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电台主持人在类型化节目中的语言风格

2022-03-23 19:44孙晔爽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类型化广播电台电台

◎孙晔爽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 太原 030024)

21世纪是自媒体、全媒体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但对于广播电台来说受到冲击较小,因为它是伴随性的移动媒体,有固定的受众人群。然而,这也离不开广播电台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属于它的改革和创新,就是发展类型化节目。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国大多数广播节目的制作模式。类型化节目的受众对象是有局限性的,只有一部分群体,受众群体较为单一。

广播电台的类型化节目,虽然覆盖面比较单一,比如音乐、交通、新闻等,只涉及到其中一部分的类型,但在一个类型中却受到听众的影响,更需要在固定的特点中寻找丰富的元素,也就意味着节目具有多样性。节目的多样性除了体现在节目内容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上,所以在广播电台的类型化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具有研究意义。

一、广播电台类型化概况

(一)类型化电台的定义

“类型化电台,就是针对特定地域、特定的人口学特征、听众的信息爱好,编排播出内容定位、风格特征专一的节目,以广播频率为单位树立频率的整体形象。”[1]听众想听什么类型的节目,就调到哪一种类型的频率,即可听到想听的内容。以收听广播节目的听众为切入点,进行细分市场,按照听众的不同需求、不同时段以及听众可以接受的不同节目类别进行交叉覆盖播出。

“从某种角度来说,类型化的实质是广播节目内容一定程度上的专业化和运作上的格式化。它以特定内容、特定类型的节目形成电台的特色,来抓住特定的目标听众,同时又以格式化的运作节约了电台的经营成本。”[2]从内容上说,类型化电台节目要以听众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以满足其需求,除了在节目形式和主持人风格上略有不同以外,所有节目都在统一的格式下运作,节目的个性并不突出,而凸显的是整个频率的个性。简单来说,一个类型化电台相当于是一档放大的对象性节目。

(二)我国类型化电台的发展

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Music Radio)开始打造国内第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起初的设计是2小时为一档节目,每小时13首歌的播放频率,这也使得在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和音乐的选择都有严格的比例和时间限制。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全面改版,将与财经无关的栏目停播,提出了天下财经“任意时间收听,二十分钟搞定”的节目设置思路,首次提出了“轮盘式节目结构”,在听众收听广播的主要时段,做到将24小时内的重要财经信息、各种动态指数以及相关财经背景每20分钟播出一次,利用广播的直播属性,实现最新最重要内容的头条播出,每天滚动播出40次。

2004年,第一家地方性纯新闻类电台在上海诞生,它由原来的东广新闻台演变而来,从上午9点到深夜24点,板块设置的间隔时间为20分钟,滚动报道最新的新闻资讯。目前,全国有300多家广播电台逐步构建了类型化电台模式,也成为广播电台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类型化电台的特征

1.满足受众的需求

类型化电台是建立在受众的基础之上的,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目的,这些目标受众可以按照年龄、教育程度、性别、职业、工作时间等不同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小群体,而这些群体就是类型化电台的不同受众。

2.凸显风格特征

“类型化电台以特定内容和风格来满足特定听众喜好和需求而制作节目。”[3]这种特征也体现出各个类型化电台展现的是自己的独特个性,并具有与其他电台截然不同的风格,比如我们会听到不同内容的电台,新闻类、音乐类、交通类等等,而不同的风格也让类型化电台有了自己独特的属性。

二、类型化广播电台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一)新闻资讯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广播中的新闻资讯类电台以每日最新的国内、国际、省市以及民生新闻资讯为频率播出的主要内容,在全国的广播电台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首,各省市台也设有新闻频率。在“中国之声”中,全天候以不同的新闻形式和角度实现24小时新闻的传播,从早晨6:30起至7:00直播节目《新闻与报纸摘要》,以新闻简讯的形式直播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以及民生新闻。新闻资讯类广播电台的受众是希望在节目中听到最新发生的真实资讯的听众,在这样的节目中,听众寻求的是真实、新鲜的新闻资讯。所以在新闻资讯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严肃、庄重、有权威感,语言表达上要清晰准确,确保所表述的新闻事件是真实有效的。

(二)音乐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类型化音乐电台将音乐贯穿整个频率的每一档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是穿插在音乐之间的。同时,类型化的音乐电台也有其独特的播出模式和系统,被称为rcs自动化数字播出系统,由专门的部门主任负责监督和管理电脑的运行,技术人员会通过系统计算出每首歌的前奏、尾奏和节拍,也会对不同时间段的歌曲情绪和节奏进行预设,比如对于早间节目《叫醒你的耳朵》的属性和节奏,电脑也会自动挑选出欢快的歌曲,或者对于夜间“深夜情歌”的节奏和属性,电脑会自动挑选出抒情的歌曲等等。同时,主持人说话的时长也是根据歌曲的前奏和尾奏来决定的,这就是类型化音乐电台的特殊性。

音乐类电台的受众主要是喜欢听歌的年轻人,“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85% 的听众表示在收听广播的同时还会做其他事情,包括开车、工作、学习以及其他休闲活动等。”[4]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很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在某一个时间段专注于做一件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电台的优势就在于伴随性。而一般音乐类电台的受众就是在开车过程中,以休闲放松为目的选择收听音乐类节目。

在我国的音乐类电台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之声》为首的各省市音乐频率,在节目中以推荐各类音乐歌曲、分享音乐资讯为主要内容。在《音乐之声》中,《早安音乐》《自在音乐》是以主持人推荐音乐为主要内容;《全球流行音乐金榜》以歌曲打榜的形式,推荐各大榜单音乐并分享音乐资讯等。

音乐类电台的受众和特殊的编播方式,也就决定了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具有其属于这个类型的独特性。这类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轻松自然、幽默风趣,主持人的语言时长也不能过长,以娱乐为目标,因为听众需要在这样的节目中得到舒适感和轻松感。

(三)交通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交通广播是车轮上的广播,是车厢里的文化。交通广播的出现,是市场细分的结果,也是广播电台类型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交通广播区别于新闻广播、音乐广播,是一种独特的广播类型,以路况信息、交通管理、交通法规、道路突发应急为主要内容。受到听众与节目内容不同的需求影响,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具有交通类型化的显著特点。

1.表达准确、语言精练

交通广播最鲜明的特点体现在路况信息上,它是交通广播的支柱和基础。路况信息涉及到道路上的方方面面:哪里交通拥堵、哪里有临时交通管制、哪里有施工等等。路况信息是向听众传递此时此刻路面上发生的最新情况,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转瞬即逝的特点,所以需要随时插播。以太原交通广播为例,在节目中每隔15分钟就会有一次路况报道,每个小时的整点和半点就都会有与交警支队联合播出的权威性路况信息。

面对路况编辑提供的路况信息,比如:“高架桥改造施工的前期准备,南内环老军营路段,西往东,占用中间两条车道,请途经司机绕道行驶,明天早上6点结束。”主持人要根据信息进行汇总修改,并重新组织语言:现在的最新消息,南内环老军营路段的西向东方向,由于即将进行高架桥施工改造的前期准备,中间两条车道已经封闭。加上现在车流量比较大,目前这个路段堵车比较严重。希望各位车友们在行驶到这一路段时减速绕道,预计明天早上6点短暂的施工将结束。“主持人需要运用简单清晰的语言,专业、准确地将路况播出,给出行的各位车友提供及时的路况信息和有效建议。同时,路况信息播报时是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所以主持人在播报路况的时候,一定不能啰嗦、结巴,还要准确精练,以免影响信息的正确表达。”[5]

2.语言自然、口语化

主持人在向听众用有声语言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听觉印象。“这种印象是信息传受双方彼此心灵距离的拉近,以及由此产生的如知心朋友一般真诚、平等、友好、信赖的隐性交互关系。”[6]从传播语言的内容上看,亲切感体现为可听可信、情真易懂,也就是可信度高、吸引力强、情真意切,同时又简洁明了;从表达的方式上看,亲切感体现为平易近人、悦耳动听,呈现的是通达、平等、友善,就像是知心朋友一样的语言姿态。

三、类型化电台中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类型化电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固定性,同一个类型有其固定的语言模式,但是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发展也会对整个节目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类型化后的广播电台,主持人个性和节目特色不再鲜明,但频率特色更强。在各种新老媒体竞争中不断细分,聚合并满足节目需求,是广播媒体生存的重要出路。”[7]

以太原交通广播为例说明类型化电台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具有多样性。太原交通广播是类型化交通广播中发展较为成熟的频率,2009年开始广播节目的改革,发展类型化广播,到现在,太原交通广播在太原市的收听率保持在20%左右,在媒体中的收听率也稳居第一位,其中的主持人语言风格也在发展中,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节目和个人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一)早高峰节目——轻松平和、具有亲切感

“听众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情绪是不断变化的,白天和晚上,驾乘时间的长短都会对司机朋友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遇到恶劣天气或者是交通拥堵的情况等,更会影响情绪。”[8]所以太原交通广播在节目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采用的是“路况+资讯+歌曲+广告”的模式,这点在早高峰节目《107早班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早晨上班路上车友们在路上行进,这个时段路况信息、交通拥堵状况、交通事故状况特别多,听众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烦躁不安、抑郁暴躁的情绪,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主持风格要轻松亲切,富有时代感,让听众觉得是一个老朋友在跟他分享信息,而不是“告知”“通知”。亲切平和会给听众带来平等的沟通之感,也会让听众在这样的语言风格中,情绪能够得到舒缓。

(二)热线类节目——快节奏的语言模式

交通广播听众在动态中收听节目的特点,决定了作为交通广播的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中的动态性。全国的交通广播都会有一档较为成熟的节目形式,“帮助热线”类型,简单来说就是听众拨打热线电话到直播间,问关于交通方面的问题,主持人在节目直播中为听众解答问题甚至是维权。在这样的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快节奏的。也就是加快语言节奏的变化,语言的节奏是讲究韵律感的,也要讲究语言的跳跃性。具体表现在语言的转折上,停顿不能时间太长,也要避免语调忽高忽低,语速忽快忽慢,语言的节奏忽停忽顿,不管是哪种跳跃性的改变,都会对整个收听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太原交通广播15点《107交通热线》为例,这档节目中的主持人林艳,语言的节奏感很强,因为受到节目内容的影响,既然有听众的需求,一定是迫切求助的问题,在状态上是紧急的,另外,快节奏的语言模式有利于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会将整个节目的节奏代入一个循环式互动交流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四、类型化广播电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广播电台的类型化可以说是专业化的发展,受到固定的受众人群的影响,频率的整体风格也是固定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凸显的是整个频率的特点,而忽略了频率中不同节目之间的个性化,也就是说节目特色和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并不鲜明。因此,每个类型存在固定的模式,而缺少个性。

在交通频率中,每一档节目都有路况信息的播报,播报方式是固定统一的,主持人并没有个性化的播报形式;音乐类的广播电台中,大部分节目都是以推荐音乐歌曲为主,主持人在语言的表达上基本以歌曲信息、歌手信息,或者专辑信息为出发点来介绍歌曲,选取的方向比较单一。

在未来类型化的发展中,虽然有其固定的发展模式,但是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会对整个节目的多样性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结语

类型化广播电台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独特性。类型化也是当前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类型化电台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应随着“类型化”而有所不同,要符合类型化的需求和听众的需求,才能在类型化节目中寻找到主持人的个性化的语言风格。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类型化电台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类型化广播电台一定会朝着更加多元化、更细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类型化电台在编制节目时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而作为类型化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满足类型化本身的语言定位和需求,同时根据节目和受众的需求发展自己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达到类型化风格和自我风格的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类型化广播电台电台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