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对比△

2022-04-21 06:43施德恩虞希祥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一致性准确率病灶

施德恩 虞希祥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温州 325200;2.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介入血管外科 温州 325000)

原发性肝癌(PH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且进展较快。手术根治性切除为治疗PHC最为有效方法,但多数PHC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失手术根治机会[1]。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治疗中晚期PHC的重要方法,该术式创伤小、安全性高,可起到血管栓塞及化学治疗的作用,以灭活肿瘤组织,改善预后[2~3]。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广泛应用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病灶,可通过三维重建对病灶及周围血管进行显示,为PHC的诊断及TACE术后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信息[4]。CT能够对治疗前后肝内病灶大小、血供状况进行清晰显示,对肝内碘油沉积进行观察,依据碘油分布、沉积量对TACE术后残留病变、复发情况进行评估[5]。鉴于此,本研究将对比MRI与CT在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治疗的12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3例,女5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94±4.66)岁;肿瘤直径1.2~11.8cm,平均肿瘤直径(7.49±1.63)cm。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PHC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3)患者均行TACE治疗,且均接受MRI、CT检查评估TACE术后疗效;(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排除标准:(1)接受TACE治疗前已接受过其他抗肿瘤介入治疗;(2)心肾功能衰竭;(3)合并弥漫性肝癌;(4)精神行为异常,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1.3.1TACE治疗

124例PH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局麻,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穿刺点取于右侧股动脉并置入5F血管鞘,将5F RH导管插入并行腹腔干造影,对腹腔干及各分支情况进行观察;经3F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对肝肿瘤供血血管进行明确,将化疗药物缓慢注入进行栓塞。

1.3.2MRI检查

在TACE术后2~6个月时行MRI检查,采用GE Signa HDxt 1.5T MRI扫描仪检查,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配合练习,以保障图像质量,检查前15min患者饮温水500~1000mL,患者呈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脏下缘,MRI平扫的主要序列为T2抑脂序列、同/反相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参数设置:层厚6mm,矩阵228×320,视野400mm×380mm;MRI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25mL扎喷酸葡胺,以2.5~3.0mL/s速率经肘前静脉通路团注,分别于对比剂注射后18s、55s、240s扫描以获得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图像。

1.3.3CT检查

在TACE术后2~6个月时行CT检查,采用美国GE 16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CT平扫: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120mAs,层厚、间距均为5.0mm,矩阵242×242;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为80mL碘海醇,注射速度4~5mL/s,注射后20s、60s、5min分别进行动脉期扫描、门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

1.4 评价指标

(1)统计DSA诊断结果。(2)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I与CT在PH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3)计算MRI与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75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4表明一致性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SA诊断结果

以DSA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124例PHC患者中共有141个病灶,其中56个病灶经TACE治疗后完全灭活,85个病灶治疗后存在残留或复发。

2.2 MRI诊断结果

MRI诊断中病灶残留或复发79个,病灶完全灭活62个,其中误诊0个,漏诊6个;MRI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913,P=0.000),见表1。

表1 MRI诊断结果(n)

2.3 CT诊断结果

CT诊断中病灶残留或复发62个,病灶完全灭活79个,其中误诊0个,漏诊23个;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82,P=0.000),见表2。

表2 CT诊断结果(n)

2.4 MRI与CT诊断结果比较

MRI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高于CT诊断相应指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RI与CT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PHC首选手术治疗,但PHC手术治疗限制条件较多,血供复杂、体积较大的中晚期PHC或巨块型肝癌患者没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有研究指出TACE治疗性价比较高,能够提高无法手术患者的生存率[6]。TACE治疗中可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碘油及化疗药物,对肿瘤血供进行阻断,并起到细胞毒性作用,对肿瘤生长进行抑制,使其变小或坏死[7]。但TACE属于姑息治疗方法,无法彻底根除PHC,且肝脏肿瘤为双重血供,肿瘤治疗后极易复发,在TACE治疗随访过程中对疗效进行准确评估,及早发现残留病灶或复发,对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影响[8~9]。

目前,影像学检查为评估TACE术后疗效的重要方法,其中DSA为评估TACE术后疗效的“金标准”,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高,但DSA操作复杂,且为有创检查,可重复性较差,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10]。MRI具有多方位、多平面成像特点,组织分辨率及对比度较高,可对肿瘤及周边解剖结构关系进行清晰显示,且不受碘油干扰,是现阶段PHC诊断及评估TACE术后疗效较为准确的无创影像学方法[11~12]。CT可进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血供状况及供血血管情况,探查肝内碘油沉积状况及碘油分布、沉积量,对残存或复发病灶的大小、形态及范围进行评估[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913,P=0.000);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82,P=0.000);MRI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相应指标值,提示与CT比较,MRI在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较高,MRI诊断能够更准确地评估TACE术后残存或复发病灶情况。碘油作为TACE术中栓塞剂,不受X射线干扰,由于CT扫描图像呈高密度影,CT难以透过碘油作用于碘油沉积区,故对碘油沉积区内部情况无法进行观察,会对CT评估TACE术后疗效造成一定影响[14]。MRI检查中信号强度不受碘油沉积影响,具有多参数成像能力及流空效应,能更客观地评估TACE术后疗效[15]。虽然MRI在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较高,但MRI检查中也存在较多禁忌症,如幽闭恐惧症、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及有金属异物的患者无法接受MRI检查。

综上所述,MRI在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诊断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有利于发现TACE术后残存或复发病灶,是评估TACE术后疗效的有效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一致性准确率病灶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几点探讨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