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盈余管理与防范措施研究

2022-05-06 14:31卜艳娇
今日财富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康美关联方盈余

卜艳娇

目前,一般的投资者并不具备分析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能力,他们只关注上市公司的短期利润,因此,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上市公司会在利益的驱使下投其所好,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调整利润,然而滥用盈余管理的后果就是财务造假,不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给资本市场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康美药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对如何防范盈余管理行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引言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本身不完善,滞后于实践,管理层与投资者天然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这些因素为一些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来调节利润提供了条件,管理层利用这些漏洞调节盈余,干预投资者对报表的理解,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干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本文通过对康美药业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希望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有一个客观认识,减少投资损失,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盈余管理概念和定位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和分类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手段操纵利润来干预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从概念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这是一种合法行为,但不是合理行为。盈余管理有三类:(1)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弹性调节会计利润的应计盈余管理;(2)通过操纵企业真实交易活动的真实盈余管理;(3)将损益表中的项目故意错分类,只会引起核心利润的变化,而不改变企业净利润的分类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定位

良性的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的限定范围之内,可以向市场传递上市公司收益稳定的信息,因而能夠稳定股价,提升企业发展能力。而过度使用盈余管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突破法律的底线,变成财务造假,难逃法律的制裁。诸如ST百特的一名会计通过利用政府补助、关联方交易等方式,伪造了10亿现金流,使企业成功摘帽。后经证监会立案调查发现其财务舞弊,并给予处罚。

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完全背离盈余管理的初衷。盈余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投机行为,导致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够完善。上市公司通常会通过滥用盈余管理来使财务信息失真,引起了资源的错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甚至有一些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复杂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尤其是*ST公司,盈余管理大多时候是上市公司造假的目的,上市公司还不能良性使用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动机

(一)资本市场动机

1.上市动机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壳”资源十分珍贵,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条件或以较高股价发行股票,管理层通常存在较高的盈余管理动机,并且往往会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获得上市资格;另一方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本身比较严格,企业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还是比较谨慎的,企业一般只会选择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调整利润。

2.避免退市动机

根据退市制度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证券公司会对该公司的股票做特殊处理,在简称前冠上“ST”,该类股票叫做ST股,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则退市预警,第四年就会暂停上市。因此,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避免退市而选择盈余管理。退市制度从1998年出台,经过了多次修订后,因为在2012年放宽了“扣除管理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条件,所以大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对非经营损益项目进行调整操纵利润,甚至扭亏为盈,使上市公司摆脱强制退市风险。

(二)管理层报酬动机

在我国,随着两权分离的发展,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最终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一方面,管理层操纵盈余,给股东一种公司发展良好的信息,从而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股东利用股权激励、管理层收购的方式,使管理层报酬与公司业绩挂钩,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管理层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在公司业绩不达标时选择操纵利润,提高企业价值。研究发现,此时管理层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真实盈余管理,还会适当结合其他盈余管理的手段,为后续考核做好准备。

(三)避税动机

所得税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经过纳税调整所得的,是利润的抵减项目,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使得上市公司会通过减少税负来增加利润。由于会计准则在制定时给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留有较大的灵活性等,为盈余管理留下操作空间。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很多,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将大部分收入计入税收优惠期间,这样在税收优惠期间利润相对较高,在非优惠期间利润较低。最终利用税收优惠,使得税负减少,利润增加。

(四)契约动机

上市公司为了融资,一般会与债权人签订债权债务契约,契约中会有债务人要完成的各项指标,以此防止债务人逃避契约,此契约主要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经研究发现,银行肯定会选择经营境况好的公司放贷,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银行本身不能识别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为了取得银行借款,会选择盈余管理来增加利润,避免支付违约金。大部分上市公司所运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也不尽相同。

四、案例分析

(一)康美药业案例背景

1.公司简介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美药业,创立于1997年,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是中药饮片的生产和销售、中药材的销售等。2001年康美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董事长、总经理及实际控制人均为马兴田。

2.案例过程

2018年10月,康美药业因其账面货币资金充足仍进行融资,以及大股东股权质押等一系列问题被媒体质疑。2018年12月康美药业因未按规定披露被指控,证监会正式调查,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称其2018年年报存在14项会计差错,经过调整,公司300亿的货币资金不知所踪。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经过调查发现康美在2016年至2018年这三年通过关联方交易、提前确认资产以及构造业务等方式操纵利润。2019年5月21日康美药业为了防止股票暴跌主动“戴帽”。2020年5月,证监会对康美药业处以60万元的顶格罚款。

(二)康美药业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1.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盈余

一方面,在2016年至2018年这3年期间,康美药业总共向其关联方划转了120亿的资金,这笔资金的主要用途是等待时机,低价收购公司的股票,然后通过利润操纵,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经营利好的信息,进而吸引大量投资者进行投资,股价持续升高。康美药业趁着股价上涨的这个期间,将之前低价购买的股票抛售,以此来赚取大量的利润。当众多股民们接手后,公司发展又进入低迷状态,此时,康美药业又进行上述操作,周而复始,不断“滚雪球”,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康美药业并没有将关联方交易的具体情况披露出来,在2018年,在88亿多的其他应收款中有56亿多来自关联方普宁康都,剩下的30多亿来自另一关联方。投资者根本不了解康美药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只是在股票上涨期间,购买康美药业的股票,股票下降的时候被康美药业使用与关联方划拨的资金收购股票,导致他们不断地被“割韭菜”。

2.提前确认资产

康美药业在2018年的年报中新纳入6个工程项目,比如普宁中药城、亳州新世界等,分别调增固定资产11.89亿元,调增在建工程4.01亿元,调增投资性房地产20.15亿元,合计调增资产总额36.05亿元。然而这6个工程项目并不满足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条件,由于康美药业在这期间一直虚增了营业收入,资产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导致账户间的不平衡,所以康美不得不冒险去提前确认资产,使造假更不易被审计师发觉。

3.构造业务

康美药业通过伪造业务凭证,将收入提前确认或虚增收入,将已经存在的费用延后确认,从而操纵净利润的高低。康美藥业在2016年至2018年总共虚增营业收入275.15亿,占同期总收入的40%以上,虚增营业利润39.36亿,占同期总利润的33%。虚增了收入必定会引起其他账户的变化,2016年和2017年康美药业通过虚增货币资金使得账户间相平衡,2018年通过提前确认资产使得收入能挂账。康美药业将部分构造的业务应收账款,最后再转入其他应收款,导致坏账准备和信用减值损失多计提1239.69万元,从而操纵企业的利润。

五、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内部治理

康美药业持续三年的财务造假直接原因就是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不能很好地职权分离,其实际控制人马兴田还是公司董事长以及总经理,其妻许冬瑾是公司的副董事以及副总经理,从股权结构来看,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全是康美的关联方,分别属马兴田、许冬瑾的控股公司。因而公司的董监高形同虚设,在利益面前,企业道德丧失,完全忘记当初建立企业的初心,另外会计人员也丧失其职业道德,与公司高管合谋,造就了这场特大的财务造假案。因此,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董监高应各司其职,形成制衡的局面,真正能够为企业谋发展,还要减少管理层对报表的干预,会计人员要遵守会计准则,保持职业道德,企业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二)加强处罚力度

盈余管理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能够按照自身需求调整利润。对于康美药业操纵的300亿来说,60万的顶格罚款,对相关人员处以不等额罚款和市场禁入措施,罚款金额较低,违法成本太低,这样的利益诱惑太大,大部分上市公司通过权衡利弊,依旧会选择盈余管理,在某种情形下,甚至铤而走险,直接选择舞弊。另外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对财务造假的处罚较轻,因而上市公司极容易走上经济犯罪的道路。

监督不能只有内部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所以应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才能从一定程度减少盈余管理的动机,避免财务造假的发生。康美药业之所以敢调整多项会计科目,从盈余管理变本加厉构成财务造假,首先说明监管的力度不够,其次,说明处罚力度不够,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审计师的监督,另外,证监会应对那些财务造假的公司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盈余管理的违法成本。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退市制度放宽了对非经营性损益的调整,大部分企业会通过利用政策的漏洞打“擦边球”,从而实现自身目的。这种行为很容易因为利益的诱惑,突破法律的底线,所以,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减少企业的投机条件。虽然随着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估计的程度在逐渐减少,但是会计处理中仍有许多需要职业判断的地方,例如减值准则的计提比例问题,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选择等。一旦有“估计”的成分在,管理层就可以操纵利润,由此,应加强会计政策的建设。上市公司存在造假问题的时候,损失最惨重的就是投资者,应该加强对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建立,从另一方面减少企业操纵利润甚至是财务造假。

(四)保证审计方法合理

因为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十分珍贵,并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应用更难以被发现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随之审计风险也会增加。首先,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上市公司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审计资源投入,搜集适当且充分的审计证据。尤其要结合近几年的财务信息、发展状况和经营情况等,关注盈余管理的各方面,从而识别出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程度。其次,审计师在财务报表的中立性和可靠性方面,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出发,把握容易出现盈余管理的项目,才能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成本。最后,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会计与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会计手段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方面,可以重点关注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资本化等项目;非会计手段主要通过构造真实交易等,重点关注债务重组、与关联方交易、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通过关注这些项目,再制定具体和合理的审计程序。审计师才能真正起到“看门人”的作用。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康美药业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得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环境下,盈余管理被滥用的程度很高,财务造假问题十分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盈余管理的手段愈加隐蔽,因此应从各个方面加强对盈余管理的防范。盈余管理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使盈余管理能够发挥正向的作用,减少投资者损失。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康美关联方盈余
关联方披露准则修订建议
独董被判连带赔款亿元,冤不冤
独董被判连带赔款亿元,冤不冤
康美药业的罪与罚谁人买单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探讨
ST康美:重启勇敢者的游戏
保监会加强监管:险资投资关联方的资产要披露
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