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研究
——以化工专业为例

2022-03-26 02:15赵彦贵
黑龙江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师化工企业校企

赵彦贵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36)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先后于2015年8月和2017年8月分别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并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试点的基础上,各省份先后推动各自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已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阳芳[1]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研究》从转变观念,弘扬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依托技能竞赛,植入工匠精神三个方面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研究。桂文龙等[2]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践探索》对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过程中的校企协同育人、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定、“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运行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等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孔德忠等[3]的《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就当前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从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完善现代学徒制技能标准、建立科学的导师评聘制度、开发先进教学资源、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施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这六个方面着手。李锁牢等[4]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校企特点,提出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和以“五双五共”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特色和方案。德国、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5]和美国[6]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并很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现代学徒制在西部地区的改革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校企合作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 校企同向教育管理体制构建

通过研究已有现代学徒制改革创新模式[7],结合阿拉善高新区化工企业用人需求,通过调研构建校企同向的教育管理体制,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同向的教育管理体制Fig.1 Homodromou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学校和企业合作成立联合管理中心,中心下设办公室和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主要处理日常的工作协调和突发状况,常务委员会主要负责资金运营、教学内容、校企双方教师和工程师的聘任与解聘以及联合培养项目的落实。整个项目的核心在于联合管理中心的有效运行,为保证项目持续优化开展,联合管理中心人员的校方由院级领导、分管副院长和系主任构成,企业方由董事长、总经理和生产技术中心主任构成。

1.2 双向平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途径分学校、企业两条线,教师、工程师分别承担理论、实践的教学,这个教学过程不是分割的,而是动态融合的。基于这种动态融合,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双向平行为核心要件,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双向平行课程体系的构建Fig.2 Construction of two-way parallel curriculum system

双向平行体系的核心要素在于通过校企联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了专业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升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体系极大缩短了学生的进厂见习时间,提高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3 制订师资选聘标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专业委员会根据企业工艺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和培养方案。校企专业委员会从专业匹配度、师德师风、工作能力的角度出发,制订现代学徒制教师选拔聘用标准,通过细化教师职责、待遇、奖惩等细则,选拔师德高尚、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承担学校教学任务,选拔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承担企业实践教学任务。以学生联合培养为契机,按学期安排教师轮番进入企业锻炼,通过这种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系。经过3年轮训,化工系已完成13名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和认定工作。

2 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的效果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工程系位于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边化工企业林立。自2015年以来,为持续满足化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提高学生的入职适应性和岗位匹配度,以现代学徒制推行为契机,化工专业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经过4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2.1 学生学习成果显著,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构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课堂参与率逐年提升,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在企业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认可。学校组织学生先后3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工业分析检测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1次,二等奖两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1次。

2.2 教师的“双师能力”明显提升,强化了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互动,教师的授课素材、技巧、方法不断丰富,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丰富了教学素材,更新了知识理论体系,强化了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近三年,化工工程系教师出版教材4本,专著3本,申请专利6项,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两次,发表专业论文14篇,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两项,教学团队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3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打通了工作上升空间

现代学徒制模式明确了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就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入企培养。校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在通识专业理论教学完成后,结合就业企业工艺实行师徒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环境适应感,通过企业现场管理和技能训练培育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动态化学习,缩短了实习周期,突破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瓶颈,使学生和企业双收益。

2.4 企业参与度提高,共享人才培养成果

现代学徒制培养根据企业工艺的针对性教学,缩短了学生员工的上岗适应期,学生过硬的初次岗位适应能力和转岗能力能够保障企业一线生产稳定运行,有效解决了化工企业招工难、岗位匹配低的难题。现代学徒制模式改变了以往化工企业的招聘观念,现阶段,化工企业参与学生招生、培养、就业的热情很高,这种人才共培共养的模式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猜你喜欢
双师化工企业校企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