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寿山石圆雕技艺的艺术色彩及传承发展

2022-05-19 07:02王孝平
天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圆雕工艺师寿山石

王孝平

寿山石雕是福州市传统美术工艺门类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南宋时期,寿山石矿就被人们发现,并应用于工艺制作,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光绪年间,形成了寿山石独有的风格,出现东门、西门两大流派。寿山石雕的技法更是丰富多样,根据石料自身的形状、色彩以及纹理进行构想,圆雕、薄意、印钮等雕艺应运而生,结合每件作品应有的创作思路,巧施技艺,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圆雕是常用的技法之一,接下来将从圆雕的艺术色彩和传承发展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圆雕的艺术色彩

(一)圆雕技法简述

所谓圆雕,也可称为立体雕。圆雕的特点就是观者可以从多方位观赏作品,每一个角度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完全立体的,栩栩如生。早期的圆雕技艺是高度凝练的,用强烈、鲜明、简练的艺术形象辅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来共同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

在寿山石雕发展的鼎盛时期,人物雕刻以圆雕的技法为主,光绪年间极负盛名的“东门派”也以圆雕技法闻名于世,也称“圆雕流派”。后世耳熟能详的杨玉璇、周尚均等雕刻名家尤擅圆雕。圆雕技法与人物题材的结合几乎贯穿寿山石的发展史,历史悠久。获得一块材质上乘的原石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而运用圆雕技法能恰如其分地雕琢,不仅能凸显人物的形态,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省用料。

高山水洞石《刘海戏金蟾》 王孝平/作

(二)寿山石人物圆雕创作

在人物雕刻创作上,创作者需要具有极高的创作水准和审美水平,首先要把握人物的身形比例和神情姿态,结合原石天然的巧色和分布进行细致刻画。笔者热衷于采用圆雕技法雕刻人物十余年,在创作过程中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在保留原材料的价值和特性的同时,依石造型,将古法自然和时代精神融于作品中。

人物雕刻是石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件好的人物雕刻作品,最吸睛的部分就是神态表情的刻画,或者谈笑风生,或者慈眉善目。一件好的作品要做到作者直抒胸臆的真诚表达,这才是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活力的佳作。接下来分享一下个人的圆雕创作思路。

1.石雕造型设计

工艺师在确定题材之后便开始设计草图。人物面部多以纯色为主,这是设计的第一步。然后是头部和躯干的布局,这里特别考验工艺师相石的功底,根据色彩的走向随时进行调整,还可以穿插其他的技法,以便加强人物皮肤与服饰的质感对比。最后底座的设计可以更好地烘托作品,与作品相呼应,强调人物的活性。

2.原石巧色的利用

石雕作品中斑斓的色彩往往是点睛之笔,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富有层次感。每一块原石的色彩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法复制的美。巧色的运用是制作一件好作品的关键,更是难点,其通常用于表现人物面部神态等,从而让人物更加鲜活,使作品更具独特性。

3.艺术线条的处理

线条的处理可以彰显作品的艺术张力,不同的线条可以传递不一样的情感,让作品更加丰满,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利用线条的布局可以化瑕为瑜、变废为宝,对原石的瑕疵和裂缝进行剔除、掩饰或巧用等。

4.重视以形写神

当代寿山石雕创作的重点是表现创作主题、内涵、气韵及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雕刻古典人物题材讲究凸显其特质和个性,如“文胸、武肚、美女腰”。雕刻文人时要展现其广阔的胸襟;雕刻武将时要彰显其凶悍威猛;雕刻美人时要突出其婀娜多姿的曲线美。此外还要注重刻画人物的表情,如怒目圆睁、含情脉脉等,要做到形神并茂,根据人物的动态合理设计。

常言道:“人靠衣裳马靠鞍。”要想让人物雕刻作品妙趣横生,离不开衣着配饰的加持,仕女的雍容华贵、剑客的潇洒横溢,这些风格鲜明的作品都是要靠衣饰来表现。

二、石雕艺术发展和未来设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寿山石行业逐步回暖,迎来了空前繁盛的阶段。当地政府及时并积极采取了相关措施,号召石雕艺人丰富创作题材,东西两派的技艺开始融合交流,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新的雕刻技法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无疑给石雕行业带来新的机遇,预示着未来的巨大潜力。

自南朝至今,寿山石技艺得到了长远发展,随着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像石雕这样依靠手工雕刻的技艺逐渐削弱,从此寿山石的发展举步维艰,艺韵的缺失、题材的老套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糟蹋和浪费,对于渐渐衰败的寿山石雕工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银裹金田黄石《寿星》 王孝平/作

旗降石《三人行》 王孝平/作

(一)雕刻形式

界内虽然有“一石抵九功”的说法,但是随着寿山石资源的匮乏,人们愈发关注石雕的工艺,在工艺上下功夫,在题材上创新成为重点。一块质地上乘的原石固然价值不菲,但是没有匠人的发掘和创作也就只是一块矿石。其实,要想制作出传世之作,文化的创新也是必要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工艺也迎来变革,更加多元、便捷的工具进入了雕刻行业,提高了生产力,很多古人做不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难点如今迎刃而解。

(二)题材创作

当手工艺者遭遇瓶颈时,往往很难做出有内涵、让人耳目一新的传世之作,为避免这样的情况频繁出现,工艺师不该只拘泥于个人的修养,过分关注个人的艺术造诣,从而导致市面上的作品题材千篇一律,基本没有新意。这无形中也导致了石料资源的浪费,无法给世人带来视觉震撼和艺术感染力,从此慢慢走向没落。

(三)文化创新

作为一名艺术家,不能活在前人的阴影下,要在立足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一席之地,为后人创造出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作品,为工艺美术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想深化作品的内涵,唯有进行文化创新,这样才能让石雕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寿山石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之一,在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方面,笔者做的还是略显苍白,虽然有创新性的作品,但是也是寥若晨星。若想融入现代市场,就要摒弃“生意经”,将创作设计贯穿于每一个雕刻环节。

(四)新型的传承方式

自1956年福州石刻生产合作社创办以来,突破了石雕业内封闭的师徒传承制度。朱德曾言:“带更多的徒弟,把我国几千年以来传统的工艺美术技艺传授下去,一辈比一辈好,使我国工艺美术事业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好。”①季龙:《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958年福州石刻厂的创办,推动了东门、西门流派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石雕产业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作坊式的传承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工作室这一新概念。

工作室是采用一种新的艺术方式来进行石雕的创作,不单单只重视实践操作,还重视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学徒也可以学习其他雕刻师的技艺,汲取好的艺术风格,待到学成之时便可自立门户,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自由创作。

开展艺术院校教育也是一个新兴的传承方式,是笔者较为推崇的。科班出身的工艺师创作的作品质量会更好,他们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新的审美理念,再结合实际操作,往往会形成独特的作品风格,因此被称为学院派。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知识体系相融合,提升工艺师的素质和文化内涵,实现守匠心,致创新。

三、结语

寿山石雕作为我国几千年文明的见证者,其雕刻技艺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工艺师敏锐捕捉新的创意,在学艺和创新的路上永不止步。

猜你喜欢
圆雕工艺师寿山石
第四届金属加工工艺师论文大赛通知
汽车工艺师2022年第4期广告目次Advertisement Catalogue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汽车工艺师》2021年订阅活动开始啦
寿山石的自动化拖拽抛光研究*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珠宝美容工艺师:珠宝行业新一代工匠精神继承者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