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材料如何促幼儿发展

2022-05-06 07:43江苏省无锡市锦程幼儿园邹沁言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树枝动手叶子

江苏省无锡市锦程幼儿园 邹沁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自然材料运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幼儿提高动手能力,更是让幼儿利用所学的知识,学会生活、感受生活的美。我们从幼儿的生活情境出发,以自然材料为途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将自然材料融入到幼儿区域活动中

区域活动时,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要想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玩”的想法,就要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实践证明,低结构化的自然材料非常受幼儿喜欢。

1.自然材料的收集

活动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在每个班级创设了“百宝箱”,走廊中也设置了更大的“百宝箱”,用来收集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自然材料作为低结构化的材料,幼儿在逛公园、踏青的时候就可以收集,不需要花费昂贵的价格去换取。这些自然材料需要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同时家长要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游戏材料的收集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材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时的视频、照片以及家长开放活动等让家长参观幼儿使用自然材料制作的作品,让他们看到自然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帮助,从而积极配合。

在收集自然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幼儿一起讨论、商量材料的特点与用处,为开展游戏活动奠定基础。收集的自然材料有的可以直接投入到区域活动中,有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发挥自然材料的最大功用。例如:一根长长的树枝,我们可以剪成一段一段,然后插在瓶中,加上装饰品;小班幼儿可以运用撕揉贴技能制作一盆春天的“桃花树”或冬天的“腊梅花”;中大班可用一段一段的小棒粘贴、绘画制作“会跳舞的小人”“爱运动的小人”等。

2.自然材料的选择

自然材料的种类繁多,有树枝、树叶、树桩、鹅卵石、松果、砖块、沙子、花瓣、石块、泥土、螺蛳壳、蚌壳等,这些随手可得的自然材料都是幼儿熟悉的。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能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迸发出创作灵感。

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选择自然材料实行“班本特色”,如本班特色以叶子、鹅卵石、树枝、沙子、螺蛳壳、蚌壳等作为主要研究和实施方向,则叶子可变作“涂色、拓印、绘画、添画”等的材料;鹅卵石可绘画也可放入建构区用于搭建,或者放入自然角用作装饰;树枝可用于制作进区插牌、“会跳舞和爱运动的小人”等;螺蛳壳、蚌壳体现了本土特色,蚌壳可用于创意画,螺蛳壳可用于制作帘子,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幼儿认识家乡的本土特色。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收集和使用自然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也可让幼儿到幼儿园走廊创建的“百宝箱”里选择自己需要的自然材料。

3.自然材料的投放

自然材料的投放会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所以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层次性非常重要。在活动中,同一材料可以变换不同形式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如“千变万化的叶子”主题活动中,第一次活动时幼儿只是运用涂色技能,给整片叶子涂上一种颜色,在教师提醒后,幼儿会将叶子会涂成彩虹色甚至渐变色;第二次活动时,幼儿会蘸取颜料将叶子拓印在纸上,或者选择油画棒、蜡笔、彩色铅笔等,体验不同笔触拓印的效果;第三次活动时,幼儿运用水彩笔或水粉开始在叶子上作画,会画出人物、天空、大地等;第四次活动时,幼儿会运用叶子进行“有趣的叶子粘贴画”,用各种造型的叶子拼出不同的东西,再进行添画。通过同一材料的不同形式,幼儿自主操作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一材料还要选时投放,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某些自然材料有着极高的兴趣,但部分自然材料幼儿玩过一段时间后就冷落在一旁了。比如在美术区域中投放的鹅卵石,幼儿刚开始对其兴趣较高,会在鹅卵石上用水彩笔、水粉等进行涂色、绘画,但很多幼儿玩过两次后就失去了兴趣。所以,对于幼儿不感兴趣的自然材料,教师可以取消或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投放,幼儿就又有兴趣了。

将自然材料融入到幼儿生活环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自然材料方面的知识,我们充分利用由幼儿亲自使用自然材料制作的物品作为墙饰、挂饰等进行环境布置,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多姿多彩的班级生活

自然材料是五彩斑斓的,带给幼儿无穷的创造力。我们班的环境创设大多以幼儿作品为主,而幼儿作品多是使用自然材料进行的各种创作,如:幼儿在石头上作画,画出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并用作自然角装饰和建构区搭建;用树叶进行涂色、拓印、绘画、拼贴、添画等,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灵活用于各类活动中。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粘、贴、撕、画等技能,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我班环境创设中,主题墙面、进区牌、区域挂饰、规则图等都是运用自然材料和幼儿作品相结合制作而成的。如主题墙面上有“树叶拓印”“我的小手”“我登上了长城”等;进区牌是一段段树枝,幼儿画出自己的头像粘贴在树枝上,显得有趣又生动。在“今天你吃了多少”中,幼儿运用树枝和轻泥制作了小棒插排,每次吃完点心后他们都会插好树枝代表自己吃了多少。自然材料让幼儿充满兴趣,使幼儿对新规则欣然接受。

2.丰富有趣的园内生活

园内生活离不开园内环境,适宜的园内环境创设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我园创设了以农村特色为主的“安吉游戏”:在开展的“户外自主游戏”中,材料有轮胎、木架、竹梯、竹架、瓦片、砖头等,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合作搭建玩的木架,充分发挥了动手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在“野外战斗游戏”中,材料有沙包、纸球、沙子、水等自然材料,幼儿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进行游戏,自己搬运沙包、为水枪加水等,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大动作发展,也锻炼了幼儿小肌肉发展,让幼儿的动手能力更上一层楼;在“沙水游戏”中,材料有水池、沙子、竹篮、竹竿、泥鳅、树枝、石头等,幼儿既可运用多种方法捉泥鳅,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塑造自己想塑造的东西;在“种植地观察写生”中,我们在园内和园外开辟了两大块种植园地,每个班级认领一块地,并由幼儿进行松土、播种、浇水、搭架子,也可开展各种活动,如自然植物写生、观察测量记录等;“自然养殖场”中养了些小动物乌龟、小鸡、小鸭、兔子等,幼儿可以参与动物的喂养、分娩和生长等。幼儿对自然材料的收集兴趣浓厚,为此后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3.放飞自由的自然生活

融入社会、贴近自然生活的活动更受幼儿喜爱。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如“挖红薯”活动,幼儿可以用准备好的材料或者直接用小手扒开泥土,挖出红薯那一刻不但有喜悦和成就感,还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春游、秋游、放风筝、踏青等活动,幼儿可以更接近大自然,用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经过调查发现,3%的家长会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自然材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40%的家长会利用周末带孩子到野外郊游或者野餐等;57%的家长根本没有这个意识,有些会直接做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有些忙于工作根本没空带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促进家园配合,让家长与孩子多些“亲子时间”,家长可以组织野外郊游、烧烤、野餐、亲子制作、亲子垂钓、写生等。在接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参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但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孩子产生“我很棒”“我很能干”的自豪感。

让幼儿走进社会、融入社会、体验社会、感悟社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进行活动,把活动移到大自然,可以充分发挥自然材料和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树枝动手叶子
我也来动手
猴叔叔剪树枝
树枝上的猫头鹰
叶子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没有一只鸟儿害怕树枝断裂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
Word Fun
树枝贝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