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心理治疗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基于1990-2020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2-03-26 02:15万九鑫
黑龙江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心理治疗

潘 雯,万九鑫

(西北民族大学,兰州 730124)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在CNKI数据库高级检索中以“家庭心理治疗”为主题,并将论文发表年限设置为1990年1月-2020年12月,一共检索到682篇文献,删除非学术性论文后最终筛选出640篇文献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 5.7.R5(64-bit)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时间跨度设置为1990-2020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使用聚类分析、共现分析等操作对文献进行分析,绘制了关键词共现图、时区图等图谱,直观呈现了家庭心理治疗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2 家庭心理治疗研究动态

2.1 文献量分析

国内家庭心理治疗的研究呈稳步上升趋势,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萌芽期(1990-1999年)。1988年,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Helm Stierlin教授和Fritz B.Simon博士,在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讲授家庭治疗理论与技术,家庭心理治疗正式传入中国[1]。第二阶段:平稳发展期(2000-2014年)。家庭心理治疗在中国逐步发展,偶有波动,但始终呈上升趋势。第三阶段:波动变化期(2015-2020年)。家庭心理治疗方面的研究出现陡峭式下滑和上升。

图1 年度发文量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annual published papers

2.2 研究机构与作者合作分布

家庭心理治疗研究机构共现图如图2所示,机构的协作关系通过节点的连线来展现,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2]。提取的每个时间切片的年份里排名前25位的研究机构,将LRF(Link Retaining Factor)设置为3,保留关系强度最高的3条线,LBY(Look Back Year)设置为5,提取正在被分析的时间切片中近5年的文献。结果显示,节点数200个,节点连线34条,节点密度0.001 7。表明该时间段内研究家庭心理治疗并发文的研究机构有200个,连线数量较少,节点密度偏低,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联系不密切。

图2 发文机构共现图Fig.2 Co-occurrence of published institutions

作者共现图如图3所示,节点越大表明发文量越多,连线越多表明联系越紧密。结果表明,节点数240个,节点连线126条,节点密度0.004 4。表明作者合作不紧密,较分散。

图3 作者共现图Fig.3 Co-occurrence of authors

3 家庭心理治疗主题内容与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主题内容的代表性词汇,是对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3]。关键词的词频高低能够比较合理地展现该时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把握研究的发展动向[4]。将LRF设置为3,保留关系强度最高的3条线,LBY设置为5,提取正在被分析的时间切片中近5年的文献,家庭心理治疗研究关键词共现图如图4所示。

图4 家庭心理治疗研究关键词共现图Fig.4 Co-occurrence of the key words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research

由图4可见,圆圈表示节点,关键词出现的次数由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关键词节点就越大,当其他关键词在研究文献中一同出现的概率以及在共现图谱中的影响越大,关键词的中心度就越高,圆圈边缘的颜色就越深。由此,整理出18个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表1 家庭心理治疗18个高频关键词Tab.1 18 high frequency key words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由表1可知,家庭心理治疗关注的焦点有家庭治疗、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家庭、心理干预。这些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中心性也较高。进入21世纪后,家庭治疗师的中心性也较高。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图可以帮助人们更明晰地了解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及热点的演变过程[5]。使用CiteSpace软件,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如图5所示。关键词聚类图谱共出现322个结点,955个连接线,Q值为0.524 6,大于0.3,说明聚类团体结构显著。S值为0.826 5,大于0.5,表示生成的聚类图谱较为合理。聚类图中一共有11个聚类群,分别是家庭治疗、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家庭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家庭成员、心理疗法、心理健康、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心理状态。

图5 家庭心理治疗关键词聚类共现图Fig.5 Cluster co-occurrence of the key words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4 相关研究的演变路径与研究集中热点分析

4.1 研究的演变路径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核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整篇文章整体的总结和概括,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和集中趋势。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时间范围为1990-2020年,对家庭治疗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家庭治疗、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家庭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及家庭成员等聚类,如图6所示。

图6 家庭心理治疗关键词时区图Fig.6 Time zone chart of the key words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从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我国家庭治疗研究热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关系研究。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对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进行治疗的一种形式。解决的方面主要包括对患者所处环境的改善,周围人语言和行为的影响[6]。家庭治疗主要是针对家庭心理问题而实行的心理治疗工作,从整合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剖析和改善家庭关系中成员之间非正常状态的情感结构,促进家庭功能的完善,以达到恢复正常情感状态,同时产生治疗性的良性作用的方法[7]。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和方法。一方面,心理治疗是家庭治疗的支柱,家庭治疗的实施可以来源于心理治疗的原理,使之促进家庭治疗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另一方面,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顺应时代的产物,为更多个体从家庭的本源出发解决问题,完善自我[8]。由此可见,两者是建立在基础理论上的根源与分支关系,是一种良性互通、功能借鉴的新型关系。

第二,家庭治疗与亲子关系的有关研究。亲子关系是从家庭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得益于健康的家庭环境,恶劣的亲子关系可能产生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中存在四种非良性关系[9],主要包括:亲子关系中对子女以溺爱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子女形成我行我素的性格,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溺爱型亲子关系;亲子间沟通产生分歧,父母以打压的方式对待子女,子女以反击的方式回应父母的冲突型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中子女处于支配地位,父母属于从属地位的反向依赖型亲子关系;父母将子女当成“私有财产”并可以随意摆布的拥有型亲子关系[10]。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的不良互动引发的行为不良。该领域研究者探讨较多的家庭亲子关系至少包括了三代的情感体系[11]。家庭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关系,而家庭中的关系是独一无二的,但由于家庭成员的个性不同以及家庭整体功能的运作不良,家庭成员会相互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伤害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但无法察觉相关的外部可利用资源,还会逐渐牺牲掉自我认同感、家庭情感和社会环境等丰富的认知资源。在这一方面主要突出的群体是独生子女与家庭的关系以及留守儿童和青少年与家庭的关系。与正常家庭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家庭关系问题,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家庭治疗对于处理家庭关系问题具有显著效果,家庭治疗根植于家庭关系之中,每一个成员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有好有坏。对于恶劣的家庭关系,家庭治疗能够分析和调整病态的家庭关系和情感结构,使家庭功能向良好的方面发展,有效改善亲子关系[12]。

4.2 研究前沿分析

通过关键词突现图(见图7)可知,1990-2020年,家庭心理治疗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1995-2004年,持续时间较长;将家庭治疗运用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上集中在2010-2014年,持续时间较长;萨提亚家庭治疗及相应的家庭系统治疗是近几年比较集中的趋势,即2015-2020年。对于家庭治疗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相关的概念区别以及辅助治疗联合的心理治疗方式上。近几年,家庭治疗的类型发展迅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是出现较多的,也是心理咨询中比较流行的类型。

图7 家庭心理治疗关键词突现图Fig.7 Emergence of the key words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5 研究结论与研究趋势

5.1 研究结论

通过对1990-2020年CNKI数据库中家庭心理治疗主题文献进行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时区、聚类的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研究起步较为缓慢,但一直呈上升趋势。家庭心理治疗领域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1990-1999年)、平稳发展期(2000-2014年)和波动变化期(2015-2020年)三个发展阶段,但始终处于上升的发展趋势。从最早的家庭治疗、心理治疗向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性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发展。同时,心理治疗与精神分裂症治疗、抑郁症治疗等相结合,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在心理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二,研究机构分布和研究人群联系不紧密。由研究机构共现图可知,研究机构多为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和医院,三者之间合作关系并不紧密,研究力量分散。从作者合作共现图可知,国内在家庭心理治疗研究上,以赵旭东教授为代表,但未形成联系密切的核心作者群。未来需要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科研机制,促进科研机构及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促使该领域的繁荣发展。第三,研究主题单一且重复。从关键词共现、突现及聚类情况中可以看出研究主题一直围绕家庭治疗、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家庭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家庭成员等关键词,没有向其他方面进行扩展研究,缺乏基于家庭心理治疗的广泛探讨,一直停留在家庭和治疗两个层面上,无法将家庭心理治疗与其他心理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可能是因为家庭心理治疗的发展起步较晚,且多使用在心理治疗实践层面,没有过多地考虑家庭心理治疗会对学生学习教育等问题有所影响。

5.2 研究趋势

由关键词突现图可知,家庭心理治疗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从最初的家庭治疗向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等不断丰富发展。这也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对自身身心发展的需求密不可分。在2015年之前,家庭心理治疗大多与精神疾病的治疗相关联,仅仅只是保持精神正常健康。而2015年之后,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等在中国蓬勃发展。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人们对自己和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觉察。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四大总目标——提升自我价值、更能为自己的内在和外在负责任、成为较好的抉择者、更加和谐一致[13],与当代社会对自我发展聚焦的核心诉求一致。在未来,家庭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可能依然是以萨提亚家庭治疗为主的人文主义家庭治疗。运用家庭心理治疗改善家庭关系,调节家庭支持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萨提亚家庭治疗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