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脉护心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2022-05-17 05:33蔡正轩
中医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通脉化瘀证候

蔡正轩

(伊川县中医院内五病区,河南 伊川 471000)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若该病病情持续发展,会导致心功能或结构因缺氧或供血不足发生异常,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形成以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状,最终诱发心力衰竭[1]。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单纯西药治疗该病仍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多;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心肌功能,优势互补,提高治疗疗效[3-4]。2018年7月—2020年3月,笔者采用化瘀通脉护心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59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伊川县中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8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48~72岁,平均(58.93±2.68)岁;病程4~12年,平均(6.71±1.10)年;心功能分级为Ⅱ级36例,Ⅲ级23例。对照组59例,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52~71岁,平均(59.12±2.55)岁;病程6~11年,平均(6.60±1.05)年;心功能分级为Ⅱ级39例,Ⅲ级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心脏病学》[5]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和心功能分级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气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或Ⅲ级者;③经伊川县中医院伦理协会批准同意者;④本人及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高血压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者;②合并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急性心力衰竭者;④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⑤近期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改善心室重塑等常规治疗;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由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H20073969,20 mg×30片),1片/次,3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通脉护心汤,药物组成:党参15 g,猪苓10 g,桃仁9 g,生黄芪15 g,泽泻10 g,当归尾10 g,炒白术15 g,丹参10 g,茯苓15 g,红花9 g,炙甘草6 g。加减:手心脚心发汗严重者,加生地黄10 g、白芍10 g;冷汗较多者,加附子10 g、干姜6 g。1剂/d,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中医证候积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对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水肿、舌质暗淡、脉细涩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②心功能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③实验室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7]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水平。④生活质量:按照生活质量量表[8]进行评估,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⑤6 min步行距离:在平坦地面划出30.5 m直线距离,患者于其间往返,记录6 min步行距离,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标准。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90%,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水肿、舌质暗淡和脉细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两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8.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AngⅡ、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8.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两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

8.6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对比

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6。

表6 两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对比

9 讨 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出现的较为复杂的综合症状,冠心病是其主要诱因,冠心病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心脏无法满足机体运行所需要的血液,因此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和肢体水肿等临床症状,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7]。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无法完全控制疾病进展,且不良反应多,患者依从性差。中医学古籍中并无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记载,但其临床症状和“水肿”“心痹”“喘证”“心悸”等的描述非常相似[9]。中医学认为,该病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虽在心,但和肺、脾、肾等密切相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老年群体为主,该人群年老体衰,脏腑精气不足,阴阳气血亏虚,无力推动气血津液,导致心肾阳虚,血行瘀阻,心失濡养,发为胸痛、心悸;若气阳亏虚导致水液失于温化、输布,发为肢体水肿[10]。可见,气血、阴阳、脏腑失调为该病的病理基础,瘀血阻滞脉络为发病的中心环节。基于此,应治以益气活血、通脉利水之法[11-13]。

化瘀通脉护心汤方中生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益气升阳以治本;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之效;茯苓健脾益胃,利尿消肿;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泽泻利水渗湿;猪苓利水渗湿,解热止渴;桃仁活血化瘀;当归尾破血逐瘀;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炙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合理,共奏益气固表、利水消肿、通络活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14-15]显示,党参可有效保护心肌细胞,具有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微循环等多种作用。研究[16]显示,猪苓能提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疗效,降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研究[17]表明,丹参的多种有效活性成分丹参酮ⅡA、多酚酸B等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水肿、舌质暗淡和脉细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两组化瘀通脉护心汤可以改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AngⅡ是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发展起加速作用。BNP是一种肽类激素,由心室产生,当心室血容量增加时,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显著升高,因此,临床常将血清BNP水平作为判定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ngⅡ、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化瘀通脉护心汤可改善心室血容量。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在现阶段尚无法完全治愈,因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重要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表明化瘀通脉护心汤能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此和陈东方等[19]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化瘀通脉护心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清AngⅡ、BNP含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通脉化瘀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通脉养心丸对ApoE-/-小鼠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