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2022-03-28 19:39黄建维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数学

黄建维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使学生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使学生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潜移默化,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影响。

刻苦钻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列出我国飞速发展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既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提高学生为祖国建设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素材的。

以情欲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当然数学课不同于思品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还要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教学“小数点住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事物是互相联系、变化的,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的同时,学会科学安排时间,准确掌握肘间,做时间的主人,学会珍惜时间。

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可结合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教育活动,向学生讲述重大故事,出示重要数字。如:二战参战国61个,卷入战争人员20亿,死亡人数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约13000亿美圆,产战国物质损失4万亿美圆等。让学生写出来,读出来,从中领略战争的残酷性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和平来之不易。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查资料,办剪贴画,看影片《平型关大捷》等,把思想感情拉入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华民族在遭受了近百年的外敌凌辱后,终于第一次完全战胜了外来敌人,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浩气与尊严,唤起学生心灵、情感上的共鸣。

贴近生活,在实践应用中渗透道德教育

数学知识都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并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的。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服务于社会和实际生活,能使他们产生知识转化的心理愉悦,获得切实具体的心理体验。 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为居民楼计算水电费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还可以让学生统计家庭用水情况,再宣传一些节水措施,然后统计出节水前后的数字变化;再配合植树节,让学生测量房前屋后的空地,计算能植几棵树。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基础教育,避免枯燥的数字游戏,还能使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真正成为家庭的小帮手。

五、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作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切实注意并发掘教材所蕴涵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中的表现,及时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如春风化雨般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教育》2019.8

(2)《小学数学教材分析》2020.5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数学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