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才会有更好的语文教育

2022-03-30 01:24王崧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会场宝玉异化

王崧舟

在吴江借班上《红楼春趣》,印象颇深的是一段课堂小插曲。

一位胖乎乎的男孩站起来说,宝玉很善良,因为有些人拿了风筝就可能自己收起来了,但是宝玉却要主动还给嫣红姑娘。

显然,这位男孩的看法跟前面发言的男生如出一轍。

我好奇地问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看法跟别人一样,为什么还要说?

男孩一下子就蒙住了,尴尬地站着,似乎有什么东西卡住了他的喉咙。

显然,男孩需要帮助。我说:“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不着急,慢慢说。”

男孩的脸涨得通红,还是支支吾吾开不了口。会场开始出现乱糟糟的议论,这让尴尬的氛围雪上加霜。

我移开对着男孩的目光,向全班同学说:“我猜,有几种可能:第一种,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他没有听到;第二种,他觉得那位同学的发言还不够清楚,他要补充;第三种,他觉得宝玉心地善良这个特点太重要了,他想强调一下。”

我稍稍顿了一顿,对男孩说:“三种可能,你觉得自己属于哪种可能?”

“第二种!”男孩终于开口了,“因为他刚才说宝玉心地善良,但是有一些不全面。”

会场响起了掌声。

此刻,我觉得自己必须得再说点什么,为这位男孩,也为在场的所有人。“孩子,知道为什么给你掌声吗?”我对着全班同学说,“我凭直觉判断,这位孩子平时发言的机会不多。是吗?”班里的学生纷纷点头。“我凭直觉判断,这位孩子平时很少受到表扬。是吗?”学生们又一次纷纷点头。“他需要什么?”学生纷纷应和:“鼓励!”

会场又一次响起了掌声,比第一次更热烈。

这时,我跟那位男孩的目光再次相遇,我惊讶地发现,他哭了。

“怎么了?孩子。”

“感动。”小男孩哽咽着说。

“每个孩子都是宝贝,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也哽咽着对所有人说。

会场第三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校长》主编李斌先生说:“在学校里,当我们奔向知识,奔向分数,奔向技术,奔向一个目的性的‘工具人,奔向一个完美不能有缺点的‘概念人时,用力一过猛,欲望一膨胀,‘人在这个世界,就从我们不经意的地方异化了,迷路了,失落了。”

现在想来,那段仅仅只有三分钟的课堂小插曲,如果稍有不慎,就是“人”被异化的开始。我很庆幸,那一刻,自己没有用力过猛、欲望膨胀。我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语文教学凌驾于人之上,课堂就丢失了它最珍贵的东西。

一次,在兰州上完《红楼春趣》,有老师上台跟我交谈:“您上得太棒了,可惜我们这里的学生底子薄,没有配合好。”我笑笑说:“完美只是个概念,如果要学生配合完美,那是一种缺德。”

吴江的孩子,兰州的孩子,我是要生起感恩来的。正是他或他们的底子薄,时刻在提醒我,允许缺陷的存在,乃是教育伦理的底线,也是对人性的最高礼赞。

课堂上,语文对人的遮蔽与异化,正是从追逐功利、追逐完美开始的。当形形色色、纷至沓来的语文课程改革,以语文的名义,而置人的有限、人的缺陷、人的幽暗于不顾时,这样的语文,不是缺德又是什么?

除了走向人的语文,我们别无去处。

语文教育的所有焦虑,都来自对人的有限、人的缺陷、人的幽暗的不许可、不接纳、不悲悯。

看见人,回归人,在有限的背后寻找人的潜能,在缺陷的周围见证人的生长,在幽暗的深处发现人的逆光,这才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使命。

回归人,才会有更好的语文教育。

对此,我信受奉行。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032BA245-D028-4DA2-A536-F4FF14202739

猜你喜欢
会场宝玉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师姐精选双11六大会场,没事逛逛能捡漏!
她带着前夫生活二十年再婚后前夫瘫痪
宝钗:生活要靠自己经营
开会呢,严肃点行吗?
会风
寓言故事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