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言文字,教好红色故事

2022-03-30 04:18史春妍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挖井沙洲乡亲

史春妍

一、读石碑上的汉字,品“井”字趣味,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出示一口井的图片)小朋友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兴趣很浓)井。

师: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呀?

生:是用来打水的。

师:井旁边有一个桶,可以把桶放下去打水。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人们就靠挖井来取水。(出示井的古文字)这个字就是井,中间就是一口井的样子,(比画字形)井上面还有井架。“井”字就是根据水井的样子造出来的。谁来读读这个字?

生:(发音清晰)井。

师:后鼻音念得非常准,一起读。

生:(齐声)井。

师:有一口水井旁边还有一块碑,这个碑上写着什么呢?(出示图片)史老师把它放大了。谁认识?

生:(抢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在这口水井旁边,为什么会写着吃水不忘——

生:挖井人。

师:时刻想念——

生:毛主席。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口水井的故事。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史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谁能把课题连起来读一读?

生:(很流利)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一起读。

生:(齐)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你知道挖井人指的是谁吗?

生:是毛主席。

师:谁来读读卡片上的字?(出示写有“毛主席”的卡片)

(指名认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抓地名汉字,了解红井故事

师: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第17页。听老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双手捧书,书向外斜。(范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好,自己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请坐正,送老师一个微笑。课文很长,请小朋友们来看,这些词儿你会读吗?能不能都读准?自己试试看。

(生自读生词:江西、瑞金城、沙洲坝、村子。指名认读,师评价:翘舌音、平舌音都读得非常准。全班齐读词语。)

师:小朋友,这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呀?它们写的都是——

生:地方。

师:江西是江西省,在江西省瑞金城,有一个小村子,名字叫作——

生:沙洲坝。

师:我们说的这口井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出示地图)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江西在哪儿呢?

(生用手指出江西在地图上的位置)

师:对了,这就是江西省。我们要看的那口井就在这儿。请小朋友再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读看。

(生齐读)

师:咱们坐着飞机,来到了江西省的瑞金城,这里就是——

生:沙洲坝。

师:当年毛主席领导革命的时候,曾经在这里住过,我们读读这两个词。

生:瑞金城、沙洲坝。

师:现在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这口井在哪里吗?

生1:这口井在江西沙洲坝。

师:你只说了村子,我们还不知道飞到哪儿呢。用上这几个词,你会吗?

生2:这口井在江西省瑞金城的村子沙洲坝。

师:这个小朋友说得非常清楚,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她说的地点,找到这口井。我们再来看这几幅图,(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小朋友来读一读上面的词语。

生:毛主席、乡亲、战士。

师:毛主席是什么人啊,谁知道?

生:毛主席是主席。

师:是啊,毛主席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瞧瞧,这就是毛主席。(出示毛主席图片)在天安门城楼上,就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又是什么人呀?(出示乡亲图片)

生:乡亲。

生:这个呢?(出示战士图片)

生:战士。

师:是的,就是跟着毛主席一起干革命的——

生:战士。

师:这三个词放在一起,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都指的是人。

师:小朋友,那你能用上这三个词,简单地说一说这篇课文是写了谁,做了什么事吗?

生:这口井是毛主席带着乡亲和战士挖的。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师:是的,这两组词语,一组告诉我們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另一组词语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是谁带着谁一起做的。了解了人物和地点,就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吧。

师:课文一共三个自然段,我请三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听听他们读的字音准不准,句子通不通。

(生1读第1自然段,准确流利。)

师:非常好,儿化音读得很准。

(生2读时句子有些不连贯)

师:挖了一口井,要连起来读。

(生3读得较为流利)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

生:沙洲坝。

师: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

生:住过。

师:“住”是一个生字,谁会记?

生: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是一个“主”。

师:右边就是毛主席的主。(手指板书里的住字)这个字念作——

生:住。

(指名读,齐读。)

师:毛主席在那儿住过,请你看一看第1自然段,想一想那儿指的是哪儿呀?

生:那儿指的是沙洲坝。2C0CE2BD-3798-4AF2-BD88-342416F1CAC3

师:谁能够把第1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读准毛主席住的地点。

生:(朗读)瑞金城外有个村子

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师: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学词句,感受红井精神

师:毛主席在沙洲坝住的时候,为什么要挖井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

师:毛主席为什么要挖井呀?谁来读给我们听?

生:(朗读)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是的,这就是毛主席要挖井的原因。画对的小朋友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毛主席挖井的原因,一起读。

生:(齐读)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这就是沙洲坝,村子里没有水。当时有一首童谣是这样唱的:“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叉,天一下雨土搬家。”看看沙洲坝的大地都怎么样了。(出示干旱图片)

生:大地都裂开了。

师:让我们来想一想,村子里没有水,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沙洲坝,人们就不能怎么样啊?

生1:人们就不能喝水。

生2:不能浇花。

生3:不能洗手帕。

师:不能洗手帕,还不能洗——

生:衣服。

师:也不能——

生1:(争着说)洗澡。

生2:(满怀同情)这样的话就会渴死的。

师:在沙洲坝,人们没有办法喝水、吃饭、洗澡、洗衣,生活很不方便,毛主席来到沙洲坝以后,他发现当地的乡亲们有人竟然去挑、去喝池塘里一些非常脏的水,就非常着急。于是,他就带领老百姓去挖了一口井。我们来看看,沙洲坝没有水,乡亲们要到很远的地方去——

生:挑水。

师:我们小朋友都没有挑过水,那挑水是件怎样的活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这个就是村民,看看他们挑着两个这样大大的桶(手势比画),要走很远的路,想想看,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很累。

生2:肩膀上很累。

师:仅仅是肩膀累吗?

生2:身体都累。

生3:腿累。

生4:早知道不生活在这儿了。

师:哦,你都不想在这儿生活,想离开了。是的,这里的人们非常辛苦,想要吃水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生活多么艰难啊!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1读得比较平淡)

师:哎呀,没有让史老师感受到生活的痛苦。咱们不要着急,这儿还有个逗号呢,注意停顿。

(生2读得饱含感情)

师:是呀,生活在这里的乡亲太不容易了,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乡亲)

师:乡亲就是生活在这里的——

生:老百姓。

(师板贴词卡:乡亲)

师:所以,毛主席就带领乡亲和——

生:战士,一起挖了一口井。

(师板贴词卡:战士)

师:想去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挖井的吗?

生:想!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看着图,竖起耳朵,听老师来讲故事。天刚蒙蒙亮,起来挑水的人,看见有两个人影在村头走来走去。一个拿着锄头,一个拿着铁锹,在那里锄呀铲呀,谁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呢?乡亲们走近一看,原来呀,是毛主席和他的警卫员。去挑水的乡亲们,就问毛主席:“你在干什么呀?”毛主席说:“我在找水源,我们在挖井。”说完便和他的警卫员在一块长满草的地方,挖开地皮,挖到两三尺深时,毛主席抓了一把泥土,在手里捏了捏,對警卫员说:“行,井位就定在这里,你去叫其他的战士一起来挖。”于是毛主席叫人挖井的事,立刻传遍了全村。乡亲们都主动地找来了锄头和铁锹齐聚到村头,和毛主席一道挖井。就这样,一口井就挖成了,从此,沙洲坝的乡亲们喝上了井水,结束了祖祖辈辈去挑塘水喝的历史。简简单单的文字背后其实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谁能够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生活在沙洲坝的乡亲们,和毛主席挖了这样的一口井以后,你想说什么?

生1:谢谢毛主席!

师:你想表达你的感谢。

生2:终于喝到井水啦!

师:是啊,太开心了,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喝到井水啦!

生3:感谢毛主席帮我们挖井。

师:感谢毛主席带领我们挖井。

师:是呀,人们对毛主席和战士们充满了感激之情。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请小朋友看,“忘”这个字,上面是一个——

生:亡。

师:下面是一个——

生:心字底。

师:原来是指心都死亡了,什么都不记得了。这个字就是“忘”。可是井上面的那块碑上写的是——

生:不忘。

师:不仅不忘,而且还时刻——

生:想念毛主席。

师:请小朋友看看“想”和“念”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呀?

生:都有心字底。

师:那你们知道,乡亲们都把谁一直放在心上?

生:毛主席。

师:是的,乡亲们一直把毛主席放在心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不仅不忘,还牢牢地记住,人们不仅立了一块石碑,在石碑上写下了自己对毛主席的想念,还写了一首《红井歌》,红井指的就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这口井,一直到今天,这首歌还在到处传唱,表达着对毛主席的想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红井歌》)2C0CE2BD-3798-4AF2-BD88-342416F1CAC3

师:小朋友们,这个红井水,甜又清,人们喝着井水,就会想起——

生:毛主席。

师:对了,就会想起当年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一起挖井的故事。有一个成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板书:饮水思源)

师:它的意思就是——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

四、复习生字词,指导汉字书写,学讲红色故事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刚才小朋友一边读书了解红井的故事,一边认识了很多的汉字。现在,这些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

师:我指哪一个,你们就读哪一个,好吗?看谁反应最快。

(生认读词语)

师:这些字都认识了,我们还要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是——

生:吃、叫。

师:我想请小朋友做做这两个动作。

(生张大嘴巴表演吃)

师:你们看,张大嘴巴在吃呢。再请你表演一下叫。

(生把手放在嘴边张大嘴巴)

师:你看,也要张大嘴巴来发声。看了她的表演,再看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有口字旁,因为吃和叫都要用嘴。

师:虽然咱们在吃、在叫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但是在这两个字中,嘴巴却是小小的,看老师来写这两个字。(范写“吃”“叫”)

师:“吃”和“叫”中的口字旁都在左上边。请你拿出笔,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师:(发现个别学生“吃”字右边写得小)“吃”这个字吃饱了,肚子可圆了,这里面可以托起一个小球呢,检查一下你的“吃”字,有没有写出大肚子。

(生修改)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字——(出示:主、住)

(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们看,单独一个“主”,和“主”在“住”字中,有什么不同?

(生认真观察)

师:请你在书上写一写这两

个字。

(生练写,师巡视。)

师:(实物投影一个学生写的“主”字)你们瞧,这个“主”写得可真规范,“主”字有三横,三横之间等距离,而且这个字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下左右都不靠,史老师给他点个赞。

师:当“主”变到“住”的里面,要变得窄变得小,如果这个“主”再稍微大一点点,这两笔横稍微再长一点,这个字就更好了。请小朋友对照老师刚刚说的,再各写一个。

(生再练写)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編辑 杨 伟2C0CE2BD-3798-4AF2-BD88-342416F1CAC3

猜你喜欢
挖井沙洲乡亲
劳作的方式和土地交谈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无题(5)
闽南秘境:鱼骨沙洲
路遇乡亲
心海浪花
老来心事
海之歌
自私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