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 年新疆伊吾县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

2022-05-07 07:11罗生金
中国动物检疫 2022年5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牛羊

张 军,罗生金

(1.伊吾县畜牧工作服务中心,新疆伊吾 839300;2.哈密市畜牧工作站,新疆哈密 8390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1],以牛、羊、猪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侵害动物生殖系统,以母畜流产或不孕,公畜关节炎、睾丸炎等为主要特征[2]。布鲁氏菌感染宿主需要4 个步骤,即粘附、入侵、建立和传播[3]。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须通报动物疫病名录[4]。我国人畜间布病疫情目前仍时有发生,畜间防控按二类动物疫病管理。依据新疆《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 年)》,伊吾县属于家畜布病防治二类地区,对牛羊实施检疫净化。近年来,动物及其产品调运和流通频繁,部分区域布病疫情出现反弹并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伊吾县位于新疆东北部,东天山北麓,东北部淖毛湖镇与蒙古国交界,西部与巴里坤县相邻,南部与哈密市伊州区隔山相望。畜牧业以牛、羊、骆驼养殖为主,饲养方式以散养代牧为主,规模养殖为辅。全县各类牲畜年末存栏10.92 万头(只),出栏11.72 万头(只),是新疆21 个牧业县之一。2017 年哈密市在辖区内全面启动布病净化工作。为掌握布病净化效果,本研究对新疆伊吾县2017—2021 年连续5 年的牛羊布病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期为当地布病净化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17—2021 年,分别于每年春季(3 月10 日—4 月20 日)、秋季(9 月10 日—10 月10 日),对伊吾县辖区内6 个乡镇、1 个开发区存栏的所有羊牛抽样,制备血清,-20 ℃保存待检。

1.2 主要诊断材料与试剂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所需抗原、布病标准阳性血清、布病标准阴性血清,购自青岛立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温箱(型号SHP-250),购自上海鸿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低速离心机(型号MPL-DL-5-10B),购自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布病快速检测试剂卡,购自莱博生物公司。

1.3 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要求,采用RBT 方法进行样品初筛,初筛阳性样品再利用SAT 方法进行血清学确诊。

1.4 判断标准

1.4.1 RBT 初筛 被检血清与抗原混合4 min内,凡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者判定为阳性(+),无凝集现象且反应混合液呈均匀粉红色者判定为阴性(-)[5]。

1.4.2 SAT 确诊 受检血样出现“-”时,判断为阴性。牛血清滴度1:100 出现“++”为阳性,1:50出现“++”为可疑;羊血清受检血样滴度1:50 出现“++”及以上凝集现象时,判断为阳性;受检血样滴度1:25 出现“++”凝集现象时,判断为可疑;可疑牛羊30 d 后重新采集检测,如仍为可疑,判断为阳性。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 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ASS 16.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

2017—2021 年,在伊吾县6 个乡镇 和1 个开发区(2020—2021 年采样)的养殖场户,共采集牛羊血清样品 1 040 792 份,共检出阳性样品7 005 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67%。其中:羊血清891 051 份,检出阳性5 892 份,平均阳性率为0.66%;牛血清149 741 份,检出阳性1 113 份,平均阳性率为0.74%(表1)。

2.2 不同年份

2017 年未净化前,牛羊布病平均阳性率为1.27%,采取以监测、扑杀为主的综合防控人为干预措施后,2018—2021 年布病平均阳性率分别降至0.49%、0.54%、0.30%、0.60%(表2),净化前后的平均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净化后各年份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2017—2021 伊吾县牛羊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

2.3 不同季节

2017—2021 年,羊春季布病血清阳性率为0.82%,秋季为0.46%(表3),差异显著(P<0.05)。牛春季布病血清阳性率为0.91%,秋季为0.58%(表4),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牛羊布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

表3 2017—2021 伊吾县羊春秋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

表4 2017—2021 伊吾县牛春秋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

2.4 不同养殖类型

不同养殖类型统计结果(表5)显示:规模牛场5 年来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散养户阳性率为0.76%,两者差异显著(P<0.05);规模羊场布病平均阳性率为0.14%,而散养户为0.67%,两者差异同样显著(P<0.05)。

表5 2017—2021 伊吾县不同养殖类型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

2.5 不同区域

不同乡镇统计结果(表6)显示:羊布病平均阳性率较高的乡镇是苇子峡乡(3.18%)、盐池镇(1.12%)和淖毛湖镇(1.00%),与其余3 个乡镇(0.18%~0.62%)相比差异显著(P<0.05);牛布病平均阳性率最高的是盐池镇(1.54%),与其余5 个乡镇(0.07%~0.50%)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布病净化后,下马崖乡2019 年后,苇子峡乡2020 年后,均未有牛阳性检出(表7),表明伊吾县牛布病的流行范围正在逐步缩小。

表6 2017—2021 伊吾县各乡镇牛羊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

表7 2017—2021 伊吾县不同乡镇牛、羊布病阳性率分布情况

3 讨论

连续5 年的监测结果显示,伊吾县羊阳性率为0.66%,还未达到国家稳定控制标准,牛阳性率为0.74%,达到了国家县级稳定控制标准,说明伊吾县布病净化与国家布病净化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疫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

自伊吾县开展布病净化以来,牛羊布病平均阳性率由2017 年的1.27%下降至2021 年的0.67%(P<0.05),说明伊吾县采取的以监测、扑杀为主的综合防控人为干预措施以及防控宣传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 年以来,伊吾县全面实施布病净化,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送科技下乡活动,聘请畜牧兽医专家开展动物防疫法相关法律规范宣传,开展布病防控技术讲座,县乡卫生部门和动物防疫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开展人间布病康复干预,提高了养殖场户对布病的认知度,全面提升了布病综合防控力度。

季节统计数据显示,牛羊春季布病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秋季(P<0.05),表明牛羊布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春季是高发季节,这与杨丽娟[6]的观点一致。在草原畜牧业条件下,春季牛羊处于产羔(犊)高峰期,且牛羊普遍存在膘情差、体质瘦弱情况,抵抗力差,受感染母畜分娩或流产时携带大量的布鲁氏菌随产道排出,因而感染风险增高。建议在牛羊产犊、产羔前及集中配种前抽血检测,这对于控制牛羊布病具有积极意义。

散养户布病阳性率明显高于规模场(P<0.05)。其原因可能在于规模养殖场长期舍饲养殖,投入高,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消毒防疫,坚持自繁自养,每次引进牛羊都严格遵守隔离措施,布病防控取得良好效果,而散养户在这些方面明显不如规模场[7]。

布病阳性率较低的前山乡属于全年四季轮牧类型,牲畜流动性较少;而阳性率较高的盐池镇、淖毛湖镇采用“冷季舍饲+暖季放牧”方式,牲畜流动性大,与病原菌接触的概率会增加[8]。下马崖乡、苇子峡乡比较封闭,牛流动性小,2020 年以后未再检出阳性牛。由此可见,在牧区疫源地,牲畜的流动性与布病流行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要加强疫源的控制和根除。布病污染严重的区域,建议开展连年监测,筛出阳性牛羊,对所有检出的阳性病畜及其流产胎儿、胎衣和排泄物等,一律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定期清理饲养圈舍,对疫源地进行定期消毒,牲畜粪便要做生物学发酵处理;同时要加强牛羊的移动监管,严格限制活畜从一类地区向二类地区流动,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必须从非疫区引进动物,且在当地进行检测为阴性畜,到达目的地严格执行落地报告制度,引进动物隔离观察21 d,经检测布病阴性方可混群饲养。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推动实现布病净化目标。

4 结论

监测表明,伊吾县牛羊布病净化效果显著,流行率大幅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布病流行范围逐步缩小,但部分区域牛羊布病流行率下降不明显,布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春季高发季节。因此,需要继续加大牛羊布病监测和防控力度,重点做好高发季节和高风险区域的布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布病净化,力争早日达到国家净化标准。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牛羊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草原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