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的质与量关系分析

2022-03-23 19:44◎朱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时代

◎朱 晨

(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合肥晚报,安徽 合肥 230012)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发展势弱的传统媒体与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在这个融媒体时代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新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融媒体时代一方面促进了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新媒体内部进行了筛检。随着事件的推移,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关注度还是优于新媒体的,传统媒体不仅仅是新闻的载体,而且还是主流媒体的载体,地方报纸、地市党报等都是传统媒体,而且普通民众对于官方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的信赖度更高,这也同时对融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新闻本身而言,新闻的质量更重要。

一、融媒体新闻发展的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分析

新媒体凭借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曾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般来说,新媒体的优势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体的受众门槛较低。因为新媒体的门槛较低,所以新媒体的受众也就更加广泛,受众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账号,不管是刚认字的幼童,还是退休的老人,乃至社会中坚的青年,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得到外界的信息,并与其发生交互。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紧密,也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信息的传播渠道也就越来越广泛,人们也就更依赖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体系较为碎片化,这也促进了受众与通信设备的高度融合,进而使新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新媒体的时效性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更具优势。受众可以通过手机与好友进行即时的信息传递,甚至相较于一些博主发布新闻的方式,以往的一封家书可能要经过一些程序,但随着聊天APP的普及,家书逐渐碎片化,人们可以随时与远方的朋友交流。再者,很多人借助社交平台发布的新闻,马上就能传输到互联网上,这种即时传递的新闻更能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新媒体其本身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对平台上的新闻发表见解,让媒体不再高不可攀,加强了人们与新闻之间的连接,受众不再仅仅是新闻的接收者,还可以是新闻事件的见证者乃至参与者。新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应基于搭建更适合民众使用的平台,更好地实现自身推进媒体发展的历史作用。

(二)传统媒体的发展分析

传统媒体在社会上一直是主流媒体的形式,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即便是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网络版也是受访者最信赖的信源。这也可以看出,传统媒体长期积累的“舆论导向性”在融媒体时代仍是独特的底色,即使其学习互联网技术并自我革新,信息的发布方式和公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舆论导向性也仍是其永不褪色的丰碑。所以对于新闻而言,重要的不是当下一时的突飞猛进,而是打造其本身的特色,也就是说,新闻的质比量更重要。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学习互联网技术时,要牢牢地抓住本身最大的优势,对于优秀的部分进行转变吸收,牢固维持住自身的公信力地位。很多低俗信息借助新媒体传播,给社会舆论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流量而不惜篡改新闻事件,或者违背社会道德换取受众关注,这些事件极大地影响了新闻媒体在社会上的地位。尽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紧密,但是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也会借助社交平台等方式来发布新闻事件,如《安徽晚报》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闻事件就得到了受众的热切关注,少数公众号平台一周可以获得几百万的点击量,这也体现出了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赖。因此,更需要传统媒体不断结合新媒体技术,在新的领域坚守舆论阵地,传播社会正能量,对于低俗的文化进行抵制,增强新闻事业本身的崇高性,将真实的新闻报道呈现给受众,所以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之路在于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报道。

二、融媒体时代对新闻发展的挑战

(一)新闻融合形式过于单一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新闻媒介的优势整合在一起,但是各种新闻媒介的整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新闻融合形式过于单一。尽管部分传统媒体认识到新媒体平台的便捷之处,但是对于新媒体平台仍停留在“拿来就用”的阶段,并没有使用新媒体的运行方式去理解并运用它,这也同样要求对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最常见的单一融合方式就是将平台上出现的内容直接复制到自己的账号上,并没有打造出适合自身、体现特点的热点新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能仅仅依靠与其他媒体比较新闻的数量获得更好的发展,新闻是个“内容为王”的行业,需要打造出适合自身的内容,才能在融媒体时代在受众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很多传统媒体并没有及时结合新闻的优势进行发展,往往忽略新媒体的特性,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碎片化,对于长篇大论没有足够的耐心进行汲取。多数传统媒体往进行新闻事件的创作时,往往忽略了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方向,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聚拢受众群体。作为媒体,要及时地把握住受众的心理背景,才能更好地与受众产生共鸣,而融媒体时代则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条件,一些媒体金句往往可以得到受众的青睐,就是因为很好地与受众进行共情,引起了受众的共鸣。借助于融媒体深度融合,新闻也就能更好地与受众产生共鸣。

(二)新闻从业者素质需要提高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从业者,不仅需要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还需要掌握新媒体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对于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来说,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也是时代带来的挑战之一,新闻从业者既需要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传播新闻事件,又需要以专业素养处理新闻事件,不断提高自我的要求。作为一个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从业者,看待新闻的传播,仅仅看到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以及其所来的影响是不够的,同时考虑两种及以上新闻传播途径也是不太符合时代要求的,要以融媒体的眼光看待新闻事件的传播,这样才能获取全面的信息。一些新闻从业者思想过于老旧,在新闻的编辑过程中,仍坚持传统的思维方式,并没有从高维度的角度进行整合,这也导致发布的新闻往往不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认识到新闻本身的真实性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新闻的受众而言,他们关心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其次是新闻给受众带来的影响,虚假的新闻固然一时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但终究躲不过被揭穿的那一天。新媒体的从业者曾为了吸引眼球,传播一些低俗的新闻,严重损害了媒体在社会上的形象。作为新时代的新闻从业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也就守住了新闻的公信力。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与时俱进,掌握新媒体的运营知识和能力。

(三)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增加

融媒体时代的受众,既接受传统媒体时代的熏陶,也受到过新媒体文化的洗礼,这也就导致融媒体时代对于新闻的需求越发多元化,越发期待新闻带给其独特的感受。融媒体时代受众对于碎片化的新闻传播方式更为青睐,往往对于热点事件有着更高的聚焦度,而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受众本身对于新闻的接受度也得到了提升,对于一些热点新闻,往往可以在受众群体中引发持久的关注。另外,受众日常接触的信息太多,对于各种广告的耐受力下降得极为显著。新闻媒体需要牢牢地把握住这其中的边界,要针对受众群体进行分类,积极应对广告推广的场景,拓宽自身盈利途径,维护自己的口碑。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的质比量更重要

(一)“内容为王”,不弄虚作假

从诞生之日起,新闻行业始终就是一个“内容为王”的行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二者所依赖的文化基点不同,所重点发展的内容也就大不相同。这里简单地对融媒体时代二者如何完善其本身的内容领域进行简单探析。传统媒体在过去的时代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内容比较权威,这种权威主要体现在对事实的真实报道。对于群众日常生活而言,往往需要及时关注官方通知,尽管新媒体也会对官方通知进行转载,但还是传统媒体原汁原味地报道比较贴合受众所需,也更能使受众信服。而融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在其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新闻,也依旧会受到受众的关注。例如,《合肥晚报》近几日发布的两则通告,其页面浏览量都达到了10万+。传统媒体只需要保持对于社会主流新闻的把控,就可以在融媒体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特点在于其传播新闻的三大优势。融媒体时代尽管传统媒体也开始掌握互联网技术并开辟网络阵地,但这并不会导致新媒体行业的落寞。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新媒体的特质往往更加多元化,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小至一篇报道,大到一个节目栏目,背后往往是一个数目庞大的团队。但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其往往是小团队乃至个人对新闻进行构思,个人的特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所以对于新媒体每一个成功出圈的UP主们来说,每一个都在以其独特的特质来吸引受众,这也反映了新媒体文化的多元性,新媒体本身的多元化特质,正是其不断吸引受众关注的原因所在。

(二)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融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不断借鉴新媒体技术,开辟网络阵地,受众对于传统媒体新闻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在2022年7月11日至7月17日期间,安徽部分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浏览量均突破百万人次,少数微信公众号浏览量逼近千万人次,这也说明了在受众心中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在受众中间具有深厚的基础。因此,对于融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人而言,要及时转变自身理念,及时地借助互联网谋求发展,汲取互联网技术的长处,补充传统媒体的短处,提升传统媒体本身的新闻质量。相对于层出不穷的新闻热点来说,传统媒体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这也是传统媒体时效性不如新媒体的一个原因,但是就新闻本身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而言,传统媒体有着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受众对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传统主流媒体网络版的信赖度更高的原因之一。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依靠传统媒体提供准确的信息,来获得更为舒适的生活。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要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广的优点,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受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本身的机制仍较为死板,没有汲取现代社会管理制度的精华,随着人类社会信息的“大爆炸”,仅仅靠着一方面的优势往往不能占据足够坚实的阵地,传统媒体也需要对其本身的工作队伍进行创新,而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动力,为传统媒体队伍添加新的活力。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下,媒体工作人员必然要与新媒体平台打交道。因此,在其使用新媒体账户时,要及时转变思维方式。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所需要的工作思维往往更多元化,新媒体上的工作表现为多线程化,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反馈,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不同点,在牢牢把握住这一点的前提下,传统媒体还需要对网络受众进行明确定位,加强各新闻媒介之间的有效联系,增强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吸引力。

(三)打造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媒体想在融媒体时代打造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一必须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原本单一的工作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行业的要求,因此,要求媒体从业者及时转变思维,以融媒体时代的工作思维看待媒体工作,简单来说,可以通过电视和网站信息的整合,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的联合,提高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效率,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优点相结合。另一方面,媒体要打造出适合本身的特色文化。媒体在打造自身特色文化时,要根据其本身的人文情况进行精心考察,与社会对其认知相结合,打造融媒体时代适合其本身的特色品牌。在新闻信息逐渐复杂和多元化的融媒体时代,打造适合媒体本身的特色文化势在必行。这方面,可以参考转型成功的案例,学习其长处,完善媒体自身。比如,媒体在运营自己的新媒体账户时,可以与其所入住的平台文化相融合,再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整合,针对受众反馈及时修改,从而在受众心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媒体形象。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虽然媒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但是受众往往看重的是新闻的质而不是量,新闻发布的再多,没有人看就是浪费新闻资源,浪费媒体的精力。因此,在发展融媒体的路上,更要加强对于新闻质量的关注,坚持“内容为王”,对新闻事件进行及时准备的报道。另外,媒体要始终坚持以巩固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为工作核心,打造自身独属的形象,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在新闻的质与量中,新闻的质比量更重要。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时代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