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派建筑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2022-04-07 13:10曹倩倩
河北画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结构

曹倩倩

(武汉纺织大学)

建筑艺术和服装艺术一直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古典主义艾欧尼亚式柱与希腊服饰的明暗交替,到哥特时期的尖顶扶壁与安尼尖帽,从巴洛克的球形穹顶与圆形裙撑,从现代主义的“少即是多”到现代服饰的去装饰主义。可以看出每个历史阶段的服装与建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建筑风格与服装风格均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随着科学技术获得突破,高技派艺术风格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基于高技派艺术风格对当代建筑与服装艺术进行简述,并对高技派艺术风格在建筑与服装设计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高技派建筑概述

(一)高技派建筑的定义

高技派即采用高新技术的艺术风格,高技派源于二十世纪中叶的科学与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资源的增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新型材料如高强度钢、铝材、玻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产生了完全不同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高技派艺术家力求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创造建筑,并认为艺术风格应为技术服务,由技术决定艺术的发展方向,不断将技术的象征如钢柱、玻璃幕墙等露于建筑的表面,向观众展现技术的魅力。高技派一方面是进步的,先进的技术必然带来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通过以科学技术作为主视角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另一方面在文化层面早期的高技派又是叛逆的,高技派的诞生宣告了由艺术家统治时代的结束,高技派始终将技术置于艺术构思的突出位置,坚持以工程技术为核心。一方面带来全新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完全割裂了与传统艺术的联系关系,站在旧时代的对立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技派建筑已从明显的骨架外露风格逐渐演化为风格各异的建筑形式,即当代高技派建筑不再具有明显的共性,因此,可以理解为采用尖端技术的建筑均可被称为高技派建筑。从广义上看,展现人类最新科学技术的建筑形式均可划归于高技派建筑风格。

(二)高技派建筑的演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技派的设计理念逐渐发生转变,从早期的注重功能主义、展现技术能力转向注重与城市文脉相互交融、注重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建筑结构外露的设计手法逐渐消失,转而采用参数化曲面建筑展现高技派建筑的柔和与流动感,高技派的建筑意图发生了以科学技术为第一优先到以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的重要转变。高技派建筑的风格演化以建筑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进步作为主线,尽力展现当前时期的最高建筑技术水平,并加之以艺术文脉,例如,马岩松的山水城市设计理念倡导用高新技术使建筑如山水一般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运动的建筑理念运用仿生学的思想,建造出如鸟一样的密尔沃基美术馆;弗兰克·盖里利用如玻璃、铝材、膜结构等材料制作曲面外墙,将雕塑艺术与建筑结合在一起。可以说高技派建筑的演化代表了当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建筑家对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运用,是对想象力和科学技术的钻研探索,高技派建筑做到领先于当代,着眼于未来,甚至在数十年后仍能代表当前的先进技术水平与领先审美。

(三)高技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高技派的定义一直不甚明确,但学术界共同认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创了高技派的艺术风格,其主要特征为将作为结构支撑件的钢管柱完全暴露于建筑的外立面,采用可移动的组合楼板保障功能空间的灵活性,并在外立面设置圆形有机玻璃制成的交通楼梯,将功能与结构作为第一要素展现出来[1]。随着建筑科学的不断发展,高技派逐渐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建筑结构体系和另辟蹊径的材料使用方式。

高技派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材料使用和结构体系两个方面[2]。

在材料使用方面,高技派建筑通常采用当代新型材料如高强钢、高透玻璃、轻质铝材、高分子膜、玻璃纤维、塑料等,高技派建筑材料通常布置灵活、质量轻,具有显著的材质特征或颜色特征。材料主要可分为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两种。

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高强钢、高强钢索、异型混凝土等,高技派建筑的一个主要设计手法即将结构梁、柱、悬索、拉索等结构展现在结构外立面上。一方面,可向观众展现建筑结构的力学之美,呈现出一种理性的、哲学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采用高强材料,并加之科学的设计手段,高技派建筑的体量往往呈现出一种轻盈之感,各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均在符合力学逻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缩小,带给人空灵、禅寂之感,可以说新型结构材料的使用支撑起高技派建筑的整个骨架,功能性的展现给建筑无与伦比的开放自由度和内部空间。而装饰材料则更加特色各异,早期的高技派往往采用玻璃作为主要的装饰材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大面积的玻璃制造仍相对困难,玻璃幕墙更是新鲜事物,玻璃的使用增强了空间的通透感、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空间界限,甚至大型玻璃的诞生为后续“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提供了可能性,使建筑立面更加单纯,为去装饰主义提供了可靠手段。轻质铝板的使用使建筑立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从简单的平直线条、圆形、拱形造型过渡到任意曲面,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不断发展,参数化曲面设计成为可能,得益于铝板的易加工性,通过制定曲面参数,工厂可加工出任意形状的曲面铝板,甚至于一整栋建筑每一块铝板的形状各不相同,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曲面,带来别样的视觉冲击,并更好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曲面建筑的设计成为可能。其他装饰材料还包括陶板、玻璃纤维、高分子材料等,这类材料通常由龙骨固定于建筑主体结构之上,节点的精确设计精确地将装饰材料固定于建筑之上,为建筑赋予不同的艺术形态,装饰材料一般具有较好的功能与环保特性,如玻璃纤维的使用可以将光线沿通路导入室内,在节省能源的情况下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光学设计,实现艺术与环保相结合,还有类似于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的亚克力管的使用,让建筑外皮随着自然风不断律动,为建筑赋予生命感与活力感。

在结构体系方面,高技派建筑强调空间的构成与力学科技展现,使建筑空间具有开放性、延展性与高效性,早期高技派建筑由于多采用钢管作为结构材料,因此,主要采用桁架结构与网架结构,与同时期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具有更好的空间性与实用性,且更利于工业化与构件化,结构材料大多在工厂中统一生产后运输至现场安装,大大缩短了建筑的施工周期,并易于后期的保养维修,在节省建筑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建筑材料的质量可靠性。随着设计水平的提升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悬索结构与悬吊结构逐渐成为高技派建筑的新宠,采用桥梁设计的方法设计建筑结构,相较于桁架结构与网架结构能提供更大的无柱空间,成为大型场馆和体育场的主要设计手段之一,如国立代代木体育场采用柔性拉索实现了旋转型的悬挂屋面结构,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感与秩序感。在二十一世纪初,随着悬索结构技术的成熟,可动建筑的想法逐步产生,通过机械结构的辅助,使部分建筑覆盖部分可以随着拉索运动,打破了对建筑的固有认知,从完全静态变化为局部可动,带来更好的实用性与活力。当下有限元的结构设计理念的成熟模糊了结构构件与装饰构件的界限,结构体系开始变得不再那么具有明显的特征[3],无法再明确地区分梁板柱的关系,建筑形体变得混沌且复杂起来,建筑主体更加自由,腔体的概念逐步形成,模糊与混沌成为新的建筑审美趋势。可见,高技派建筑的发展也是建筑材料与结构体系的发展,先进的材料和理念打造出领先于当代的建筑形体。

(四)高技派建筑的未来发展

如今高技派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与开放化,一方面,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核心;另一方面,越来越重视与地域文脉、自然环境、生态文明的联系,努力追求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统一,不再主要追求高新技术的使用,能对现有建筑进行一系列的批判与自我批判,强调场所精神与文脉环境的打造,力图以技术手段为中心引领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因此,高技派建筑的关键依然在科学技术的更新与艺术表达方式的重构。

二、高技派服装风格概述

(一)高技派服装的主要特征

从各大秀场来看,建筑风格元素一直是服装设计师所钟爱的设计元素,尤其近几年,高技派建筑风格经常被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正如现代主义建筑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一样,高技派建筑也将为服装设计带来一定的灵感,从服装组成来说,主要可分为造型轮廓、工艺结构、面料使用与色彩表现等几个方面,这与高技派中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的概念相似。面料使用与色彩表现对应建筑材料,而造型与工艺对应结构体系。由此奠定了服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影响借鉴的可能性。高技派服装设计风格也将为服装设计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高技派服装与建筑的联系既有具象的联系也有艺术文脉的联系,既为现代服装造型提供丰富的设计元素,同时也为服装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去诠释服装。

从服装造型与工艺来讲,高技派风格服装同样将空间感作为设计的重点,服装空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内空间与外空间。内空间指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直接提供使用的用途,而外空间指的是外界与服装之间的空间,内空间与外空间相互依托、相互影响从而构成整个服装结构。空间的构成离不开服装廓形的设计,也就是服装的轮廓线,服装廓形给服装提供了骨架作用,直接决定了服装的使用功能和造型感受。服装造型是借助人体以外的空间通过面料特征和工艺手段塑造成一个人体和面料共同构成的立体形象[4]。在造型方面有较大的展示空间,可适当地修饰人体缺陷,赋予人体新的轮廓,使服装与人体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包容,表达出无限的可能性[5]。与高技派建筑类似,高技派服装更注重服装结构的流线感,甚至夸张感,服装廓形多采用茧型、S型等复杂形体,展现服装工艺的复杂感与工艺感,高技派服装也会采用一些结构外露的做法,如反光饰条、拉链等强化服装的结构感与秩序感[6],与高技派建筑相同,高技派服装结构也多具有非线性与曲面性,讲究服装结构的解构与重组,这类服装的结构设计打破了传统风格服装设计的既定规则,凸显服装的艺术感与未来感,以一种开放、概念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服装。

服装材料的运用也是高技派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技派服装材料多采用高分子纤维材料,科技环保材料、可再生材料、科技材料等,通过参数化的设计手法,传达出前卫的设计理念,材料肌理既有粗糙也有光滑,讲究材料的创意性、功能性与环保性,强调材料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下的不同表现,甚至采用具有可动能力的材料。在颜色构成上使用高亮度、高对比度的颜色材料,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总体来看高技派服装材料具有明显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在艺术文脉方面,高技派服装作为后现代主义服装的延续,同样强调对现代主义风格的修正与批判,现代主义服装通常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提倡去装饰主义甚至极简主义,强调服装的工业化与低成本化,强调完整的工业化生产体系,而且高技派服装则对这一观点进行修正,在一定程度上重拾装饰主义的思想,强调功能化与艺术化的对立统一,让装饰主义更好地服务使用者的精神文明需求,高技派建筑对以往的所有的服装设计风格进行了批判,重新构筑了当代人对服装艺术的需求模式,以超前时代的艺术风格提高社会的审美需求与品位。此外,高技派强调与自然社会的融合,倡导技术发展反哺自然环境,到达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二)高技派服装的设计方法

高技派建筑风格服装的设计应遵循两个设计原理,其中最主要的是表达其独特的造型,服装立裁则是表现其造型的主要手段。此外,在造型设计过程中,不能仅仅侧重造型,应结合人体比例适当调节。

(三)高技派服装的未来发展

相对于高技派建筑,高技派风格服装起步较晚,这主要受到社会风俗的影响,过于前卫的艺术无法迅速为大众所接受,而建筑不太受大众审美的影响,一般为建筑师群体的个人意志体现。建筑的创新不断为服装设计提供灵感来源,如新型面料与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为服装设计提供无限可能。服装科学领域,力学分析的发展如有限元技术的使用也可从科学的角度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得体的高技术水平服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技派服装将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为服装艺术增添新的活力与创造更大的奇迹。

三、结语与展望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服装设计也逐渐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服装的功能和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着装者对自身形象的认同和对服装造型的个性化追求上,服装设计与建筑设计在未来仍然会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艺术风格的变化也必然带动二者的不断更新与前进。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的提高,服装与建筑风格也将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服装设计与建筑的跨界借鉴与合作为现代服装造型设计注入新活力。总体来说,高技派建筑与服装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技派在未来依然会坚持以技术为核心,融入对艺术文脉的思考,继续创造风格鲜明的、超越时代审美的艺术载体。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结构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律诗的开合结构
论结构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道具服装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