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短视频新潮下融媒体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2022-03-23 19:44潘艳刚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受众

◎潘艳刚

(安徽商报,安徽 合肥 230071)

5G时代促使大众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尤其是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使得短视频成为了传统媒体新的传播方式,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拍摄新闻内容、编辑新闻信息,最终实现快速播报新闻内容,这种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为一体的新兴传播方式,不仅丰富了新闻内容,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阅读欲望。此外,短视频由于时间短,符合现代社会广大用户碎片化阅读需求,使得短视频模式自诞生起便迅速爆发式增长。在此背景下,作为融媒体记者,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充分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革新思想,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新闻传播形式,从而推动自身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一、短视频新潮下融媒体记者的发展

(一)短视频对记者工作的冲击

融媒体时代,受众都可以借助社交媒体,随时随地分享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从而也是“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时代。短视频的出现吸引了大量受众,其制作简单、传播速度快,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为人们日常生活获取各类信息、休闲娱乐提供了极大便利[1]。这对纸媒记者而言,将面临巨大挑战,短视频的出现使得媒体格局、新闻内容形态、传播渠道等方面都发生了变革,如果记者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仍旧按照传统工作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当下的需求。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稿件采写,不仅仅是制作新闻内容,更是需要记者能够灵活整合、利用各类碎片化信息,转变以往信息推送者角色,逐步向新闻信息解释者、分析者方向转变,能够充分迎合受众喜好、心理需求等开展新闻采编工作,这对传统媒体记者而言,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二)融媒体记者的发展方向

短视频等媒介的出现对传统媒体记者而言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融媒体时代下,广大记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的发展之路,立足当下社会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积极转型升级,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对于纸媒而言,新闻内容以及传播渠道会直接影响竞争力,尤其是短视频时代下,新闻内容制作更加注重个性化,同时,也倾向于垂直方式传播,旨在促进生产与传播之间的充分融合。对此,记者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新模式,学习媒体融合技术,掌握融合方法,逐步成为全媒体人才,才能切实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纸媒特色产品生产提供强大支撑。融媒体时代下的报纸媒体,必须高度重视培育自身的品牌价值,结合时代需求探寻新闻传播热点,从而逐步扩大影响力,丰富媒体传播矩阵,进一步拓展纸媒传播渠道,而记者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实践者、执行者,必须积极转换思维,转型升级现有工作模式与技能,成为新时代记者。

二、融媒体记者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目前,我国多家媒体都在不断探索基于短视频的新闻播报。例如,新京报与腾讯视频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了视频新闻板块“我们视频”,上线数日便建立了符合受众需求的《紧急呼叫》等多个子栏目。此外,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媒体,也相继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抖音、快手等已经成长为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这对新闻记者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一)重新定位职业与角色

处于融媒体环境下,大量的非专业记者不断兴起,行业通信设备也持续更新,使得各大新闻传播平台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这对纸媒等传统媒体而言,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如媒介形式、内容形态、生产方式,还有传播渠道以及大众喜好等等,而传统新闻采编方式显然无法满足融媒体背景下大众需求,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媒体融合视域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这对专业新闻记者的职业定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新闻工作中,如何采写稿件已经不再是主要内容,融媒体记者必须对整合、分析、高效利用碎片化信息等内容加以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融媒体时代发展需求。对此,传统新闻记者应当立足社会,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转变固有新闻工作认知,不断突破以往媒体工作惯性,明确融媒体记者的职业新角色,进而逐步从以往简单的新闻生产者转变为新闻服务者,为受众解析信息,带领受众挖掘新闻信息背后的价值,通过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助力和谐社会发展,切实发挥出记者职业的正能量传播作用[2]。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记者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受众新闻诉求、喜好以及惯性等,提供更多丰富、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新闻信息,进而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作为融媒体新闻记者,必须能够抓住短视频时代新闻的发展趋势,重新进行职业与角色定位,明确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融媒体时代履行新闻传播新使命。

(二)树立融合思维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新闻传播渠道与形式更加多样化,虽然能够极大地丰富受众信息获取内容,但也容易影响受众的关注度,忽视新闻内容的本身。因此,传统媒体记者必须树立融合思维,从不同受众需求出发,制作相应的新闻内容,而后借助多渠道进行新闻传播。若想顺利开展此项工作,融媒体记者必须灵活掌握各类传媒手段,比如短视频、VR、直播等[3],对于新闻内容的编辑,应当积极学会运用多种技术,如视频编辑技术、客户端技术、网页技术等,更加高效、高质地制作新闻,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同时,提高新闻工作质量。除此之外,记者在新闻工作中,遇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转变以往新闻制作思维与方式,而是充分结合不同载体,并且要注重与同行的合作,灵活运用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创新新闻内容制作,最终借助多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实现新闻的创新。

(三)增强用户黏性

用户黏性程度可直接反映出记者的竞争力,以及编辑的新闻作品的传播力。随着短视频新潮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想要迎合受众需求,逐步增强用户黏性,必须积极转变现有工作方式,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与受众互动,切实结合受众的喜好编辑制作新闻内容,吸引受众观看阅读,从而逐步增强用户黏性。对此,记者可以借鉴著名央视主持人康辉的新闻播报方式,通过运用Vlog,以贴近百姓视角的形式,运用优雅且诙谐的谈吐,向受众传递新闻时事,这种方式深受受众喜爱。记者可以借鉴此方式,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灵活运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新闻的采访与拍摄,转变以往受众新闻阅读观看形式,跟随记者一起参与到新闻制作中,借此增强新闻代入感,使受众获得全新的新闻体验。除此之外,为有效增强用户黏性,记者应当做好各类受众需求的了解和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各类新闻传播渠道,精准统计出新闻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以及评论数量等,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作用,大致掌握不同用户的新闻阅读喜爱、阅读习惯等[4],为优化、调整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注重增强用户黏性,才能立足融媒体时代发展成为大V记者,由此获得一批固定的粉丝群体,逐步吸引更大范围的目标受众,并充分发挥这些力量,增强媒体的网络效应,进一步推进新闻信息的传播,进而有效增强媒体新闻传播影响力。

(四)注重舆论引导

作为融媒体记者,必须明确的是,新闻传播内容以及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记者工作方向也必须加以调整和优化,尤其是短视频形式下的新闻传播,要求记者要正确看待“点击率”,进一步明确其与推动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停留在博取关注度上,而应当始终坚守本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牢牢把握好方向,向社会受众传播正能量,积极承担、履行媒体人的职责。融媒体记者若成为“网红”记者,也必须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影响力,利用自身优势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涉及到一些敏感性话题时,必须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素养,客观看待问题,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新闻背后的问题,做到稳定大局,引领受众认真思考、审慎发言。融媒体新闻记者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以往的说教形式,可以利用更多贴合受众的流行的网络语言,或者更加接地气的生活俗语,进行观点表达,这样的舆论引导更有利于吸引受众。

(五)凸显个人特色

融媒体平台多种多样,而记者想要制作的新闻内容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前提基础就是合理融入个人特色,创设一种独特风格的作品,凸显个人特色,进而在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从而助力新闻品牌的塑造。从我国媒体行业发展趋势看,尤其是传统媒体,都非常注重培育“网红”记者,致力于借助记者的个人魅力,树立独特的媒体品牌,从而吸引更多受众并提高受众的忠实度。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示个人特色,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汲取短视频的优点,抓住特定群体需求,而后转变新闻编辑制作方式,以私人化视角凸显出记者的个性化特征,满足受众差异化审美需求。对此,广大记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设置专栏,而后以个人视角,利用贴近受众生活的方式,通过记者表达自身感受,向受众传递独特的思想、新颖的看法,采用平民化视角带给受众更多的乐趣,而记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六)强化综合能力

融媒体记者若想在新时代媒体行业发展中成为“领头羊”,除了要具备新闻采编技能技术之外,还应当积极学习短视频等各类平台的运营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融入各种媒介形式,进一步推进传播新闻。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些方式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也正是因为上述工作模式的改变,使记者需要经常面对更多突发情况,这对记者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认真思考,综合系统地分析,要掌握短视频相关技术,能够抓住问题关键合理调整采访策略[5]。比如,对于融媒体的运营,记者应当学会挖掘、制造热点话题,吸引受众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借此提高新闻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此外,也要充分利用智能算法,了解受众需求,从而创作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提升受众黏性与忠诚度。融媒体视域下的营销手段,多元化特征较为明显,记者可以积极向新媒体从业者学习,借鉴各种运作模式,如借助热点新闻事件强化品牌推广,充分利用广告、媒体等主体的优势,助力自身新闻品牌发展。这就需要记者在自身岗位中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能力,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开展新闻工作,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七)学会利用新兴手段交互推送

短视频新潮下,新闻内容展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如音视频、图片、VR等,在此背景下,作为融媒体记者应当灵活运用除摄像机、非编机等新闻采编设备之外,应当学习摄影技巧、视频编辑、网页制作、图片处理、客户端运营等专业知识。在不断提高文字功底的同时,应当注重弥补自身的不足,强化对各种新媒体传播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如Vlog短视频制作、动漫、H5等,确保自身业务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此外,记者自身也要随时根据网络媒体发展需求,灵活运用电脑写作、编辑图文、剪辑视频,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利用新兴手段与新闻受众之间加强互动。

对于记者而言,处于融媒体时代,就必须高度重视并梳理出新闻媒体的发展逻辑,而后结合媒体融合趋势,为自身工作制定相应的规划,除了注重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功底、强化思辨思维能力之外,还要加强认真学习各类融媒体技术,如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手段,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互动,为新闻传播效应的提高打好群众基础。

(八)灵活运用网络语言

短视频的出现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灵感,也涌现出大量“原创作品”,由此也产生了诸多俗语、网络语言,为受众带来了乐趣。为此,新闻记者在增强核心竞争力时,除了技术技能之外,新闻语言方面也要注重提升。以往媒体报道透露出浓厚的说教味道,导致受众产生一种距离感。因此,为促使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可以更好地与时俱进,记者应当打破固有思维,灵活运用一些大众熟悉、热门的网络语言,丰富新闻内容的同时也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短视频的传播方式,吸引受众,从而引发受众共鸣。例如“打卡”“扎心”等网络用语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增强新闻传播的时代感,有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短视频传播方式,传统媒体若想加快传播速度、加强与受众互动,作为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必须立足现代社会媒体发展趋势,更好地履行新闻传播使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型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不断促进新闻传播,为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