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八)

2022-04-27 08:17
中国篆刻 2022年4期
关键词:收笔弧度夹角

撇折

撇折为撇与提的组合,书写时先顿笔写短撇,或向或背。收笔时速度稍慢,驻笔后再写提,收笔时笔势要与下一笔相呼应。撇折在行书中常连写,第二个折笔有时会改变方向。

撇点

撇点是撇与长点的组合。转折处一般用驻笔的方法,棱角不明显,再按笔向右下行笔。根据不同形态,撇与长点组合后的角度不同。如“娥”字,女字旁在左边时,其撇与点的夹角较大,而在字的下部时,如“每”字,夹角较小。

横撇

横与撇的组合。横画较短,有的往上斜,有的往下斜,转折处或顿笔成方折效果,或转笔成圆转效果;撇画要有弧度,忌僵直,中段略向右呈弓形,收笔向左下出锋。

横折折撇

两个横与撇的组合。转折处有三个,第一个转折处,往往用顿笔形成方折,第二折为撇末接写横画,可提笔轻转,第三折为圆转。整个笔画自左上自右下斜,角度及各部分的长度有细微变化,需仔细揣摩。

点为字之眉目,最能体现字的精神。“永字八法”称点为侧,卫夫人《笔阵图》云:“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强调点在字中多居侧势,下笔也多用侧势峻落,势险而形侧。行书中点的变化极为丰富,或沉着、厚重,或优雅、轻快。元陈绎曾《翰林要诀·图法》云:“侧点变化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顾笔,有偃、仰、向、背、飞、伏、立等势,柳叶、鼠势、蹲跃、栗子等形。”点要写得有向有背,有俯有仰,顾盼生姿、呼应得体,如高峰坠石,沉着痛快。

侧点

从左上向右下方切入,带有一定的弧度,重按后稍驻,向左收笔,使不出锋。形态不可过长,收笔不可太重,避免臃肿。

俯点

起笔、行笔与侧点的写法相同,收笔的时候要折回后向左下方出锋,以便与下一笔相呼应。

向右点

自上而下切落笔,呈尖状,带有一定的弧度向右下重按,稍顿后向右上出锋,与下一笔相呼应,出锋不可太长。

猜你喜欢
收笔弧度夹角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四)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二)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九)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向量夹角的风波
向量夹角的风波
平面向量夹角问题的易错剖析
不自由
一字千进
弧度制的三个基本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