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状态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2022-04-21 06:43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根型肌群活动度

李 柯

(郑州二七爱馨医院疼痛康复科 郑州 450000)

临床中众多颈椎病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该疾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和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神经根受压所致[1]。该疾病在国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其发病与关节移位、松动及髓核突出相关[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肌力下降及肩颈痛等,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3]。因此,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8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接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探析实施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后度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疼痛情况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2018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接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照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8.26±12.07)岁;病程1个月~23年,平均病程(3.74±4.55)岁。观察组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6.16±11.60)岁;病程1个月~27年,平均病程(3.92±4.33)岁。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本研究在赫尔辛基宣言下,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2)患者病程时长1个月或以上。

排除标准:(1)治疗依从性差及难以耐受运动疗法者;(2)伴有其他类型颈椎病者;(3)伴有精神疾病者;(4)颈椎有手术史或外伤史。

1.2 方法

对照组:(1)颈椎牵引,利用颌枕吊带指导患者保持坐位实施牵引,针对年长者指导卧位牵引治疗,牵引方向需与自身躯干保持10°~30°的前倾,而牵引质量则由最初3~5kg渐渐增加至6~10kg,30min/次,间隔一日再进行牵引治疗,1疗程为15次。(2)郑氏推拿手法,指导患者以坐位或者俯卧位接受治疗,保持颈肩部放松,表面抚摸颈后从上到下一直到患者的肩胛区,随后采用滚、捏和揉的手法对患者实施推拿,采用拇指对颈部左右两侧项韧带和肌肉进行推拨,紧接着利用双手数次搓肩胛部和颈部,并对患者肩背部进行叩击。指针点按天宗、风府、肩井、风池和风门等穴位,结束时利用抚摸和揉捏手法。15~20min/次,间隔一日再进行推拿治疗,1疗程为15次,持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保持直立位,同时头部正直,两脚与肩部保持同宽进行下述运动:(1)耸肩缩颈:保持双臂呈自然状态下垂,缓慢上耸双肩、下缩颈椎,持续3~4s后再放松同样时间,反复20次为1组;(2)夹脊拔颈:将下颌微微往后收,双手叉腰,双臂至后运动,尽量靠拢两侧肩胛骨,并且保持头颈上拔,持续3~4s后再放松同样时间,反复20次为1组;(3)项手争力:保持双手十字交叉动作,把掌面放在颈椎后枕部或者还是后正中位置,使颈椎和双手对抗,持续3~4s后再放松同样时间,反复20次为1组。以上动作3~5组/d,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治疗成绩评分、颈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进行对比。颈椎治疗成绩评分主要根据日常生活动作(6分),患者自觉症状(10分)、临床检查(13分)进行,满分29分,分值越低,表示改善效果越差;疼痛评分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强烈;颈椎活动度根据《康复疗法评定学》,利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量患者颈椎前曲、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治疗成绩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治疗成绩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治疗成绩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治疗成绩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疼痛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对比

3 讨论

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该疾病的发展和颈椎局部生物力学平衡紧密联系,存在程度不一的颈部肌群受损[4]。动力性平衡及静力性平衡可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一旦颈椎劳损过度,则会导致颈椎退行性改变,出现失衡的局面,引发关节不稳定,压迫局部血管和神经,出现肩颈疼痛不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自身颈肌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早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很有必要的[5~6]。

临床采用肌力训练从而改善患者颈椎动力性平衡,现今主要采用的方式为颈部肌群运动疗法,该治疗方式能够维护脊柱动力平衡,改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7~8]。对患者实施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前者更易于掌握和学习,可显著增强患者的依从性[9~10]。同时,将抗阻训练和肌肉主动收缩作为主要的训练方式,将患者的肌肉激活,重建颈椎动力稳定性;患者顺利完成整套动作后,不会发生颈椎移位现象,安全性较高[11]。本研究结果指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治疗成绩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针对临床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可显著缓解疼痛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增强患者颈椎的旋转能力。

猜你喜欢
根型肌群活动度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