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2022-03-24 09:01姬炳焕关雪萍刘东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降脂药低密度辛伐他汀

姬炳焕 关雪萍 刘东坚

冠心病(Cardiology Heart Disease,CHD)主要由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管腔阻塞或狭窄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研究指出血脂代谢紊乱是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硬化始动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最危险的因素[2]。因此,降低血脂治疗冠心病的关键环节。

他汀类药物是调节血脂代谢异常的一种高药物,不仅可以对血脂进行调节,早期应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抑制病情进展[3]。内 皮 祖 细 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主要来源于骨髓,并释放入外周血,可定向趋势损伤血管处,促进内皮损伤修复[4-5]。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内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参与内皮功能障过程,在调节EPCs 黏附、迁移和增殖等功能并介导血管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6]。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降脂药,可有效降低降低血脂,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延缓,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因此,本课题拟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并分析外周EPCs、NO 变化,以期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帮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6 月-2021 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 例。纳入标准:(1)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并排除主动脉瓣病变;(2)有明确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病史;(3)有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史;(4)CAG 发现冠脉狭窄≥70%。排除标准:(1)有瓣膜病变引起的心绞痛;(2)CAG 未见冠脉狭窄或冠脉狭窄<70%。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服用瑞伐他汀片治疗,即睡前服用10 mg 瑞舒伐他汀,1 个疗程为4 周,共治疗2 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则服用辛伐他汀片10 mg 治疗,睡前服连续治疗2 个疗程。观察指标:度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周循环EPCs,血浆NO 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且连续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肝酶变化)等。本研究方案已通过罗定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实验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取适量外周血与FLK-1 流式细胞荧光抗体一抗、二抗孵育,再加入CD34 流式细胞荧光抗体孵育。最后将红细胞溶解,多聚甲醛固定,以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CD34 和KDR 双阳性细胞为循环EPCs。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20.0 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Mann-WitneyU检验或Kruskal-Wallis 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 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 见表1。

表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

2.2 接受治疗前后患者外周内皮祖细胞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 见表2。

表2 接受治疗前后患者外周内皮祖细胞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

2.3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

2.4 接受治疗前后患者肝酶升高比率比较 见表4。

表4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酶升高比率比较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他汀类降脂药分为亲水性他汀类降脂药和亲脂性他汀类药物,两种结构不同,理化性质也不同。瑞舒伐他汀属于亲脂性药物,而辛伐他汀是亲水性药物,两种均为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近年来,国内外集中关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拟比较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在这次研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评估他汀类降脂药的疗效,结果发现相对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更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样,本研究发现,相对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发作的持续时间也相应缩短了。这表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防治中更具有优势。首先,瑞舒伐他汀可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进行竞争性抑制,将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阻断,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对肝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进行刺激,增加血清胆固醇清除,降低血脂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从而提高冠心病的救治效果,因此,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7]。其次,瑞舒伐他汀在人体内的半衰期(20 h)更长,其发生代谢性互相的作用可能性更小,更有利药物作用发挥,而且含有极性甲磺酰胺基,极易进入肝脏高效抑制HMCCoA 还原酶,因此其降脂效果更全面[8]。近期有研究发现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运用他汀类降脂药,可改善内皮功能,增强内皮损伤修复能力[9]。本研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内皮祖细胞水平及NO 的分泌情况评估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瑞舒伐他汀可更能改善内皮功能障碍。除之之外,本研究还发现接受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后,口服瑞舒伐他汀患者发生肝酶升高的概率更低,说明瑞舒伐他汀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在接受等剂量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药物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疗效更好,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降脂药低密度辛伐他汀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分析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联合用药,“坏胆固醇”一个月达标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降低血脂是持久战,没有捷径可走
正确看待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辛伐他汀与血脂康一样吗
吃降脂药对“油”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