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题材在寿山石薄意雕刻中的运用

2022-05-19 07:02范康纯
天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石雕

范康纯

寿山石被誉为“天遣瑰宝”,产于福州北郊寿山,其质地莹润凝腻,色彩斑斓。寿山石雕迄今为止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一代代寿山石雕匠人的推动下,形成了独具形态的“寿山石文化”。

我们常说古代士大夫好风雅,喜以芳草花鸟、琴棋书画、逸趣雅玩为伴。寿山石雕便是这风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文房雅玩中的翘楚。寿山石雕题材丰富,时而以山水、花鸟为题,时而以古兽、人物为景,营造出一个个灵动的小世界。薄意是寿山石雕较具风雅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刀代笔在石面上剔出极薄的雕刻层,浅刻入画,对画韵、明暗、线条把握准确,犹如一幅微微浮起的国画,雅致安然。

一、寿山石雕刻技艺

寿山石雕刻技艺作为我国传统雕刻工艺之一,就其雕刻工序而言主要有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五道工序;而就其雕刻技法而言,目前常用的雕刻技法主要包括圆雕、镂雕、链雕、篆刻、钮雕、微雕、浮雕、透雕、薄意雕。

(一)圆雕、镂雕及链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寿山石雕刻技艺中古老而基本的技法,也是最为常用的技法,对石材的要求严格,常在人物和动物雕刻及大型群雕中广泛使用,如出土的南朝时期寿山石猪。

镂雕也称镂空雕,由圆雕发展而来,将石材中的部分掏空,比如口含石滚珠的龙,其中活动的“珠”就是最简单的镂雕。其对石料的要求极为严苛,必须质细性纯,雕刻程序为“先外后内”。

链雕源于镂雕,即用一块石头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的石链,石链需一环扣着一环,且每一环皆活动自如,其中典型代表便是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

(二)篆刻、钮雕及微雕

寿山石雕与印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一部寿山石印章史便写就了寿山石雕发展历程的半壁江山。

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的完美结合,作为一门古老的印章雕刻技艺,其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寿山石凭借天然丰富的石色和易于奏刀的石质,自明末清初起成为印章石的不二之选。

钮雕即钮头雕刻,通常指在印章上部雕刻,起装饰印章的作用。钮雕题材丰富,比如古兽鱼虫、人物花果等均可见于印钮之中,可谓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微雕是篆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辨认,但在放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书画精品。要求“质在优”—选材需上乘,“艺在微”—技艺愈精微愈具价值。

(三)浮雕、透雕及薄意雕

浮雕是寿山石雕的传统技艺,是对石面凸起物象的雕刻,主要体现石料的俏色层次和天然意趣,呈现“半立体感”,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主要用于呈现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题材。

透雕是浮雕技法的延伸,在透雕创作中保留凸出的物象部分,从物象背部进行局部镂空。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适于选用扁平的石料进行创作。

薄意雕由浅浮雕衍化而来,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薄意作品常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作为寿山石雕的专有名词,也称“刀画”,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心开一境技不薄,清新隽永意无穷”的境界。

正如寿山石色彩斑斓、石种丰富一样,寿山石雕的技法也是异彩纷呈。上文提到的寿山石常用的9种传统雕刻技法,不仅是寿山石雕刻技艺兼收并蓄、彼此延伸、相互渗透的体现,更是中国雕刻艺术既一脉相承又自成一体的体现。

二、薄意技法的艺术表现

薄意,始于明清时期石章中的博古纹饰及锦边浮雕,后由林清卿“因材施艺,巧掩瑕疵”,以刀代笔,将文人画理运用到寿山石雕创作中,使笔墨和雕刀进行完美结合,成为寿山石雕刻专有技艺。

薄意,所谓“薄”,即刻层的薄,注重对物象轮廓线条的刻画;“意”即意境,源于中国画中的影影绰绰之感。我们常说薄意是诞生在雕刻刀下的风景,更是栖息在寿山石上的赞歌,既蕴含雕刻技艺与刀法的韵味,也拥有国画意味深远的意境和笔墨丹青的意趣。方寸间,自然的野趣与文人的雅趣跃然眼前。

薄意作品犹如一幅幅在石面上微微浮起的国画,如作品《清素相知》(如图1),镇尺对章,运用薄意雕刻技法,利用石头天然的纹路,设计成近处的岩石、远处的山,中间穿插梅花和竹子,一左一右、一高一低,远处一只鸟儿飞过,和竹枝上的鸟儿相呼应。竹子的高洁、梅花的清雅,辅以鸟儿的相知相爱,和谐美好。

图1 《清素相知》 范康纯/作

寿山田黄石、芙蓉石等这类珍贵品种原石不易得,品级较高的石料更是稀有,出现裂痕、砂格或不纯的色块、斑纹的石料不在少数。为了保证石料原有品相质地,薄意便是最好的雕刻技法。薄意取材广泛,耗材甚微,讲求意境,同时也可以完美地处理石料上的瑕疵。在薄意雕刻创作过程中对构图、勒线、作品的整体效果的把握尤为重要。

构图布局时要注重意境营造,应遵循“按材施艺,因色构图,避格取巧,掩饰瑕疵”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寿山石材料纹理、色彩、石质的自然特性,可以运用中国画创作手法营造画面的意境,做到繁而不乱、简而有致、章法典雅,使作品极富韵味。

勒线是薄意雕刻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落刀时要用尖刀顺着画稿形体的外轮廓,果断精确、细心专注,把刀需稳,运力需均,刀锋刀痕要活泼流畅,深浅适中,线条要明显、干净利落。

作品整体画面要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在雕刻时要注意各种刻刀的运用,每个细节都应处理到位,把握整体效果的同时也要有精细的一面,以完美展现作品的立体感及工艺效果。

在此之外,“阴刻”也是薄意雕刻中独具一格的雕刻技法,是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如作品《雅趣》(如图2),绘画般的创作,随性、随形,简约大方、儒雅大气。以刀代笔,自然在印面上刻画,寥寥几刀,可见作者绘画与运刀的功底,简约而不简单,墨趣盎然,一派生机,如一幅精美的小品花鸟画作。

图2 《雅趣》 范康纯/作

三、花鸟题材在传统艺术创作中的表达

古往今来,题材的选择关系到石料最终的呈现效果和文化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寿山石雕刻技艺更加丰富成熟,题材选择更加自由多元,雕刻技艺和题材的创新让寿山石雕在传统文化艺术殿堂里熠熠生辉。当然,这也离不开中国画、诗词歌赋等各门类题材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增添了寿山石的文化底蕴。寿山石雕匠人以刀代笔,形象立体地再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艺术形象。

美学家叶朗在《美在意象》一书中写道:“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花鸟总是能给人以生机盎然、清新夺目的感觉,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具装饰价值的题材,也被大量地运用到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中,包括陶瓷、青铜器、漆器、刺绣、玉石雕刻等。

寿山石雕花鸟题材,让作品在咫尺之间以花鸟虫鱼的天然意趣,展现着生命的奇遇和自然的活力。透过一花一鸟、一草一木,透过那些纤细又曲折迂回的纹路,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草木的芬芳及人们对美的向往。比如竹子题材的创作,文人爱竹,自古有之。竹子挺拔、朴实、虚心、洁雅、清风、有节,素有君子之风,历来被文人所追捧。竹子的寓意如同竹沥液一样融入中华文化里,让中华文化绵延不衰、历久弥新。“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林七贤”等成了我们的文化符号。如作品《清风》(如图3),以四君子之一的“竹”为题材进行创作,构图结合中国画中常见的竹枝画法,大面积的留白处理,重在表现枝干的挺拔修长,有疏有密,并利用阴刻手法,用原石本身的翠绿色来体现竹的四季青翠,给人以淡泊明志、不媚世俗、两袖清风之感。

图3 《清风》 范康纯/作

四、薄意花鸟题材艺术创作的几点思考

薄意雕刻能够将石面上的瑕疵进行装饰,化腐朽为神奇,作品则如一幅立体的国画徐徐展开,花鸟题材的运用更是让薄意雕刻有了灵气和多变的表达,可谓方寸之间也可一览芳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不断传承与创新,笔者就寿山石薄意花鸟题材艺术创作谈谈个人观点。

(一)花鸟题材的日常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同样适用于艺术创作,只有积累足够多的素材,才能在创作中达到质的飞跃。

花鸟题材的源泉是生动的大自然,艺术创作中的提炼与概括要源于对自然的观察,通过观察才能更好地充实自己的题材库。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花鸟画及各学科领域进行学习积累,不断深入领悟其精髓,学习与研究。其中,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厚,其表现章法、风格流派、笔墨意趣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视觉美感,在寿山石薄意创作中常作为借鉴与素材来源,与创作者产生共鸣。

(二)巧用石性

俏色,是寿山石艺术创作中经常提到的,其巧用料形、巧用颜色。寿山石也存在着多变和不稳定性,如裂纹、色格的处理,要灵活多变,巧施技艺。一料多色、一料多质是寿山石的独特性,在寿山石创作时我们常有“一相顶九工”的说法,其中很大一部分正是在于如何不着痕迹地、巧妙地运用原始色彩和裂纹进行创作,做到用色巧、用刀巧,才能不负每一颗寿山原石的天然之美。如寿山芙蓉石作品《和风交畅》(如图4),俏用其天然的色彩和水纹进行艺术创作,把石头的色格和裂纹处理得相当得当,巧妙地隐藏了石头的弊端,将荷叶、荷花、岩石和鸳鸯刻画得栩栩如生,整体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灵活多变,天然情趣油然而生。

图4 《和风交畅》 范康纯/作

(三)意境美的表达

薄意雕刻重在意境的传达,作品要清新雅致、意境深幽、妙趣横生,不仅要工艺精巧,更要充分表现出艺术感染力,这是材质美、工艺美和意境美的完美融合。薄意遵循的是文人画画理,宋代苏辙说文人画“贵真空,不贵顽空”,这里的“贵”表达的是要在雨雾迷蒙中看到四时转换和生命更替,“真空”则是灵气的贯通。这就是文人画画理的表达,对于薄意雕刻而言,则是在石面上以刀代笔进行创作,运筹帷幄,推云驱雾、描花勾草于毫厘之间,在方寸之间尽显万千气象。

薄意以石作纸、以刀代笔,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将无限表现为有限,将百里之势、山河万里浓缩于方寸之间,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境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丰富多彩的花鸟题材,不断被运用于各门类艺术创作中,不仅凝结着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天地现大美,在方寸之间,诠释一角一隅的掌上风景。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石雕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不灭的初心(节选)
寿山石的自动化拖拽抛光研究*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兽医也能做“御医”
曲阳石雕作品选