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

2022-05-10 01:35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雪琴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理学专业课中华

■ 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雪琴

1 管理学课程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意义

泱泱中华,五千年古国文化,渗透着繁多精彩的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值得传承,比如中国古代关于道德修养所讲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对于人的品格塑造有积极的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管理学》的教学全过程,适当渗透优秀中华文化的思政元素,不仅对于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 管理学课程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现状

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回收有效4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2%。

2.1 学校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

在调研中涉及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统计为:有关课程学习情况,有52.8%的学生表示“未学习过传统文化类课程”,有35.4%的学生表示“学习过传统文化类课程”,有11.8%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太确定是否学习过传统文化类课程”(图1)。而在回答未选修传统文化课程的原因选项中,有12.8%的学生表示“学校并没有开设传统文化类课程”,有73.4%的学生表示“学校传统文化类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高”,有13.8%的学生表示“自己没选到传统文化类课程”(图2)。

图1 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学习情况

图2 未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因

从以上统计结果能看出,高校层面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高,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当然就泰州地区高校来看,也有高校的一些实际情况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比如有学校近期的重点工作是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学工作合格评估,那么全校的工作重心自然会出现以“迎评”为中心,其他工作会放缓进行。还有高校可能在忙学校合并等发展问题,整个学校工作重点就有明显的偏向性。另外,高校对网络新媒体运用不够充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有些单一,主要是开设少数专业课、选修课及讲座等,学生不能多渠道获取资源信息。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工作中落实力度需要提高

《管理学》课程在经管类专业是专业基础课,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多开设,比如《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但是从调研情况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有待提高。学生在管理学课程内学习传统文化调研显示:有19.8%的学生表示“课程中基本上不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55.4%的学生表示“专业课老师在少部分章节讲解过程中会提及传统文化知识”,有24.8%的学生表示“课程教学中老师会就管理知识点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举例分析讲解”(图3)。

图3 管理学课程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从调研可看出,现在高校在管理学课程中还是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但是深度不够,具体方式略显单一。管理学课程在本科院校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课时相对其他专业课程相对会少些,然而课程包括的内容很丰富。老师会着重把课程知识点在课堂上讲全,辅以少数经典的案例分析,课堂中不能说没有传统文化教育,但教学方式手段传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不佳。

高校专业课教师很多是理工科背景,对中华传统文化缺少系统的学习或者培训,自身文化素养也有待提高;再加上平时教学、科研、班主任等各项任务繁杂,对所教的课程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会有心无力。如何找到切入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知识点相结合,对于高校很多年轻教师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高校管理学课程内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3 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够

在调研中涉及大学期间是否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学习的统计为:有76.8%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11.4%的学生表示“学习过传统文化知识可有可无”,有11.8%的学生表示“没有必要学习过传统文化知识”(如图4所示)。而在回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选项中,有52.8%的学生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有33.4%的学生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比较重要作用”,有13.8%的学生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不是太大”(如图5所示)。

图4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学习的必要性

图5 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从以上数据能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也觉得很有必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实际学习过程中自身的热情与投入并不是太高,当然这有很多原因,比如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课程体系,还有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家对于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等会更重视,学习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功利性。再者,现今“00后”的大学喜欢看日本动漫、关注流量明星,从小接触网络比较早,会受到多种渠道下不同文化的冲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与学习不够,另外由于应试的影响,除考纲外的中国经典名著或诗词学习热情不高,多少会对思想价值观有些影响,因而对于现今的课程思政融入加大了难度。

3 管理学课程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路径措施

3.1 学校领导班子重视,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要解决“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各部分才能思想统一,从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工作计划并有相应的考核体系,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其次,根据管理学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拔优秀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系列培训,拓宽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同进还可以适当邀请在全国或地方有影响力文化名人、学者等来学校开办讲座。再次,学校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努力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比如校园微信公众号、网络社交平台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浸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3.2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调动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专业课教师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起到很好的思政育人效果,这无疑对老师是具有挑战性的。因而,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加教学改革方面经费投入。在平时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中不要流于形式而应落到实处,比如不仅应检查专业课老师在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中是否有思政元素,更应该为老师组建教学团队、提供应教学资源、创造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改变教学观念、创新育人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音视频与案例分析相配合或者是情景模拟的演示,尽可能把中华传统文化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让同学们接受,培养能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人才。

3.3 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性,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

教书育人的过程不是单向的行为,如果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不配合,即便老师再努力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用管理沟通的知识来说,这是一个双向沟通过程,需要高校学生发挥主动能力性、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才会重视并利用空余时间主动浏览、阅读经典。从调研来看很多学生由于中学应试的压力,非考试范围的经典作品基本没有读过,更需要引导他们阅读经典、爱上经典,比如可以在学生社团或社会实践中增加传统文化项目,既丰富课余时间、弥补不足,又能进一步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

猜你喜欢
管理学专业课中华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管理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