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广播电台如何用声音讲好城市故事

2022-03-23 19:44赖婷婷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音频广播

◎赖婷婷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发展进程中,每座城市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气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地方城市发展故事,是中国故事的具体案例和呈现载体(朱益玲,2020)。地方广播电台作为主流媒体,在受众中拥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无疑是讲好城市故事、传播城市声音的重要平台。

在当今的融媒环境下,传统广播媒体应立足自身优势资源,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开拓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打造城市文化传播的名片。用声音讲好城市故事,这也是地方广播电台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一、发挥传统优势,打造城市形象声音名片

在全媒体时代环境下,传统广播电台应该更加深挖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近年来,各地方广播媒体亦不乏特色声音产品。从声音入手,结合融合传播特性,不仅是当今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路径,而且也为地方广播电台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声音名片提供了支撑。

(一)以“短”突围,打造内容精品

短音频因与全媒体时代下受众“碎片化”接收信息的习惯不谋而合,受到广泛青睐。传统广播媒体以“精、短、平、快”为特色,以“内容为王”,坚持原创,打造高质量的短音频产品正是其优势所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从2017年6月开始推出《声音广州》系列短音频专栏,聚焦城市文化的方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讲述广州故事,如《红色足迹》《历史文化》《羊城70载》等板块。立足历史,讲述广州发展故事,如《非遗传承》《传统风俗》《体味广州文化底蕴》等板块。立足文化,介绍岭南传统特色,如《古街巷趣谈》《招牌茶楼》《珠江两岸故事》等板块。立足城市建设,汇集本土趣闻典故。这些音频把精选内容浓缩于每集3—5分钟的体量之内,既迎合了受众的收听习惯,又由于占用流量不大,也便于受众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

当然,一个音频产品想要打动人,除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外,好的配乐和合成技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声音广州》于2021年5月推出《百载辉煌粤韵颂》板块。该节目内容来源于广州图书馆,由馆员搜集广州本土党史资料,经过整理、编撰而成100集的广州党史故事,内容准确翔实。在其制作过程中,录音合成技术人员准确把握作品基调,音频中所运用的各种背景音乐与专业广播主持人的精彩演绎完美融合、相得益彰。节目中,录音合成技术人员把共产党人在敌人眼皮底下从事革命工作的机智勇敢,周文雍、陈铁军等共产党人面对敌人死亡威胁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情景,通过不同音效的运用在听众脑海里进行“场景布置”,再加入声音志愿者朗读声调与情绪上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在配乐的起承转合之间构筑起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增强了党史音频的层次感、画面感、代入感,也让党史音频更具共情力和感染力,在新时代讲好了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该板块亦是广州台针对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党史教育而设的,得到了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市残疾人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广泛关注。

可见,通过短音频来讲城市故事,不仅能发挥城市广播媒体的优势,而且内容、形式和效果均可丰富多变,适应力更强。

(二)发挥方言魅力,增强节目的亲和力

作为有声传播的媒介,方言是地方广播电台所特有的地缘优势之一。方言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承载着的是一个地域最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故乡的声音,是乡愁的记忆(夏晓宁,2021)。目前,在全国多个城市电台中,济南交通广播、西安人民广播电台、乌鲁木齐新闻广播电台等均有开设以当地方言播出的节目,由此增强了电台的亲和力和本地听众的黏性。

同样以广州台《声音广州》音频专栏为例。该系列音频以粤语播讲的形式进行演绎,播出后广受听众欢迎,不仅在内容和听觉上迅速抓住了人心,满足了城市民众的文化需求,对年轻一代来说也具有寓教于乐的意义,还能让其影响力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甚至能够借助网络媒介,面向全球各地使用粤语的华人。该专栏还推出了《趣谈歇后语》《粤讲粤好味》《粤讲越明》等板块,通过流行于民间的粤语俗语俚语,以生动活泼、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解当地的人文生活。语言和内容的结合,发挥了广府方言的双重魅力,也激发了很多希望了解当地文化的受众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这样的方式,既有利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品牌,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和扩大了城市形象的宣传。

二、拓宽传播维度,打造交互式声音应用场景

地方广播电台在拥有优质音频资源的基础上,如何拓宽传播维度,在全媒体发展时代脱颖而出,是当下广播人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传统广播为主流的时代,广播主持人在直播室通过收音机作为媒介,为身处不同地方的听众打造出独特的声音场景,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之一。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广播也可以“走出”直播室,结合智能化手段,通过交互式的声音应用场景,为讲好城市故事搭建起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平台。

(一)打造交互平台,创新传播方式

交互不仅是很多互联网平台力求实现的功能,也是大众传媒梦寐以求的传播境界(吴生华,2019)。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广播电台加入了建设自有独立音频客户端的行列,如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投资“阿基米德FM”、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听听FM”、杭州交通经济广播开发“开吧”等,听友互动、即时信息发布、建立用户社群等交互式的声音应用场景成为了传播城市“声音”的新空间。

2019年,由佛山电台打造的移动客户端应用平台“花生FM”APP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获“TV中国”融合创新发展十大品牌创新力实战案例;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入选广东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进典型案例。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于2021年1月发表文章:“花生FM”APP核心功能包括珠三角多套粤语电台直播回听、以主播圈为核心的融媒互动、助力城市建设的有声博物馆、海量粤语音视频版权内容聚合等,该应用平台自2014年推出以来,用户下载量已突破1 200万,月活跃用户超32万、直播交互量超1 000万。

从“花生FM”APP的核心内容和使用效果可以看出,城市文化传播是其主要功能,而交互式的应用场景贴合了受众的需求,两者相得益彰。作为地级市广播媒体产品也可以获得了“出圈”的成绩。

(二)拓宽应用场景,用声音服务城市文化发展

佛山电台“花生FM”APP 立足城市文化,打造了一批岭南文化精品视听内容和融媒策划产品,其中“有声博物馆”和“有声图书馆”两个项目让笔者印象尤为深刻。

“有声博物馆”的概念最早应用于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其时,祖庙博物馆在“花生FM”APP接入了一项“有声服务”,只要对着现场机器说出祝福语,经语音识别后就会生成一张带有语音二维码和祖庙特色风光的“声音祈福卡”。用户可以把这些祈福卡图片在打印机上直接打印出来,邮寄给亲朋好友,还能够转发微信朋友圈,加强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动,由此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这个活动。

其后,“花生FM ”APP于2018年正式推出“有声博物馆”板块,广东粤剧博物馆成为第一个上线的“有声博物馆”。市民游客可以通过该应用平台,了解广东粤剧博物馆资讯,也能欣赏到粤剧大佬倌的历史表演影音和唱段,全方位感受粤剧文化。此外,为更好地推广城市文化发展,“花生FM”APP还以有声阅读和双语有声导览的形式,进驻到佛山图书馆、南风古灶及部分古村落旅游景区等,一年游客扫码收听量超过80万次。

用声音服务城市文化发展,通过打造线上线下交互式声音应用场景,让城市故事、城市文化更富趣味、更年轻化,有效地网罗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

三、“讲好”城市故事,打造“立体化”城市形象品牌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找准切入点是讲好城市故事的关键所在。陕西交通广播打造的“长安处处有故事”,从一个节目出发,深耕城市历史文化,建立起“立体化”的城市形象品牌。笔者认为,这对于地方广播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讲好城市故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好城市故事

“听声音讲故事,这也不正是广播的魅力吗?”——2021年10月,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1年第五届广播超级碗在长沙举行,因疫情防控而未能到达展示现场的陕西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高宇,在案例介绍的开场白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次广播超级碗活动集合了全国171家电台的代表,来自陕西交通广播的《长安处处有故事·西安地名》是全国最佳活动案例奖获奖项目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很多城市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新建的住宅“长”得差不多,也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地方广播媒体如何为城市形象宣传加分,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与听众具有情感连接的节目,是地方广播媒体增强用户黏性,赢得受众认可的重要路径(高宇,2021)。

西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都所沉淀的深厚底蕴,正是她的魅力所在。《长安处处有故事》广播节目开播于2013年,该节目主持人高宇深挖历史文化,每期选取西安的一个地方,或是街巷,或是门楼,或是村院,以独特的视角、幽默风趣的风格、富有特色的声音,来讲述这些地方的前世今生,串联起一座西安城的历史故事。该节目把地方形象故事化,对宣传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听众产生更大的共鸣,开播不久即获得很多好评,知名度也极大提升。据主持人高宇介绍,该节目开播两个月即实现冠名,一年营收近百万元。

此外,该节目还曾获得2015年“陕西广播电视台最佳创意节目奖”、2016年“陕西广播电视台最佳节目奖”。

(二)增强讲好城市故事的影响力,打造“立体化”形象品牌

让笔者更为关注的是,在创新传统广播节目的基础上,《长安处处有故事》拓宽了优质内容的边界,实现跨媒介 IP打造。

2016年,该节目推出同名图书《长安处处有故事·西安地理》,从广播延伸到图书领域。该书推出后,连续4个月位居西安各大书店畅销书榜首,并多次断货。此后,该项目团队又陆续推出《长安处处有故事·成语典故》《长安处处有故事·西安地名》两本图书,并于2021年推出《长安处处有故事》抖音视频,均获得大量受众好评。

随着“长安处处有故事”IP 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该项目团队也与多个单位机构进行合作,推出了《韩城处处有故事》《彬州处处有故事》《蒲城处处有故事》《渭南处处有故事》《咸阳处处有故事》《延安处处有故事》《铜川处处有故事》等项目。

其中,由陕西韩城市旅游委与陕西交通广播合作推出的《韩城处处有故事》节目,不仅收集韩城当地历史文化故事,还采访了专家学者。该项目团队扎根当地,打造出“大禹治水”“鱼跃龙门”“司马迁”等一个个精彩故事,通过文化传播增强了城市影响力。同时,该项目团队为韩城市旅游委策划了自驾游、读书会、开播仪式等相关活动,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也为韩城增加了旅游资源,提高了城市美誉度。

从 2016 年开始的5年间,《长安处处有故事》项目团队还与书店、高校、政企、金融等行业的单位机构合作,承接和举办新书发布会、图书签售会、读书会、读者见面会等近两百场线下活动。在此过程中,基于“长安处处有故事”IP 而建立起来的“立体化”城市形象品牌逐步形成,成为了城市推广的一张名片。广播电台发挥用声音讲好城市故事的魅力,大有可为。

四、结语

做好文化传播,是媒体的重要使命。在媒体深度融合的环境下,城市广播电台更应找准定位,精准发力,运用好声音载体,通过优质内容和好的创意,打造立足广播特性的文化传播产品,在讲好城市故事的实践中出新出彩。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音频广播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