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4-14 01:07李翠查宋淑华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止痛药体育锻炼服用

李翠查 徐 蕊 宋淑华

跌倒是老年人除疾病外的主要健康风险,极受社会关注。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7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率为42%,80岁时则上升到50%[1]。近年来,昆明市人口老龄化极速加剧,老年人跌倒的次数和治疗费用大幅增加,死亡率也急剧攀升。研究显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更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超过50%,且4%~15%的跌倒造成严重伤害[2]。目前,对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跌倒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昆明市养老机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采集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疾病管理等信息,研究跌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健康中国提供可靠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5月至7月,选择昆明市6所养老机构内符合标准的223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76名,占34.1%,女性147名,占65.9%。男性平均年龄为(79.12±9.60)岁,女性平均年龄为(79.09±8.96)岁。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及以上;②未患精神类疾病且意识清楚,能听清、理解并回答研究者阅读的问卷问题;③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自行完成签名者可由子女代签,或请旁人签字后按上自己手印)。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②长期卧床或行动严重受限的老年人。

1.2 问卷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为保证问卷的可靠度和有效性,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研,对其中一家养老机构符合标准的30名老年人进行预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问卷做信效度分析,结果为信度检验ɑ信度系数为0.667,效度检验KMO值为0.714,说明本问卷可以做进一步分析。

采用面对面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入住养老院时间等)、生活行为方式(体育锻炼情况、睡眠情况、喝酒状况、吸烟状况)、既往病史与用药史(确诊疾病、服药情况)、心理状况(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跌倒史(有无跌倒,跌倒次数、时间、地点、方式、后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平均数±标准差)描述老年人跌倒状况,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ɑ=0.05,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昆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现状

2.1.1 跌倒发生率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223人,82人曾有跌倒经历,占比36.8%,高于刘玉珍等人对中国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研究报道的31.8%[3],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来自养老机构有关。本研究8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50.67%,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患病种类增多、平衡能力下降,众多研究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于社区一般老年人[4,5]。具体来说,老年人发生1次跌倒比例为18.4%,2次跌倒比例为8.1%,3次及以上跌倒比例为10.3%,高于丁志宏等人研究报道[6],其研究显示城市老年人发生过1次跌倒的比例为7%,多次跌倒的比例低于7%,其研究对象为中国城市老年人。

1991年昆明市就以10.06%的老年人口比重提前全国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28%,而昆明老年人年增长速度达到3.8%,昆明老龄化进程更快。李志坤[7]等人研究发现,养老院、敬老院、养老公寓等养老机构已成为昆明城区社会养老的主流,但因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很多老人由于经济问题无法承担居住条件更加优越的养老机构费用,而居住条件一般的养老院入住率又高,加之护理人员不足,这可能是导致跌倒发生率增高且跌倒次数增多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支持此观点。

2.1.2 跌倒时段、地点和跌倒处理调查:本调查表明,跌倒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占46.3%,中午占20.7%。室外跌倒发生率为51.6%,室内以在卫生间跌倒为主,占比11.0%。老年人跌倒多发生在行走、起坐、上下楼梯中,跌倒发生率高达53.7%。这些数据均与丁志宏等研究报道相似[6]。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由于跌倒而致伤的比例为64.6%,其中自行处理受伤部位的比例占30.5%,受伤后住院治疗的比例达36.6%,经治疗恢复痊愈者占45.1%,活动受限者占29.3%。这与李志坤等人研究报道相一致[7],其研究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伤害率随入住养老机构时间增长有增加趋势,且跌倒占伤害死亡第一位。

2.2 昆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由表1可见,老年男性中不同年龄、入住养老机构时间、体育锻炼情况、患关节炎、帕金森病、服用止痛药、镇静催眠药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女性中患帕金森病、服用止痛药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无统计学差异。

表1 昆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例(%)

续表1

2.3 昆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影响跌倒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因素,本研究以是否发生跌倒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方式见表2。

表2 赋值方式

对于老年男性,纳入的自变量有年龄、入住养老院时间、体育锻炼情况、关节炎、帕金森病、止痛药、镇静催眠药。结果显示,70~79岁、患有关节炎、服用镇静催眠药是养老机构老年男性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老年男性发生跌倒的保护性因素,见表3。

对于老年女性,纳入的自变量有止痛药和帕金森病。结果显示,经常服用止痛药是养老机构老年女性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而患有帕金森病与老年女性跌倒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见表3。

表3 昆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续表3

3.讨论

3.1 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年龄:本次调查显示,与年龄60~64岁组相比,70~74岁组、75~79岁组的老年男性发生跌倒的危险性逐渐增高,OR值分别为(OR=3.385,95%CI 0.649~17.644)、(OR=3.059,95%CI 0.802~11.675)。这与曹文竹等研究结果相似,其对总计纳入跌倒组4582例、未跌倒组19121例中国老年人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后显示,年龄≥75岁是老年跌倒的危险因素(OR=1.43)[8]。由于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跌倒和在跌倒中严重受伤的概率呈现增龄性改变。众多研究显示,跌倒随影响因素的增多而增加,但年龄始终为影响跌倒最显著的因素[9]。王倩倩[10]的一项纵向研究表明,超过4000名老年人在6年的时间里每隔2年接受一次功能衰退的访谈,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关节炎、糖尿病、既往脑血管疾病、尿失禁和视力受损是中度功能受限的重要预测因素,而中度功能受限又与跌倒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3.1.2 关节炎: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会因为疼痛、活动限制而增加跌倒风险。本次调查显示,与未患关节炎者相比,患有关节炎的老年男性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增高(OR=1.220,95%CI 0.060~0.655),这与潘玥等[11]研究报道的骨关节炎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OR=4.028)相一致,其研究显示患有骨关节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45.26%。Burr等[12,13]研究显示大约1/3的老年人患有关节炎,而关节炎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7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骨关节炎率为80%,于普林等[14]对1512名老年人研究显示,骨关节炎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OR=1.50)。

3.1.3 止痛药:本次调查显示,与未服用止痛药者相比,近一年内经常服用止痛药的老年女性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增加(OR=1.446,95%CI 0.164~0.829),服用止痛药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止痛药除了有镇痛作用,还有使肌肉松弛的副作用,会使服药者肌肉力量减弱、动作缓慢,头晕,在老年人上下床、如厕、行走等活动时由于药物作用使老年人步态不稳,再加上地板湿滑等,更容易发生跌倒[15]。一项收集了一家大城市养老机构2012—2014年之间的数据显示,85%的受试者在进入养老机构时至少服用了一种止痛药,其中51.3%使用阿片类药物,33.1%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23.2%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这些长期服用止痛药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是其他人的2.4倍[14,16]。

3.1.4 体育锻炼:老年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机体代谢,提高体适能,维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风险[17]。目前国内外对于运动与跌倒之间关系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八段锦、太极拳、步态平衡操、渐进性抗阻运动、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及预防运动损伤有很好的效果。本次调查显示,与未参加体育锻炼者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男性跌倒发生率降低,体育锻炼是老年男性发生跌倒的保护性因素(OR=2.085,95%CI 0.886~4.905)。宋博等[18]对社区内110名老年人开展适度体育锻炼,6个月后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跌倒率明显低于未参加体育锻炼者,且其平衡功能评分显著上升,提示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3.1.5 镇静催眠药: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出长期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会增加跌倒风险[19]。本次调查显示,与未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者相比,经常服用镇静催眠药的老年男性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增高(OR=1.049,95%CI 0.003~0.783)。镇静催眠药可以帮助老年人安然入睡,但其存在很多副作用,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有头晕、记忆力减退或消失、嗜睡、共济失调、知觉消失、腱反射消失,严重者还会昏迷。

3.1.6 其他因素:本次调查显示,与未患帕金森病相比,罹患帕金森病的老年人近一年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老年男性P<0.01,老年女性P<0.01),罹患帕金森病可能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随着病程的增加,帕金森患者行动不便往往日趋严重、对看护人依赖性增加以及逐渐丧失永久性的日常生活能力,而最大的问题是跌倒,因为跌倒使患者遭受永久的严重后果。Musulin[20]认为,制约帕金森患者行动不便的主要原因是担心随后的跌倒以及跌倒引发的相关伤害。

本次调查显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52.6%,女性58.5%),但高血压与跌倒发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养老机构重点关注高血压患者有关。高血压是否引起跌倒风险增加的证据并不统一。刘玉珍等人对河北省唐山市3621名老年人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P<0.01)[3]。也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室内跌倒的预测指标而不是室外跌倒的影响因素,更多研究表明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脑血流灌注和氧供应不足导致头晕乏力而跌倒[21]。

3.2 本研究不足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量小,以至于很难保证统计学的显著性。此外,缺乏对研究对象的认知能力评价,也没有将养老机构环境因素、管理机制等纳入本次研究的影响因素之中,因此尚需要更大样本量、多因素综合取证进行验证。

4.结论与建议

本次研究通过调查昆明市6家养老机构223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与建议:

4.1 养老机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36.8%,其中老年男性跌倒发生率为30.3%,老年女性跌倒发生率为40.1%。

4.2 年龄70(74岁和75(79岁、患有关节炎、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是老年男性跌倒的危险因素,老年男性发生跌倒的保护性因素是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老年女性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是长期服用止痛药。

4.3 老年人跌倒的因素错综复杂,为预防老年人跌倒,应全方面分析老年人情况,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高度重视,合理控制服用的药物,并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以改善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止痛药体育锻炼服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偏头痛为什么吃药不管用
警惕止疼药“天花板效应”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