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育工作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2022-05-06 07:43天津市南开区第十三幼儿园屈桂宇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涵涵保育员牛奶

天津市南开区第十三幼儿园 屈桂宇

尝试期:克服困难,勇敢前行

2020年9月,我正式步入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人生第一次担任“保育员”这个职位。我自以为对理论知识胸有成竹,工作起来便会得心应手,可在实际运用中却显得那么力不从心——“老师,怎么叠衣服呀?”“老师,我的毛巾放在哪里?”“老师,你能帮我擦一下屁股吗?”“老师……”面对孩子们提出的一个个要求,我忙得焦头烂额。

“小屈,擦桌子要一肥两清(一次肥皂水、两次清水擦洗)!”“屈老师,这些区域材料摆放得不科学呀!”“小屈,你们班床底下的灰尘都没扫干净!”园领导和同事们不断发现问题——漏洞百出的我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面对繁重琐碎的保育工作,我显得手足无措:忘了打热水、没有开窗通风、碗碟没有消毒……忙碌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家里时已经累得身心疲惫,但我还是下决心一定要做好我的保育工作。吃完晚饭,我来不及休息,认真回想当天的工作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正。我翻阅并努力记忆保育员工作事项细目表,以便第二天能有条不紊地配合好主配班老师的教学工作。同时,我及时做好保育笔记,将每天的得与失记录下来,并把自己的实践感悟、主配班老师的点拨进行总结归纳。渐渐地,我的失误变得越来越少了,老师们也更加信任我了——手忙脚乱的“职场新手”终于在自我修正的反复尝试和动手操作中得以进步。

磨合期:辩证否定,敢于质疑

经过一个月的“摸爬滚打”,我终于熟悉了幼儿园一日保育流程——各环节能有序衔接,与主配班老师的配合日益默契。但是,保育员一天的工作量十分庞大,面对班级里琐碎的保育事项,我的精神时刻都在紧绷状态,连坐下来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提与孩子们有效互动了。

每当下班回家,疲倦的我只能通过“躺平”来恢复一天消耗的元气。日子久了,我对于这种只需付出体力劳动、无需脑力劳动的工作充满了质疑——只是为了达成眼前所能看到的目的而漫无目的地蛮干,纵使身体在行动,但脑子一直没有运转,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究竟能收获什么呢?那些在大学期间学过的学前教育理论,如果不经过实践的洗礼,就永远无法得到检验。

带着这些疑问,我陷入了沉思:如果仅将保育工作局限于清洁、消毒等常规工作,而忽略了保育工作的实质,淡化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就会背离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最终导致保育教师自我认同感降低、保育水平止步不前,难以适应保育教育的时代要求。

适应期:科学应对,提高实效

在进行了多次反思和分析之后,我对幼儿园保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一名合格的保育员不仅仅是按照要求完成一日任务,更需要透过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剖析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要站在有利于儿童持续发展的立场掌握恰当合理的教育方法,促使幼儿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健康成长。

我们班的涵涵小朋友特别不爱喝牛奶,每当喝早餐牛奶时,她都皱着眉头,迟迟不肯张口,直到全班小朋友吃完饭,她碗里满满的牛奶依旧纹丝未动。起初,为了加快送碗的速度,我不停地催促她快点喝,结果却适得其反,越催越慢,最后没办法只能把牛奶白白倒掉——不仅孩子没有补充到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宝贵的牛奶也被浪费掉了。于是,我尝试给她盛少量牛奶,但我发现即便奶量变少了,她仍然坚持不喝……静心思考后我发现自己只是局限于解决幼儿显露出来的表面问题,并没有站在儿童视角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一次早餐时,我特意留心观察了涵涵的进餐状态,发现她在喝牛奶时总是直勾勾地盯着牛奶表面的小气泡,或者玩弄手里的小点心,别的小朋友都在专注地吃饭,只有她在“玩”饭。通过一周时间的观察,我基本了解了涵涵不喝牛奶的原因——吃饭时缺乏一定的专注力和控制力,总是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最终不能按时吃完早餐。

了解了涵涵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针对她的性格特点和发展状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步帮助她解决不爱喝牛奶的问题。

1.利用卡通人物进行正面鼓励和引导

涵涵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白雪公主和巧虎,于是我对涵涵说:“白雪公主的皮肤很白,就是因为她从小喜欢喝牛奶哦,涵涵喝了牛奶也会变得和白雪公主一样漂亮啦!”“巧虎宝宝聪明伶俐,就是因为喝了很多牛奶哦!涵涵是不是也想变聪明呢?”美丽的卡通形象、动听的说服理由更能激发涵涵主动喝牛奶的欲望。涵涵忽闪着两只漂亮的大眼睛认真地听我说完话,然后高高兴兴地喝起了牛奶。

2.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尽管涵涵接受了喝牛奶这件事,但是喝牛奶的速度仍然很慢,于是我对她说:“你觉得你几口能喝完这杯牛奶?五口还是十口呢?”涵涵通常都会选择用较少的口数喝完牛奶。

3.利用奖励激发幼儿实现就餐目标

“今天做到‘光盘’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奖励哦!你是想要小奖贴还是玩具?”在奖励的诱惑下,涵涵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顺利完成喝牛奶的任务。

对于其他存在问题的幼儿,比如坐不住的、爱说话的、不睡午觉的、爱哭鼻子的……我也结合孩子们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成长期:恪守初心,革新进取

时光匆匆,从最初担任保育工作的不适应到如今的热情参与、积极探索;从重“教”轻“保”到真正树立起“保教合一”的专业理念,我不断尝试保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构建属于自己的创新型保教模式,在保证一日生活常规的同时,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用丰富有趣的游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

3~6岁幼儿经常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不易准确把握时间长短的概念。他们虽然对一日生活的基本流程比较熟悉,却不能真正实现每一环节的时间效率,尤其是在吃饭、喝水的时段,这种情况愈加明显——有的孩子吃饭时会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甚至一口都不吃。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而是尝试将抽象化的营养知识转化成具象化的、贴近生活的口头表述,尽量将饭桌上的食物描绘得生动有趣,比如把蔬菜比喻成超人、大王、大力士,从而激发幼儿的食欲,助力幼儿膳食营养均衡。

每次排队喝水时,总有一些小朋友一边喝水一边讲话,丝毫不在意后面的活动环节何时开展。起初,我会催促他们快一点,有时还会通过倒数“3、2、1”的方式引起他们的注意。可是,这些方法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能真正使幼儿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我将小朋友比作小树苗,水杯里的水则是他们的养料,看谁能既安静又快速地喝完,谁就能长得又高又壮,并在教室门口设置身高测量尺,引导孩子们主动测量自己的身高。孩子们看到这种新颖的形式一下来了兴致,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喝着水杯里的水……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配合,不仅能够遵守喝水常规,还提高了过渡时间的利用效率,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为幼儿成长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

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帮助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是完成保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当幼儿按时完成活动任务后,我会及时给予语言表彰或发放笑脸贴。我还绘制了宝贝一日生活习惯表,让幼儿在自己能做到的事项后面画上对号,没做到和做得不好的事项后面画上叉号,进行量化评比,评选出综合小标兵和单项小标兵并加以表扬,从而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和争先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奖励机制并非纯粹的人为控制,而是在了解班级幼儿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出幼儿常见的问题类型,并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幼儿提供解决方案。

3.自我激励,形成正确的保教价值取向

保育员能力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理性、客观的评价标准。由于保育员一日工作琐碎,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较低,园所也并没有专门的考核要求和培养目标来发展其业务素质,这就间接造成了保育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效果差,严重影响了保育质量。

因此,作为一名从事保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认为:要不断进行自我肯定和激励,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增强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要树立“保育也要讲科学”的正确价值取向,善于对每一项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坚定“保育工作无小事、事事皆学问”的理念,自觉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的理论知识作为行动指南,真正做到保教并重,从而不断促进幼儿的行为规范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涵涵保育员牛奶
软梯攀爬记
送牛奶
炫彩牛奶画
漳州市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探究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小小管理员
汉族
可汗
神奇的牛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