体育学领域的期刊中,且主要集中于各体育院校主办的学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体育文化导刊》是刊载我国传统武术研究领域文献最多的期刊,共104篇;其次是武汉体育学院主办的《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共有75篇;排在第三的是由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共刊载了65篇传统武术领域的文献。本文共纳入753篇我国近20年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文献,而前10名的期刊中共刊载了507篇,占文献量的67.3%,这表明这十本期刊在传统武术研究领域最受研究者欢迎。

表1 期刊分布表(前10名)

2.2 传统武术的研究热点探析

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以及重要衡量指标。关键词所具有的高频率、数量化特征,可直观反映出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研究对近20年我国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从而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将数据导入CiteSpace中,节点类型选为Keyword(关键词),其余设置与上述一致,运行后得到传统武术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从图4可以发现,除主题关键词“传统武术”和“武术”外,“发展”“武术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中国传统文化”等是传统武术研究领域中的高频关键词,同时也体现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的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将词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最后列举该领域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传统武术”和“武术”作为本体性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性最显著。此外,“发展”“武术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竞技武术”六个关键词的中心性均在0.1及以上,表明这些关键词是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词汇。

图4 传统武术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2.3 传统武术的研究主题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展现传统武术的研究主题,本文对其关键词数据进行聚类。通过调整相应的字体、节点大小以及图谱颜色等参数,使得图谱更加清晰美观,最终选取前十个聚类绘制出传统武术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见图5)。从图5可看出,聚类0为传统武术,聚类1为武术,聚类2为发展,聚类3为传承,聚类4为中国武术,聚类5为武术文化,聚类6为竞技武术,聚类7为民族传统体育,聚类8为技击,聚类9为现代化。聚类号越小代表聚类规模越大。根据各聚类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可得出近20年我国传统武术的研究主题主要体现为:传统武术的价值变迁研究、传统武术的现状、困境以及现代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方面。

图5 传统武术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2.3.1 传统武术的价值变迁研究

经过“徐雷对战”“熊丁对战”以及“马保国闹剧”等一系列事件后,传统武术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功能价值,尤其是技击价值频遭质疑、诋毁。因此,学者们应以此类事件为切入点进行充分反思,重新审视传统武术的价值体系,探索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学者田文林从创生视角研究认为,技击已不是传统武术的主流价值,而养生才是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需要彰显的主要价值。学者李源从养生视阈研究传统武术的价值认为,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已逐渐弱化,但其健身养生功效和文化则与现代社会的人文价值需求有机统一。有学者认为传统武术要注重传承武术的技击价值,在发展养生、表演、文化等传统武术外延价值的基础上需要增强传统武术的技击核心价值。学者刘文武也认为传统武术在凸显价值多元化的同时,应重视其技击价值的当代开发,立足训练学视阈,使传统武术回归技击训练的轨道。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传统武术已成为“一体多元格局”的价值集合体,其价值趋势也倾向于多元化。从上述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传统武术的价值已发生变迁,不同学者对其价值定位有不同的见解,传统武术价值的研究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2.3.2 传统武术的时代困境和现代化发展研究

在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变革的影响下,经济结构、文化发展模式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跆拳道、空手道等外来武技备受青睐、竞技武术占据主流地位、“约战事件”致使传统武术陷入形象危机,传统武术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生存环境和空间被大大压缩。针对这些困境,学者们进行了众多的研究,涵盖了对传统武术自身问题及面临困境的分析到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学者乔凤杰等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存在技法类型单一、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武术人员的问题。学者方国清等认为,传统武术发展的危机是一种信仰危机,要拯救传统武术,必须先拯救传统武术信仰。学者马文国立足于文化全球化背景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冲突与共生进行探讨,其认为要正确处理武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加强创新与发展,促进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共生发展。学者李守培等认为,传统武术未来发展应重视其技术体系的标准化,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传统武术的时代困境与现代化发展,学者们从不同视角阐释了传统武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2.3.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至今,共有36项传统武术入选国家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有利于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念。大量学者开始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对传统武术的传承现状、传承人面临的困境、传承机制、评价指标、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例如,学者范铜钢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以促进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量化评价。学者李成等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的选择,提出应建立健全严格的法律体系和明确的规章制度,从立法层面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学者牛爱军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传统武术的传承制度进行研究,提出应明确传承的主体、对象、途径、方式、评价等,将传承制度与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有学者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保护内容、保护方式、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还有学者分析了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问题、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也有学者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保障与认定机制、改善传承人的资助体系等。

2.4 传统武术的研究前沿及趋势分析

“研究前沿强调突现的特征和新趋势,是某一时间段基于突现文献的某组文献探讨的研究问题或专题,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或转折点”。为准确定位我国传统武术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采用CiteSpace的突发检测算法,共检测到11个突发关键词,可发现,“武术文化”的突发性最强,为5.97,其次是“全球化”和“拳种”,突发性分别4.46和4.03。根据突发关键词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可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2004-2015年,突发关键词包括“全球化”“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这说明在此阶段我国传统武术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于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研究,以及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方面。第二部分为2016-2020年,“武术文化”“拳种”“文化传承”“茶道”“群众体育”和“技击”逐渐进入传统武术的研究中心。从这些突发关键词可以看出,2016年后学者们开始从文化角度对传统武术进行研究。除“茶道”外,其余关键词进入传统武术研究中心后一直持续至今,这表明传统武术未来的研究趋势将集中于武术文化、拳种、技击、群众体育、文化传承方面。

3 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对我国传统武术近20年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科学直观地展示了传统武术领域的研究概况,初步揭示了该领域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的基本特征,对传统武术的研究热点、前沿及研究趋势进行了宏观的剖析,为传统武术的选题、发展方向提供了一定参考。总体而言,近20年我国传统武术研究稳步发展,年发文量呈递增趋势;作者合作网络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态势,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科研机构以体育院校为主,各类型高校逐步均衡发展;载文期刊以体育学院学报为主;我国传统武术研究热点主题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但主要集中于传统武术的价值变迁研究、传统武术的时代困境和现代化发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三方面;未来传统武术的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武术文化、文化传承、武术拳种、群众体育以及传统武术技击价值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发文学者
传统武术怎么了?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学者介绍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