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产科研仪器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2-04-07 08:50亓云涛赵志娟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浙江省资助

陈 盼,陈 宁,亓云涛,赵志娟

(1.浙江省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3;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科研仪器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基础条件,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至今在科研仪器方面,我国处于被进口仪器高度垄断的阶段,国产科研仪器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尚不能快速扭转[1-2].基于当前发展国产科研仪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相关学者结合本土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发展国产科研仪器的有益模式.如解静等[3]指出北京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仪器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国产科研仪器推广难等问题,因此亟需建立“国产科研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的服务模式,为国产科研仪器的技术优化及推广应用提供有力依据.何宇等[4]提出辽宁省在射线类、光谱类及色谱类产业发展方面,目前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后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在这三类仪器上的投入,积极探索“官产学研用”模式,将辽宁省国产科研仪器产业做大做强.

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为国产仪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5].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有关科技管理部门非常关注的浙江省国产科研仪器发展现状作过分析.为此本文将采用网络调查法,围绕浙江省国产科研仪器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对策建议,以期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发展现状

1.1 浙江省国产科研仪器研制现状

我国根据科技发展的要求,早在1997年,便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设立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6].在“十二五”期间,设立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共支持208个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达74.8亿元[7].在“十三五”期间,继续通过“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支持重大科研仪器的研制,支持项目143个,总投入达18.2亿元[3].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浙江省面向省内发展需要,在仪器研制方面也开始积极布局.从2011年起,便对一些国产仪器研制项目给予立项支持.笔者从浙江科技大脑中以“仪器”为检索关键词,共检索出27篇有关的科技报告.从历年的报告数量来看[如图1(a)所示],2011年数量最少,仅有1项,2012和2013年分别有4项,2014和2015年分别有7项,2016年有3项,到2017年仅有1项,由此说明浙江省对国产仪器研制方面的资助项目数较少,且在最近几年有减少的趋势.

从项目承担单位来看[如图1(b)所示],由高校院所承担的项目数有19项,由企业承担的项目数有6项,由高校院所-企业联合承担的项目仅有1项,由此说明资助的项目主要以高校院所为主,高校院所-企业牵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较少.

从项目资助类型来看[如图1(c)所示],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有1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有3项,省重大科技专项6项,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1项,省公益技术应用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由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更加偏向基础研究.由此说明浙江省资助的国产仪器研制项目更加偏向基础研究类.

图1 浙江省国产仪器研制项目立项情况

1.2 浙江省国产科研仪器企业现状

浙江省的仪器仪表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到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到目前已跃居成为全国的仪器仪表产业大省[8].据不完全统计,从A股上市的仪器仪表板块企业共有39家(如表1所列),其中浙江省有1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以面向民用领域的电工仪表、燃气电表、智能水表等仪器为主,而面向实验分析领域,尤其是高端科研仪器的企业数量较少,仅有生产色谱及光谱仪的聚光科技一家.

表1 A股上市的仪器仪表板块企业情况

1.3 浙江省国产科研仪器应用现状

围绕“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目标,浙江省科技厅搭建了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以下简称“省大仪平台”).该平台通过全球统一标识此外,笔者对国产科研仪器的原值分布和领域分布进行了分析:国产科研仪器原值在200万元以下的有3 356台,占所有国产科研仪器总数的92.50%.国产科研仪器主要以工艺实验设备类为主,尖端的分析测试类仪器占极少数.以基础的质谱仪与色谱仪为例,省大仪平台中有超1 000台的质谱、色谱类仪器,而其中属于中国制造的仪器不到20台.

图2 浙江省国产科研仪器占比情况

2 存在问题

2.1 研发投入不足,“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局面尚未形成

从浙江省2011~2017年国产科研仪器研制方面的立项数来看,政府对于该方面的总体资助力度较低,尤其最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此外,从资助的项目主体和资助类型来看,主要以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申报的基础研究类项目为主,而面向市场需求,偏向应用的“产学研”合作研发的资助项目数较少,由此说明“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还未形成.仪器的研发既需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在原始创新方面的努力,更需要能将创新成果转化成可产业化的产品的企业的共同努力.因此,浙江省在国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的投入及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面向科研仪器领域企业数较少,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从A股上市的我国仪器仪表企业来看,企业主营产品以偏向民用领域的电表、水表、煤气表为主,面向实验分析仪器领域的企业数较少,尤其是面向高端科研仪器领域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从浙江省来看,现实情况也是如此,面向高端科研仪器领域的企业仅有1家聚光科技.从企业数量上能够侧面洞悉浙江在国产科研仪器领域方面产业基础比较薄弱[9],省内企业想要在短期内在该行业取得一些突破,挑战巨大.

2.3 市场认可度不高,推广应用较难

从浙江省大仪平台上获取的可开放共享的30万元(含)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数据来看,国产仪器应用情况不容乐观,数量和原值的占比均不到30%,尤其是尖端的分析测试类仪器应用更是匮乏.由此说明国产科研仪器应用情况较差,市场认可度不高.认可度低,意味着使用率低,这就使得国产科研仪器研发生产的单位得到用户反馈的问题数较少,很难使企业持续改进和完善,不利于国产科研仪器行业的良性发展[10-11].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研发资助力度,鼓励“产学研”发展模式

基于目前浙江省对国产科研仪器投入不足的现状,未来应加大对国产科研仪器的科技投入.可以设置国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分别由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厅有关部门进行管理,一方面鼓励原创性的基础前沿研究,另一方面在引导国产仪器在产业化和工程化方面上发力.由于仪器的研发技术门槛高,涉及电子、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等诸多领域,研发周期十分漫长,因此,需要政府要有长期持续投入的决心.此外,在项目布局时,也要考虑积极构建优势互补、无缝衔接、快速响应的“产学研”协同科技攻关体系,注重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防止产业与科技“两张皮”.

3.2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产业振兴

以现有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为基础,大力支持本地有实力的企业涉足高端科研仪器领域.制订长远规划,培育和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从事国产科研仪器研制、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把更多创新资源、更多人才、更多项目向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倾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国产科研仪器领域,专注细分市场,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让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引领浙江国产科研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助力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浙江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窗口”作用.

3.3 建立应用示范基地,注重宣传推广

为打破国产科研仪器在实际推广和应用时,较难获得用户信任的僵局.积极布局国产科研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基地建成后,通过与国产科研仪器的密切合作,开展国产科研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评价服务以及专业技术需求对接服务,积极推动国产科研仪器在市场上的应用,尤其注重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的推广[12].以基地作为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及时向企业反馈用户的使用信息,对于市场口碑好的国产科研仪器进行大力推广,对于用户使用感差的仪器及时向企业反馈改进建议,营造良好的国产科研仪器使用氛围,不断提升国产科研仪器的市场占有率.

猜你喜欢
产学研浙江省资助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