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

2022-05-10 01:35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沈报春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批判性

■ 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洪 亮 沈报春 李 璠

1 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批判性思维工具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1 基于《药事管理学》课程特点的要求

由于《药事管理学》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药事法律条款及政策规章,对于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抽象和晦涩,难以形成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加之目前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太过注重对具体法规条款的说文解字和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和概念的死记硬背而早就深受诟病,课堂沉闷,学生兴趣不高。

1.2 基于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基于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得到“具有不止一个可能的合理结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思路,从寻找最符合理论要求的“标准答案”到寻求在现实条件约束下的“最优解”。这一过程的实现,既包括了基本的事实判断,同时也包括了大量的价值判断。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大多经过长期、规范的自然科学课程和实验训练,对于事实判断较为擅长,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文社科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对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所需要的价值判断则缺乏经验,常常导致偏见、保守、狭隘、顽固等。

1.3 基于多学科、多角度综合性思考的要求

《药事管理学》案例常会涉及不同的角色,如在药品行政监督案例中,有行政执法人员的角色和执法对象(行政相对人)的角色;在与药品相关民事或刑事案例中,有来自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的角色,包括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原告、被告、证人、利益相关方等。不同角色为维护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对同一问题通常持有相互冲突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具有打破学科边界和“信念保持”的心理倾向,拓展广阔视野,包容对立观点,使观点服从于事实,形成对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分析和判断力。

2 教学内容探索: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案例

2.1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目标的设计符合批判性思维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第二,设计一些基于问题的教学。我们把批判性思维引入到解决药品管理的实际问题中。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第三,开展多案例、多角度的分析教学。这样既增加了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也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可理解程度。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三种角色。(1)教练:通过循循善诱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和严密的思考;(2)导演: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实现思、学、练、用相结合;(3)主持人:营造开放自主的讨论环境,激发同学们参与讨论的热情。

2.2 编写《药事管理学》案例库

有足够的优质教学案例是开展《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好的教学案例在内容上必须经过认真筛选和精心编排,至少应包括:教学目标、案例正文、相关法规及知识要点、案例分析、启示和思考题等内容并进行主题归纳。在案例设计过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要素,其中既包括了发散性思维训练:通过合理设计问题,鼓励大胆的假设和开放性思考,构造新的思维范式;也包括了收敛性思维训练:对已有观点进行分析评价,澄清错误观点,选择合理化解决方案等。

3 教学过程与方法: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案例讨论

3.1 组建“合作式自主学习小组”

《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学习过程是“合作式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分组注意男女生搭配的问题,每组同学应以5~7人为最佳,人数过少则每人负担过重,人数过多则会存在部分同学参与度不高的现象。由每组推举一人作为“合作式学习小组”的组长,该角色即与教师沟通的联系人、组织本组同学的召集人和作为学习讨论过程中的主持人。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情感、心理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分组学习的附带效果是督促学生不缺勤,认真准备各自分摊的任务,每个学生的表现在小组中一目了然。

3.2 布置学习任务

案例学习任务可以来自教学辅导资料:《药事管理案例与学习指导》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近期热点和典型事例自由选择,学习任务要明确学习的内容、要求、目的、展示的方式等。对学习内容的布置有利于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法规,为了完成案例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应教科书上的学习内容充分理解和把握,还需要对相关章节的前沿思想和学术问题有所涉及,甚至还要站在多个角度上进行思考和提问,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能够比较容易的完成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教学要求。

3.3 学习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场所进行小组讨论,并可以通过互联网、杂志期刊、新闻媒体、学术专著和专家访谈等去主动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从而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这一过程的主要步骤包括:(1)阅读案例材料,发现其中的问题;(2)脑力激荡,自由探讨;(3)收集证据,梳理形成观点;(4)反思、质疑,考虑不同观点,辨伪存真;(5)达成共识,形成团队集体智慧。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寻求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由,确定并紧紧围绕主要问题或结论,尽可能进行清楚准确的语言表达,避免误解,为观点提供支持证据,多角度考虑问题,反思和打磨自己的观点。

3.4 学习汇报与成果演示

在学生进行正式课堂演示之前,学习小组成员应首先在交流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与教师沟通确定切入角度、呈现方式,由教师对课堂演示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把关,避免由于学生演示的随意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终由学习小组推选一名或多名学生做主题报告,学习汇报的形式包括:短文、报告、论文、PPT、演讲、视频短片和小品等。通过学习小组的课堂演示,可以完整的查看学生在课后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在听取学生报告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也可以认真听取、积极发言讨论,达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4 教学评价机制: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表现评价

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学习成绩的考核应贯穿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教学团队经过长期实践,最终确定了将团队表现、个人贡献和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对三类评价指标赋予科学的权重和客观的评价标准。而将非考试部分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权重提高到40%~50%,则能够从考评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影响,使其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依靠考试前的“突击”。学生表现评价重点关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形成认知、创造知识、解决问题、合理决策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具体评价内容和分值见表1。

表1 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评价表

5 总结

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实施以来,课程教学团队努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机制上引入批判性思维的要素。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教给学生批判性思维技巧、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为目标,为学生设计多角度、多方式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让参与课程的学生都特别强烈地感受到与传统“满堂灌”的本质差异,启迪了更加深入的理性思考,获得了主动进行知识探究的信息和动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会学习、创新学习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药事管理学批判性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更年期安全用药四个“药事”需谨记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药事管理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探讨
浅谈管理学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