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夜晚,主席在“八角楼”辛苦工作

2022-03-30 11:37蒋军晶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竹椅灯芯夜幕降临

蒋军晶

一、认识“八角楼”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楼),你家住在几楼?

(生答略)

师:古时候,能称为“楼”的,往往是指有多层的房子。这个“楼”字你能组词吗?

生:高楼大厦。

生:楼房。

师:文章的题目是《八角楼上》,第1自然段两次出现了“八角楼”,我们来读一读。(出示)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师:为什么把这座楼称为“八角楼”呢?猜猜看。

生:这座楼有八个角。

师:(出示毛主席住的八角楼图)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毛主席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

师:在井冈山期间,毛主席就在这座八角楼休息、办公。这篇文章就写了毛主席在里面工作的情景。请大家继续往下读,遇到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那一夜,主席在“八角楼”辛苦工作

师:我们再来读一组词语。(出示)

军衣、毯子、文章、笔、灯芯

师:这些词都是一些事物,哪个事物你不太熟悉,想看一下实物图片?

生:我想看“军衣”的图片。

师:(出示图片)“军衣”就是军人穿的衣服,也叫“军服”。

生:我想看“灯芯”的图片。

师:(出示图片)将近百年前,生活条件艰苦,农村还没通电,用蜡烛、油灯来照明,油灯中间,就是“灯芯”。

师:我们再来读一组词语,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动词。(出示)

穿、披、写、握、拨

师:你们能完成这道连线题吗?将上面的动词和下面的事物合理搭配起来。

(出示连线图片:上面的动词是穿、披、写、握、拨,下面的事物名称是文章、毯子、笔、军衣、灯芯。)

师:课文中这段话写得多准确啊,我们来读一读。(出示)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军衣,披着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师:你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读那段话,和原文比较少了两个字?(出示)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师:联系前面一句话,就知道为什么原文要强调单军衣、薄毯子了。

生:毛主席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在很冷的天,他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

师:你从哪里看出当时很冷?

生:我从“寒冬腊月”这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从“深夜”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是啊,“寒冬”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腊月”是农历十二月,是冬天最冷的月份,而“深夜”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你们想啊,“寒冬腊月的深夜”,正是最冷的时候。让我们强调这一句读读整段话。

(生齐读)

师:在这么冷的深夜,军衣是单衣,毯子是薄毯子,一般人什么反应?

生:一定冷得瑟瑟发抖。

生:想钻到被窝里暖和一下。

师:可是文章中说“毯子滑落下来”的时候,毛主席没有——(生读词卡“察觉”)。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毛主席身体特别好,不怕冷?

生:是毛主席太用心了。

生:是毛主席太专注了。

生:是毛主席太投入了。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三、那些夜晚,主席在“八角楼”辛苦工作

师:这个寒冷的深夜,毛主席工作非常投入、辛苦。毛主席只有这一天是这么辛苦地工作吗?(生: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师:“夜幕降临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生:晚上。

生:太阳下山以后。

生:天黑了以后。

师:是啊,这个词把黑夜比作一块巨大的幕布,“夜幕降临”就是指黑夜来临。

师:“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多读几句含有“每当”的句子,就明白了。(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每当下班的时候,路上就会塞车。

每当遇到伤心事,她就会哭。

师:“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到晚上,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师:是啊,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了不仅仅是那个寒冬腊月的晚上,而是许许多多个晚上,毛主席都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我们来读一读。(出示)

那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许许多多寒冷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炎热的夏夜,凉爽的秋夜,许许多多个深夜——毛主席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师:毛主席白天紧张繁忙,每到夜晚,依然在八角楼上思考写作,忘我工作。你觉得毛主席在想什么?

生:毛主席在写书。

生:在想怎么让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师:所以这篇文章其实思路是这样的,我们来读一读。(出示)

1.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时候,每晚都在忘我工作。

2.你瞧,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和往常一样又在投入地工作。

3.毛主席这样辛劳地工作都是在想办法让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师:了解了文章的思路,请大家再读一读整篇文章。

(生读)

四、识字写字

师:这一课的字词你都认识了吗?(出示)

八角楼   斗争   年代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文章    握笔    凝视   察觉   清油灯

师:“楼、披、轻、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利”是左宽右窄,其他三个左窄右宽。

生:“轻”第六笔是点。

师:“夜、披”两个字的笔顺容易写错,看老师示范写一遍。“夜”注意下面右边不是反文,笔顺是“点、横、撇、竖、撇、横撇、点、捺”。“披”注意右边笔顺是“横钩、撇、竖、横撇、捺”。

(生练习,师讲评。)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天長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竹椅灯芯夜幕降临
灯芯草的陪伴
灯 塔
镇远古镇
大石灯草文化节
为什么煤油灯需要借助灯芯才能燃烧
家乡的竹椅
詹火林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
我愿老在竹椅里
清凉灯芯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