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2-03-29 22:50叶枚举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群文习作小说

叶枚举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现在的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读书太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采取“1+X”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的特殊单元(文体类别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习作专题单元)为例,谈谈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思考。

一、文体类别单元,深化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根据不同文体编排了10个文体类别单元,主要有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中国古典小说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学习这类文体的基本读写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感受和体会相关的文体特征,并由此拓展阅读同文体的文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单元语文要素。下面,笔者结合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谈谈“小说”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1.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生成教学目标。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读页上明确提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有两个:(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2)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教材在“快乐读书吧”中要求学生必读的书目是《童年》,选读的书目是《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编排的3篇课文与“快乐读书吧”和“语文园地”的内容推荐适合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壮丽的青春》《永远的蝴蝶》《我的战友邱少云》《在公交车上》等4篇小说。这些小说,情感比较浓厚,而且都体现了小说的特征: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逼真的环境描写。并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制定出本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1)回顾课文,巩固“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2)运用习得的方法,阅读4篇课外小说,感受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巩固相应的阅读方法;(3)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尝试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小说。

2.依据教学目标,拓展群文阅读。确定好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由单元语文要素出发,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1)从精读课文《桥》入手,学习小说“三要素”的作用,体会老支书丰富的人物形象;接着,结合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壮丽的青春》《永远的蝴蝶》等小说,感受丰富的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阅读精读课文《穷人》,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体会典型环境描写和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描写,感受小说丰富的人物形象;接着链接“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让学生拓展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体会“我”看到战友邱少云被大火活活烧死时复杂的心理活动。(3)指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略读课文《在柏林》,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在公交车上》,体会司机的情绪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在比较阅读中落实本单元的学习目标。(4)链接“快乐读书吧”,让学生赏析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一书中描写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片段,并以“小说中的哪些情节扣人心弦”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童年》一书。(5)引导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书籍,感受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

二、阅读策略单元,促进文本深度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教材中编排了4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策略单元、提问策略单元、阅读与速度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体会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阅读策略单元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中获得相应的阅读策略,并迁移运用到不同文本中。下面,笔者结合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单元,谈谈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1.细化策略目标,掌握提问方法。“提问”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策略单元后的又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涉及了“在什么时候提问?要怎么提问?如何对待或运用自己的提问结果?”等一系列内容。当然,如果还要再细化下去,就要涉及“针对不同文体、题材的文章,有哪些相应的提问方法?有什么规律?”等提问方法,当然,这些提问的方法并不需要让学生一次性就全部学会。但是,统编语文教材特地安排一个“提问”策略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或掌握大部分的提问方法。因此,在教学这个单元的群文阅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提问,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提问”策略,并通过迁移运用来深化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这样制定本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1)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2)迁移运用课内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群文阅读,深化提问策略的学习,进一步感受阅读中提问的乐趣。

2.借助提问方法,推进课外阅读。本单元共编排了4篇文章,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为精读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供“提问”策略的方法与途径;《蝴蝶的家》为略读课文,主要是为学生迁移运用“提问”策略提供实践的机会。可以说,整个单元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运用“提问”策略理解文章进行编排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借助课文中的学习提示、旁批、课后习题、泡泡提示语和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等落实“提问”策略的学习。(1)引导学生从精读课文中习得“提问”策略的相关方法。(2)从略读课文中迁移运用“提问”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3)借助“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归納总结“提问”策略的学习心得。(4)为学生提供3篇与“提问”有关的选文,如《再被狐狸骗一次》《它们是茎,还是根?》《蟋蟀的住宅》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整理成问题清单,然后全班讨论交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或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尝试解决。这样,通过阅读三篇课外选文,不仅迁移巩固了提问的方法,还着重解决了“怎样提问”和“怎样筛选提问”这两个“提问”策略,为学生最终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打下基础。

三、习作专题单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编排了观察、想象、记事、写景、介绍一种事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写出真情实感等8个习作专题单元,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最常用的写作方法,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习作专题单元时,要引导学生从单元例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并迁移运用到群文阅读中,丰富习作素材,领悟表达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介绍一种事物”的教学内容,谈谈习作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1.聚焦单元例文,梳理写作方法。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习作单元,由2篇精读课文(《太阳》《松鼠》)和2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编排组成,单元语文要素是“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教学目标指向的是“了解、理解、体会和感受”单元的写作方法或技能。(1)在教學《太阳》一文时,教师要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教学: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作者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交流后从文中梳理出相应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2)在教学《松鼠》一文时,教师可从课后思考题第二题入手,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例句相应的内容,并体会两种表达方法的不同,从而感受《松鼠》一文语言的活泼。(3)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对照课文旁边的批注,思考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是怎样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4)指导学生梳理出相应的写作方法:写作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加上恰当的说明方法,还要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的特点、功能、用途、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2.补充课外选文,迁移写作技能。不管是文体类别单元的群文阅读,还是阅读策略单元的群文阅读,都需要读写兼顾;但习作单元的群文阅读,则应该把文章内容的理解降到最低限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习写作方法的策略上。本单元2篇精读课文,分别是科普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和“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两篇“习作例文”也分别是科普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因此,教师可以再选取科普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各1篇(如《筷子》和《翠鸟》)提供给学生阅读,形成“习作例文——初试身手——群文阅读——正式写作”的教学过程。(1)利用表格让学生对课外选文从整体上进行梳理(介绍的事物、运用的说明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2)让学生从选文的一个方面进行细致阅读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就这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的?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语段,并进一步具体化。(3)指导学生梳理总结形成介绍事物的方法: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介绍?介绍动物和植物分别可以具体介绍哪些内容?可以运用哪些说明方法?(4)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写作,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还要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这样的群文阅读,学生就能从中学到“基本的说明方法”和“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的策略。

总之,统编语文教材特殊单元群文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要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主线,以课内阅读为基础,以课外阅读为补充,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达到增加阅读密度、拓展阅读广度、提升阅读效果的目的。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的主题阅读与智慧表达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群文习作小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