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2-04-14 01:07李淑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通气依从性

李淑娟

呼吸衰竭是一种综合征,是指患者呼吸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时不能进行正常呼吸,且伴有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1]。临床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参与外呼吸的任何一个环节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常见病因为通气功能衰竭、换气功能衰竭等[2]。机械通气法是治疗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常用方法,通常情况下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为保障通气的正常实施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身体采取制动措施,而在这一过程中易引起患者失用性肌萎缩等相关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采取护理干预是必要的。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病情控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欠佳。激励式护理是指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护理办法,可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提升其护理治疗意愿,以改善预后的护理办法[3]。本文主要关注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态在早期护理干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6~78岁,平均(67.43±7.34)岁;呼吸衰竭类型:Ⅰ型10例,Ⅱ型30例;原发疾病类型: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其他疾病15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3±5.34)岁;呼吸衰竭类型:Ⅰ型17例,Ⅱ型23例;原发疾病类型:肺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其他疾病19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经计算比较,P>0.05,提示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中有关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年龄56~80岁;肺内分流>15%;肺活量<10ml/kg;生理无效应潮气量>60%;呼吸频率>35次/min;患者及家属签字并同意参与此研究等。排除标准:出血性休克;严重肺出血;心肌梗死;纵隔气肿;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精神异常;依从性低无法遵照医嘱等。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体位护理、呼吸、活动护理三个方面:①正确摆位:因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特殊性,在护理时尤其要注意体位的正确摆放。不当的体位会挤压患者的呼吸道,影响呼吸,还会导致相关留置导管弯折、移位甚至脱落。②呼吸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情况,监督其定时排痰;发现分泌物或呕吐物要及时清理,从而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可用支气管镜或茶碱类药物帮助患者排痰。呼吸机是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必备设施,护理人员既要保持呼吸机正常运作,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呼吸机相关参数及通气量进行调整,从而满足患者呼吸需要。③活动指导: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长期卧床,缺乏基本的运动,护理人员应时常对其四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防止并发症如压疮、肌肉萎缩的发生。

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激励式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护理计划:确定护理目标,密切关注患者护理需求,为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可结合以往治疗经历及患者身体检查结果,提前做好应对预案。与患者一对一交流,并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行为举止等综合性评估其情绪变化,并结合患者负性情绪来源制定激励式护理计划。(2)目标激励:制定患者呼吸运动及呼吸训练计划,并制定短期激励目标。①呼吸运动:同时注意在功能练习和活动时,注意呼吸机维持辅助患者呼吸状况。告知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其尽量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尽量避免在面罩内说话,为防止胃肠胀气,在呼吸时紧闭嘴。护理人员需注意湿化罐中蒸馏水的位置,以标准水位上下线为准,且湿化罐中的灭菌蒸馏水每24小时彻底更换1次。②呼吸训练:从鼻孔吸气,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口哨样,让气体缓慢均匀地自双唇之间逸出,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3~4次/d,10min/次。③制定激励目标:制定每日的功能恢复练习及后续的活动计划,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强度等,以提升患者的稳定性和耐受强度为目标。日常功能恢复练习以被动活动为主,站立、行走等练习需于患者可离床活动后进行。可先为患者制定出2d的运动量。活动时,根据患者的接受情况可予以呼吸机辅助,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每隔24h,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肌肉能力、活动度、缓解活动、呼吸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患者达到预期目标后予以小红花、语言夸赞等激励方式,以提升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3)语言激励:增加护患沟通频率,沟通期间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重点在护理操作前后进行语言激励,如在机械通气后表示“您今天表现很棒哦!”“您今天气色真不错!”等,提升患者日常治疗护理积极性,缓解其卧床期不适感。(4)需要激励: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内心需求,包括想要获得某些护理措施、想要获得心理安慰等,在日常护理中结合患者实际护理情况实施需要激励,如患者一天均表现出良好情绪状态,或一天护理依从性良好,可额外为患者提供1次肢体按摩、帮忙阅读早报,以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5)榜样激励: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明显应激情绪,出现放弃治疗想法,则通过列举成功案例、结局回溯性教育等,提升患者榜样激励作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1s用力呼吸容积(FEV1)以及FEV所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值(FEV1%),应用FGC-A+型肺功能分析仪对其进行检测。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单位:d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FEV1%、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对比结果 单位:分

3.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按动脉血气分析可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照病变部位可将其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是指单纯低氧性呼吸衰竭,无高碳酸血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5]。Ⅱ型呼吸衰竭指不仅有低氧血症,同时存在高碳酸血症。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的呼吸衰竭,其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慢性呼吸衰竭是指较长时间发展成的疾病,机体自身可发生代偿。此外,呼吸衰竭还可累及全身其他系统,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慢性呼吸衰竭伴二氧化碳(CO2)潴留时,随着CO2分压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的神经系统症状,兴奋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躁动不安,夜间失眠白天嗜睡等,抑制现象为神志淡漠、昏睡甚至昏迷[6]。当患者急性缺氧时可表现出精神错乱、昏迷、抽搐等症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还会引起胃肠道缺血,黏膜受损、糜烂出血等,从而导致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呼吸衰竭还会对患者循环系统造成伤害,通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当酸中毒和严重低氧血症导致心肌损害时会表现出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临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通过调节患者体内潴留气体紊乱情况,稳定代谢,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对于病情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机械通气治疗中会对患者进行镇静以及镇痛治疗,为供给机体重要脏器足够的氧气需要患者处于休眠状态[7,8]。处于长期制动状态下,患者体内被激活的生物化学通道会导致肌肉蛋白分解及合成异常,从而导致患者循环功能、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等出现异常,引发诸多并发症,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9]。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活动、呼吸以及卧床体位等进行干预,可以锻炼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涉及范围较少,存在诸多问题[10]。

激励式护理主要激励基础为积极心理学,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激励实施激励干预,以不断增强患者积极正向思维强度,提升其治疗期间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降低住院治疗期间不适感敏感度,提升护理依从性及康复信心,最终达到促进功能康复、缩短康复周期之效[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激励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考虑原因为常规护理中主要护理目标以患者生理状态为主,对其心理需求关注较少,因此护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实施激励式护理后,在原有康复计划中制定短期康复目标,并通过实施目标激励提升患者康复意愿,在患者达成短期目标后可进一步提升其康复信念感,以保证护理依从性。语言激励通过每天积极心理暗示强化患者正向情绪,分散其疼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不适感,提升患者情绪自控能力,以保持其内分泌状态稳定性[13];需要激励通过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以进一步提升患者康复质量,维持其护理依从性;榜样激励通过榜样力量提升患者康复意愿及康复信心,保证护理实施质量,满足患者肺部康复需求,达到缩短患者康复周期、改善其肺功能指标及心理状态的作用[14,15]。

综上,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肺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通气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