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入境,识字如润物无声

2022-05-19 18:54许慧芝
文理导航 2022年18期
关键词:随文识字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许慧芝

【摘  要】随文识字是一种适用于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活动,依托文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认识和理解生字,达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识字教学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是学好语文的首要因素;对低年级的教师来说,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首先,识字教学能够促进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科学研究表明,汉字是由音、形、义组成,学习需要左右脑同时作用。不仅如此,在进行汉字书写时,手、脑等身体器官也开始运作,学生的智力在其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其次,识字教学能够促进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口头语使用的频率较高,而书面语相对而言较少。书面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汉字的学习,识字有利于学生将口头语逐渐向书面语转化,实现语言能力的真正提高。再次,识字教学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奠定基础。识字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识字量的积累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扫清了障碍,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后,识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汉字本身就具备一种独特的美,汉字的学习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与文化的认同感。

一、随文识字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内涵

随文识字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文本中认识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生字的含义。随文识字教学法最先是由斯霞教师提出并实践于教学之中的,它摒弃了传统生字教学的片面性与孤立性,吸收其精华,即教师在教学生字时能够顾及生字的音、形、义等各个方面。

(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随文识字教学便是将识字与阅读有效结合,将生字与文本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其实施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隨文识字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低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喜爱模仿,对语文学习既新鲜又有些许抗拒。教师在教授生字的过程中,集中识字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此时随文识字教学法便能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所选择的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趣味性且图文并茂,易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经过多次阅读文本,就能将文本中的生字进行记忆。

2.随文识字有利于读准字音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准字音是阅读文本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随文识字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文本,借助生字的拼音帮助学生正音,然后教师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辅助讲解字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经历由不会读到会读再到记忆的独特体验,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与理解。

3.随文识字有利于识记字形结构

所谓随文识字,即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进行生字的识记。低年级学生学习课文,已然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会无意识地提高对相关生字字形结构的关注,从而达到认识与记忆的目的。

4.随文识字有利于理解字义

当生字脱离文本时,低年级学生对生字字义的理解存在困难。当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字典等方式进行理解,可得出的字义过于生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对这样的字义无法真正地理解。而随文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词句进行猜测和联想,使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所体会和感悟,加之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便能够迅速加深学生对生字词义的理解。

二、随文语境,快乐识字

随文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将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为例,谈一谈对随文识字教学的理解和具体做法。

(一)分析学情,灵活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班级学生情况,仔细研究文本内容,分析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清楚生字属于生僻一类还是熟悉一类,哪些生字的字形或字义学生理解或记忆有难度。并以此为依据和基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随文识字教学。例如,在《狐假虎威》一课中,将“虎”和“威”两个生字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对 “狐假虎威”一词中的“假”理解有些困难,容易理解成“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这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的。而其中的“吓” “胆” “爪”等字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较为熟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课的生字词。

(二)借助图片,兴趣识字

低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处于直观形象和具体形象记忆阶段。此时教师可借用彩色、有趣的图片,帮助学生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狐假虎威》一课中的“狐”和“虎”这两个生字便可借助图片进行教学: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位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图片:狐狸)谁来和它打个招呼?

生:狐狸。

师:原来它的名字叫狐狸,你能给我们形容形容它的样子吗?

生:毛茸茸的,有着大大的尾巴。

师:你的形容很具体、形象!来写一写它的名字——“狐”(板书:狐)。

师(出示图片:老虎):我们来看看第二位动物朋友,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生(齐):知道。

师:那就一起叫出它的名字吧!

生(齐):老虎。

师:我们也来写写它的名字——“虎”(板书:虎),虎头小,尾巴长,几字里面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两位动物朋友的故事。

开篇导入时,教师通过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兴趣,随之加深学生对“狐”和“虎”这两个生字的认识和记忆。同时,也对文本中的两位主角有所了解,为接下来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威风”这个词是形容词,理解较为抽象。可以借助老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回忆印象中的老虎形象,从而引出“威风”一词。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体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再用自己的语言对“威风”一词进行解释,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到课文,将“威风”一词代入课文中进行理解。正所谓“从文中来到文中去”,使识字教学实现了从文本入手,回归于文本,切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四)查阅字典,精确识字

借用字典识记生字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学习独立识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生字词。”因此,学生在碰到生僻字词或是理解有困难的字词时,如“狐假虎威”中的“假”的字义,常常会让学生步入误区。对此,可以这样教学:

师:你们猜一猜“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

意思?

生:(七嘴八舌)。

师:字典就在你们的桌上,赶紧动手查一查,可以采用音序检字法,也可以用部首查字法。谁查到了?给我们读读。

生:这是一个多音字,读jià的时候表示“假期”。在读jiǎ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不是真的”,另一个是“借用、利用”的意思。

师:感谢你。那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呢?快讀读课文,谁找到了?

生:课文最后一段,是“借用、利用”的意思。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对“假”的字义有了全面的了解;再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解释便能得出“狐假虎威”中的“假”是“借用、利用”的意思,教学便水到渠成了。

(五)创设情境,表演识字

《狐假虎威》属于寓言类课文,故事性较强。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贴近文中的“狐狸”和“老虎”,分角色朗读,学生会加深对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寻找” “窜过” “扑” “逮”等动词的体会与理解。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有限,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入情入境,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学生抓住文中的动词,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并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六)举一反三,迁移识字

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不仅是识记单独的字词,而是将字与字之间进行相互联系。由一个生字联想到形近字、音近字等,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生字词积累。例如,在教授“胆”这个生字时,“胆子”一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此时,教师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于“胆”的偏旁,即“肉月旁”,并讲解“肉月旁”的相关知识。“肉月旁”在古代表示“肉”,一般与人体器官有关系。学生举一反三,由“胆”联想到相同偏旁的“肝” “脏”等。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对“肉月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遇到类似生字时,由此将知识进行迁移,并能够巩固所学习的生字词。

(七)了解字源,深入识字

学生在学习“爪”这一生字时,容易将“爪”与“瓜”的字形相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究其本源。“爪”本为象形字,利用字形演变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记忆“爪”的字形,并与“瓜”相区别。通过展示“爪”的字形演变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字形上的特点,并由此掌握该字的字形。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和联想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字源上理解、记忆字形,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切实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语感,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结束语

教师教授生字时,基于文本研究和学情分析,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设备,鼓励学生查阅字典,将其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采用角色扮演、字形演变过程等方式,有效地将阅读与识字相结合,使生字的音、形、义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多注意引导学生对生字的积累与整理归纳,并从整体上着手分析,使低年级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学会知识的迁移,便能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生字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姜妍如.低年级随文识字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2):108.

[3]袁世会.随文巧识字  识字趣味浓——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7:65.

[4]杨敬花.随文识字学词  丰富语言积累——苏教版二下《问银河》教学片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7(1):51-53.

猜你喜欢
随文识字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三部曲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