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孵化“美育活动”新样态

2022-05-06 07:4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中心幼儿园皇甫静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美育素养幼儿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中心幼儿园 皇甫静娟

核心素养的内核本质是聚焦于回归人的本性,注重时代性与发展性,体现了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聚焦核心素养,我园从外部资源的梳理以及内部生发力量的支持,用适宜的温度循序渐进地孵化“美育活动”新样态,不断开拓富有园本特色的美育活动目标和内容体系。传统的三维目标中,更多注重美育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的培养,然而从三维目标体系到核心素养的大幅度跨越中,美育活动的价值追求更加生动而深远,更加关注幼儿真善美、社会性发展以及人文底蕴、济世情怀的生根发芽。值得肯定的是,我园依托“亲自然课程”将美育活动和自然资源紧密融合,充分挖掘我园周边丰富的自然、乡土和人文资源,促使幼儿在美育活动的熏染下收获身体和心灵的全面成长。

联结自然资源,酝酿审美情趣

我园地处半山区,隶属全国文明乡镇——东吴镇,周边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可以作为我园美育活动的依托。在美育活动中,多元化的自然资源引领幼儿激情盎然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关注其色彩和形态方面的特征,并从中酝酿对大自然美的情趣和感受。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难以明辨社会人文和世态美丑,而旖旎的风景和淳朴的乡情是开启幼儿美育启蒙的最佳选择。

1.行印远足,浸润自然

幼儿是用感官来探索和感受世界的,多彩的颜色和悦耳的声音都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我园提倡“行印远足”的美育活动,园所周边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都是孩子们宝贵的远足资源。东吴生态园、小白塔古道、勤勇村以及天童森林公园等地方充盈着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帮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感知经验,进而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提供素材。

2.美化资源,助力绿色

在远足活动中,大自然的瑰丽让幼儿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形成过程中,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的关系也拓展了幼儿对于将美育和“绿色循环”的融合关系。基于这种理念,我园“周三绿色之行”的活动应运而生。当天,幼儿会根据提前预设的内容在户外收集玉米芯、贝壳、树枝等自然物。最后,收集的自然物在孩子们的手里摇身一变成为了富有美感的装饰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艺术想象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和发展。这些废旧自然物改造后的装饰品也成为了我园积分兑换的礼品,这样的循环更是促进了幼儿成就感的获得。

3.唤醒创造,夯实美养

大自然这本书饱含美学精髓,幼儿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参与到美育活动中,同时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想和感受。在亲自然课程的推动下,我园每学期都会结合季节特色应时应景地开展“自然节活动”。在本次“自然为书,天性为师”的自然节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用了富有灵性、个性色彩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受。例如,在小班活动“大自然的服饰”中,幼儿放眼寻找园内植物的不同色彩,并吻合镂空的区域为自己的头像穿上靓丽的服饰;在中班活动“大自然扎染拓印”中,幼儿巧妙而又创意地利用蔬果汁的色彩进行创意涂鸦和绘画制作——艺术化的平台让孩子们畅所欲想、放飞童心。

丰盈雅美情怀,笃定文化自信

聚焦核心素养的美育活动除了关注幼儿的审美认知、情感需求之外,更加关注幼儿的雅美情怀和人文积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乡景写生、欣赏民俗活动以及主题式童言童绘等多元路径助推幼儿阶段性、连贯性地逐步形成家国情怀以及文化自信的萌芽,夯实人文环境中的美育积淀。

1.萌娃视角,捕捉乡景

享誉中国的千年古刹天童寺和我园毗邻,该古建筑富有线条、空间、色彩以及比例的美感,不管是外观还是内涵,均折射出一定的文化和审美价值,是比较典型的古文化建筑。虽然幼儿的鉴赏能力有限,但是丝毫阻挡不了他们对于古建筑强烈的好奇心。为了进一步支持幼儿在对建筑的审美范畴内获得直觉、想象、顿悟的感性思维方式,我园组织聚焦萌娃视角的美育活动“我眼中的天童寺”“小白塔”“童绘东吴文化广场”等系列写生活动,幼儿稚嫩却又细致的笔触精雕细琢地描绘着家乡的建筑形态——这也是一种具体、生动、有趣的艺术表达过程,为幼儿爱家乡乃至爱国家的济世情怀种子的萌芽孕育肥沃的土壤。

2.民俗采风,传承文化

东吴镇人杰地灵的人文氛围孕育出富有文化内涵且淳朴丰厚的民风民俗。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些民俗资源的浸润体验中,我园幼儿对民间艺术采风有着深深的向往和热爱。在每年一次的“东吴庙会”上,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捕捉着庙会的艺术元素。此外,在我园家长资源中,“民间工匠”更是卧虎藏龙,我们邀请这些“能工巧匠”为幼儿传授民间艺术的制作工序,例如“剪纸”“皮影戏”“瓦片画”等。在多渠道的民俗采风活动中,幼儿对于家乡文化基因的传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

3.童言童绘,多维评价

聚焦核心素养的评价,我们尽可能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一位幼儿,重视幼儿创作过程的评价,分别从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美育活动中,幼儿艺术创作中的童言童绘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想象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溯源。《指南》更是肯定了幼儿对于世界的理解有着独特的视角——具有泛灵和朴实的特点。所以,过程导向的评价体系不以传统的“像与不像”的审美标准限制幼儿驰骋的思维,而是关注幼儿情感价值、主动性和专注性的体现。例如,在“童绘园徽”的活动中,大班幼儿回顾自己三年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他们用专注的精神诠释了对这份成长经历的珍视,用童心视角绘出了幼儿园园徽图标,道出了心底那份对幼儿园难分难舍的情感。

推行互助合作,挖掘美育内涵

幼儿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他们成长的足迹就是一段不断社会化的漫长经历,社会化的模式让幼儿更加游刃有余地学会学习,互助和合作的模式让幼儿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更加四通八达。核心素养下“学会学习”“社会参与”的品质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公共馆混班,创美你言我语

我园公共馆之“石头馆”和“树枝馆”打破了自己班级原有的活动区域,取而代之的是混班的模式,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多元教学风格和经验的老师均可以感受到来自于“陌生人”的创作和想法,激发了幼儿不同灵感的产生。例如“绘说话的石头”创美活动、“石头互换”分享活动——幼儿带着不同的素材需求愿意向初次见面的同伴提出想法,彼此交流在“创美”过程中的意见,展示自己关于美的感悟。混班形式的公共馆美育活动联结了不同个体经验的融合和创生,借力不同场域生发活动。

2.家长资源互通,参与式体验

在美育活动中,家长资源的互通促使幼儿和其他幼儿的父母或者长辈进行互动,以此盘活家长资源。从而诉求的对象从自己的爸爸妈妈变成了别人的爸爸妈妈,幼儿促使幼儿在参与式美育活动中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在“醉美东吴,老底子手艺”活动中,外婆、奶奶级别的家长热情地介绍民俗民艺作品,激发幼儿感受传统美学文化的精髓;在“东东环保馆”的作品制作中,幼儿和其他幼儿家长合作完成作品,在从陌生感到热络感的转变过程中,其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发展。

展望美好愿景,期待共生共长

聚焦核心素养的美育活动,让我们重新梳理了关于美育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落脚点和着重点,同时结合我园亲自然课程的办园特色,进一步落实了核心素养和课程活动的关系。此次我园美育活动的体系变革虽然是小试牛刀,但效能显现——美育活动整合了“幼儿终身发展”的理念,融合其他学科、人文情怀和艺术创作、欣赏、立德树人以及社会化发展等多样态价值元素。美育活动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协同理念、明晰目标和探索方法的过程,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儿童在多元化的游戏活动中去发现、去成长。

猜你喜欢
美育素养幼儿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