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政治经济学》多维实践性教学模式再思考

2022-05-10 01:35新疆科技学院王瑾瑾王彦发卢秀茹尹玥岚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文科教学模式

■ 新疆科技学院 王瑾瑾 王彦发 卢秀茹 尹玥岚

■ 河北农业大学 卢秀茹

“新文科”最早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其具体含义可界定为: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依托新技术重组传统文科,融入新技术,通过文理交叉,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2019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提出“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以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同时针对课程建设,高教司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经济学是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改革背景下,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新的科学技术与该课程教学结合,是“新文科”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推动“新文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高质量改革,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1 《政治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概况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既是当前高等教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先行必修课,《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整个经济学科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学门类中各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学生学习兴趣欠缺

《政治经济学》课程大多是在学生大一学期开设,此阶段的大学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都有较高的热情和希望,但是随着这门课程的深入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距离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资本主义社会,再加上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让不少学生从心理上抵触该课程,甚至渐渐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仅影响这门课程的教与学,对未来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1.2.2 教师教学热情不足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现行教师队伍中,尤其是年轻教师,普遍存在喜欢讲授《西方经济学》,而不情愿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教师认为《政治经济学》内容枯燥,逻辑关系复杂,因此备课难度较大,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这门课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欠缺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不足。

1.2.3 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主要应用单线的“填鸭式”讲授法,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记忆,通过期末考试即可,无法实现学生对经济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无法实现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指导实践的培养目标。

1.2.4 考核方式单一

现有的《政治经济学》的考核方式大都集中于传统的闭卷考试,题型构成较单一,多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辨析题、简答题及论述题。无疑,这样的题型可以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分析,但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更无法体现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课程中涉及的方法论的理解程度,与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2 《政治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析

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减少教师大量基础性重复授课,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符合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以雨课堂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学习活动与信息技术结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案例教学、PBL、对分课堂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进行。

2.1 《政治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2.1.1 设计思路

如图1所示,结合新文科建设的含义,从教学理念出发,以“课程思政+专业课”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模式的设计。在此基础上,从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价值塑造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进行设计,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在传统线下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并利用雨课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通过教学,对学生考查标准进行优化,除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外,更要考查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所包含的方法论的应用,以及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等的全面提升程度。

图1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2.1.2 具体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以“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以及课外拓展四个方面,对《政治经济学》课程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其中,课堂教学是指在线下教室中,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授课,并结合实践教学,具体模式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①为课堂教学雨课堂应用部分;②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部分;③为雨课堂在混合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图2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2.2 以“货币转化为资本”为例开展混合教学

2.2.1 课前预习

中国大学MOOC现有江西财经大学开设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将其中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的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授课视频,导入到雨课堂,推送至学生手机端,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2.2.2 课堂教学

(1)雨课堂的应用。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授课教师可以将预习情况总结分析后,将结果呈现至授课幻灯片中,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预习情况以及自己与班级同学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差距和进步空间。紧接着,向学生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货币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实践教学的实施。授课教师准备100元人民币、衣服、生产工具(如剪刀、针线、画笔等)、水杯、布料等其他商品作为教具带到课堂中。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分为两个环节进行。

提问: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购买过程,并思考在这两个环节,同学之间交换的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第一个环节:邀请两位同学上讲台,A同学扮演售货员,B同学扮演消费者,将100元人民币交至B同学手中,同时,将衣服、水杯和布料等交至A同学手中。由B同学自愿选择购买所需商品,A同学将100元交至B同学手中,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第二个环节:请B同学继续留在讲台上,询问其在购买到这些商品(假定为布料)后下一步的打算,是选择把布料拿回家使用,还是进一步加工成衣服后卖出去呢?如果B同学选择将所选加工成衣服卖出去,进一步要求B同学省略加工过程,直接将衣服卖出去,请问他会以什么价格将这件衣服卖出去?此价格与100元人民币进行比较。如果要B同学选择将布料拿回家使用,活动到此为止。

至此,实践活动全部完成。由观看学生对两个活动环节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后由任课教师总结,发现:在第一个环节,从整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从A同学手中到了B同学手中,100元人民币从B同学手中到了A同学手中,实现了“商品—货币—商品”的转换,货币在交易过程中起到了交换媒介的作用。如果B同学选择将布料进行加工,加工成衣服后出售,这一切就发生了变化。人是理性的,基于这一假设,B同学会选择高于100元的价格将由布料加工而来的衣服进行出售,假定为150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B同学赚得了50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现了“货币1—商品—货币2”的转化,且货币2在价值上大于货币1,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通过上述实践环节,在雨课堂幻灯片中展示“WG-W”和“G-W-G’”两个公式,要求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过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帮助同学理解“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这一概念,加深同学们对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解。

2.2.3 课后复习

在课后,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结合“货币转化为资本”,谈谈现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是否存在资本的增值过程,如果存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资本增值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要求同学分组搜集资料并讨论,形成文字报告在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交,任课老师一对一进行评价分析,要求各小组在下节课上课前进行展示与分享,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实现知识外溢的目标。

2.2.4 课外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以所学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为思想引领,参与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参与乡村扶贫、进行实地调研、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等。学生可在课余和假期时间,或利用学校的假期实践活动,或自发组织,参与所在地区偏远贫困农村扶贫工作,与当地贫困学生建立帮扶关系,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融入助人的活动中,提升育人实效。引导学生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武装头脑,参与到所在社区或者乡镇的基层党建工作中,切身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结论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运用雨课堂,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修养,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挖掘提炼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该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该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比如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强国战略以及相关国际国内经济现实问题,利用翻转课堂或者课堂讨论等方式,丰富混合式教学实现形式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就业和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文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